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每個人在面對自我成長之道路,都曾有過生活的困惑

關於“道德經”的證解,結合生活、世態、時政等,總是免不了停停寫寫。看到頭條的“創作熱詞”中,“道德經經典名句”成為了文化領域用戶喜愛的熱詞,想來,讀者們隨著疫情時政等的發展,還是迫切地希望從《道德經》中得到一些人生的啟示。寫“道德經”的證解,並不代表我在當下的生活裡,是一個多麼“得道”或“成功”的人士。

在寫作這些文章時,其實,我和大多數生活在水深火熱的百姓們一樣遭遇了常人無法忍受的磨難與不願面對的平凡與真實生活之境。這樣的磨難,在世俗的成功學人士或父母兄弟朋友眼中來說,終究是不願看到或悲憫體驗的。然而,因為對世事過去現在將來的坦然理解,也讓我在諸多的磨難中,始終做了一個在有星光的夜晚獨自跳舞的安靜小孩。很多時候,我不太想和讀者們分享境況,也不懂得尋求任何一個人的幫助,但想到過去或現在承受過的事物,是將來的大多數朋友百姓們都要面臨的身心困苦與要超越之境,提前做些心得分享,或許,可以醒後來人。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新冠變異、人腦變形蟲感染、洪水等自然災害、基因、食品不安全、水汙染、科技發展、知識亂象等各種問題在全球迅速發展與演變......在過去的幾年中,在感知這些未來事件的發展趨勢中,我感到深深的無能為力,因為這樣的一些原因,迫使我不自覺地想要尋找到某些答案,人生進入了停擺,固步自封只“讀書寫作”與“自閉”的狀態中,變得越來越喜歡安靜獨處。在這個階段中,《道德經》是我接觸讀悟的一本書。然而,因為這本書遠離世俗尋常百姓的煙火生活,也讓一部分讀者們望而生畏。特別是,像我這種慾望暫時停擺中“並未因此得財”的證悟者,令父母兄弟看來,是困惑不解與謹防走火入魔的。

“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個道不同,是因為一個人意識型態與信念改變了,已經很難再融入原來的生活了。”“當一個人貧窮落難,最先踩他的人是他的父母兄弟,最後,便是社會人士。”當某一日,我的哥哥知道我在寫作《道德經》這麼些看似空洞的大道理,沒有融入生活解決實際問題時,很是生氣與怒其不爭,並如此理智與清晰地說出他對人生與世事的洞見,我在沉默中,為我在某些時段不能顧全世事,以及不能令如父母兄弟等社會人士真正理解道德經的精髓誤會遺憾難過,但也仍然對他肅然起敬,感恩他為我承受過的某些低潮。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在父母兄弟眼中,過去的我走了一條“不做上等人,卻寧走下等人的生活之路”,或許,他們還甚是擔心我入了某種邪門的“教派”,或被洗腦了。其實,我只是,突然對人事中的諸多有形無形的善惡陰陽變化有了更深的覺悟,不願再動一些因果,也丟失了過去自以為是的某些才華,一時之間成了百無一用的廢才。然而,我也更明確知道,在某天,我一定會帶著更全新的自我與覺知,重啟融入生活與世事的能力。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一個家庭若要有一個人得道,上天總得製造些讓所有人去歷練與承受的世事和心態。一個家庭要保有一個得純真如“嬰兒”者,總會有人在有條件的愛的相守中,明白何為無條件的愛,如何保守愛不變質的過程。當家庭中的某個成員,突然因為某些理想願望的執著,遭受疾病或財等方面的大損考驗時,便是一個家庭走向衰落或重整意識行為,建立更全新正向信念系統的時候。此時的當事人面臨著時事的考驗,情緒與 知識、陰陽倆面事務等的考核與障礙,沒有足夠的心力、覺知與德行的堅持,很容易從此一厥不振。此時,需要當時人明白自我產生某種行為結果時,最初的意念認識、恐懼等產生的原因,學會內省,在內心和行為上當下做正向溝通與和解,不抱怨,不恐懼,不抗拒,去除某些人事物方面的“貪嗔痴慢疑”,重新糾正行為。如此,才能讓行為意識,令鬼神欽敬而不擾人。

這樣的一些過程與經歷,我知道,必然是曾令所有父母在某些慾望理想階段感到困惑與擔憂的。然而,在這些階段中,也是一個家庭共同成長的時候。此時,我也越來越看到與感受到一個大家庭在面對磨難來到時心態方面的成長,趨於成熟和包容,彼此理解。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我兒子,突然不想談戀愛結婚了,整天把自己關房門,不願見朋友,要給他買房買車也不想要,肉也不想吃了。看見餐館殺羊,便不舒服。”

過去某年,我的一位書畫家朋友和我擔心地提起他兒子的狀況。我知道,他也只是和曾經的我一樣,在面對大磨大難時的一次休整,對人生的某些大是大非有了更不一樣的覺悟和反省,是走向更去惑存真的一個過程。然而,不知道這孩子何時會自渡自醒,或遇到有緣的明師帶他從荊棘中走出來。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道德經第28章證解,不一樣的人生體驗,等你覺醒

在寫作28章之前,和讀者朋友們聊了這麼些證悟外的生活題外話。我想,這樣的一些經歷,或許,不少曾歷過金錢疾病等磨難的朋友們,一定能夠身同感受。但,我也更希望你們不要身陷於這樣的糟糕感受中,而是,帶著合一的覺悟去體驗自我與父母兄弟伴侶之心,明白“雄強”與“雌柔”之境,找到你更全面看待人生事物的眼光與心態,走出“超越”之路。“老子五千言”,我停停又寫寫,很多時候會留於對歷史思考與時代環境中,人們免不了因“文字”的限制,望而生義,不能令人們真正以身心行去體悟“道體”的應用與時局變化。“道”這東西,用文字說來寫來,終究淺薄單一,但有時又不得不以文字來陳述。

在“第二十八章”中,老子說了什麼?哪些是在世俗之學的書本外,又需要人們借“道體”去應用的?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tè),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zhǎng)。故大制不割。”

按照文字的字面與世俗理解,大多數的人們都向往一種“積極向上、剛健、進取”的生活狀態,代表了“雄”性的生機勃發。“柔順、退守”的態度,代表“雌性”,大抵是令人們在某些時候感到“怒其不爭”又”消極”的。在”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這句話,很多的人們是以”非此即彼”、“陰陽分離”有選擇的方式來理解的。文章中的某些標點符號,是後來的學者們為方便讀者理解加入的,但也造成了“文義”的狹隘。在這句話中,個人認為應該以“陰陽合一為無極”、“雄雌不離”合併的方式來理解,才有了完整性,代表對有形無形事物與眾生的更全面理解與包容。真正證得“道體”者,便得“陰陽合一”“雄雌同體”的境界。只是,人們習慣以“色相”識人定性,各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三重不同時境。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谿”,後來的學者們,習慣以簡義的方式直接寫成“溪”。這在字形義和原源方面有了望而生義的不同的理解。“溪”,”最早見於戰國,意為山間的小河溝,由“谿”演變而來。“谿”字望形義,兩山之間有大溝,山谷。右邊的“谷”表示水是從山谷裡流出來的。兩者意義與證悟炯然,大多數的世人都怕做小河溝。若是知道“老子五千言”是讓人甘願做個小河溝,大抵都怕入不了生活的實質和狀態。這也導致了很多的證悟者捧了“道德經”發心覺悟,不小心便越來越偏離生活之道,為了證道得道而離了“道”。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這句話,在“道體”的體驗應用中,雄如人可見可知之形物,如人體督脈天柱、身形等;雌如水如風如光如母性之愛與孕育之機,如人不可見可感可覺知之物;人們要明白這兩者的共存與應用,便能感受他像“谿”般合一,有山有水,有動有靜,有陰有陽。當人明白了陰陽造化之機,便漸漸明白《陰符經》文中所語:“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當時事動亂時,懂得加強自己品德的修煉,常德便不離其身,讓個人迴歸了嬰兒的狀態。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復歸於嬰兒”在這句話的字面理解看來,大多數的人們容易理解為做個如嬰兒般純真之人。這裡的嬰兒,更是指人懂得陰陽造化,宇宙生命本質的根本奧秘後,用每個實境去體悟“言行意正”與“真實生活”後,在自我身體內孕育的“如嬰兒般的陽胎”,啟動了生命的原始狀態胎息。當人進入胎息,便如給自我建造了一個生命能量的加工廠,生命之氣會被激發與創造出來,體內病氣和疾病隱患漸漸去除,免疫力增強,抵抗疾病與絕症的能力提升,皮膚潤澤,智慧與潛能漸漸得到開發與滋養。

自歷史以來,人們對“陽胎”之境,有著不同的文學作品和證悟的書與作者,讓一些證悟者陷入了追求“神通”或“迷信”的境界。“道德經”的真正應用,更多的是幫助人們自行校正自我之行與德,幫助自我身體走向愉悅、康健之路。

道德經證解第28章,人生知進取退守,復歸嬰兒生命本源,常德不離

當一個人漸漸明白瞭如何復歸於嬰兒的生命造化之機,也便能夠知道何為“白亮光明”,遇到黑暗艱難之境,也能忍辱負重前行。遇到飢餓貧窮素樸之境,也能因“胎息”的孕化,坦然以對,從困難中走出來。在當代有不少的人們因為想尋道證道而辟穀。根據個人生活體驗,辟穀只有人所食之物過多造成昏沉淤堵,或所遇之食帶有病毒等不安全因素,個人生活經濟暫時陷入週轉性的困境,並把握“常德不離”逢陰陽造化的一時之境而有的行為與生活體驗。大多數的老百姓沒有遇到明師時,請按照本有的生活,持有不斷覺省之心,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工作。任何一個人,不管功境到何種境地,都會面臨“本欲”與“內外之慾”的考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學會觀察與應用認識每件事物的自然屬性與規律。

當一個人明白了“大道至簡”,素樸之境的應用,自己也便成了“道體之器”,漸而能順應各種境況。聖人因為懂得了應用的規則,也便能成為自我的君主,明白“道”的治理和應用,不會妄用違反自然規律與生命屬性的事物,做出傷害或宰割天下的事情。

作者:沁心明蕊

如果覺得本文對自己或他人有幫助,歡迎轉發分享收藏給有需要的朋友。

往期閱讀:

道德經第26章,躁與靜,最考驗人心與境界

道德經第23章,人生遇錢才兩困之境,如何以道理解化解?

道德經第22章,委曲的人憑什麼成楷模?抱道守一,天下無人相爭

2020證解道德經,第02章 ,聖人被湊出三六九等,老子的難言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