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疫情之下,國外一些地方紛紛發錢救助,中國的地方個政府卻是以發消費券代之,有人就問,中國為什麼不直接發錢?說句實在話,因為中國人不缺錢,中國人缺少的是消費能力。當然,說中國人不缺錢,是一個概念解釋,相對來說,中國人的收入比那些歐美國家少多了,怎麼能說中國人不缺錢?確實是這樣,中國人掙錢的目的首先是存錢,外國人掙錢的目的是花錢,所以,外國人手裡沒有錢,他們每週發工資,拿到工資就去消費了。中國人是每月發工資,年底還要發年終獎,拿到錢後,先是到銀行存錢,不管掙多掙少,就是那些退休多年的老人們,還要整天盯著股市和基金,天天比較怎麼投資掙錢多。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中國人是地球上最勤勞的人民,改革開放40年,中國人從窮變富,房改20年時間,中國的私有住房率就成為世界第一了。中國人真有這麼多錢了嗎?都說房價高的人買不起,不吃不喝幾十年也買不起,但是,中國人就是這麼著,省吃儉用,把房子買下來了。疫情下,很多人才發現,買房貸款真不是鬧著玩的,有些人失業了,有些人降薪了,很多的人已經還不起貸款了。中國人在自有住房率的光環下,也是有血有淚啊!我們應該怎麼對待房子這事?月供就上萬元,對普通的工薪階層來說,真是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真該買房嗎?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中國人民銀行於2019年10月中下旬在全國30個省市區對3萬餘戶城鎮居民家庭開展了資產負債情況調查。調查顯示:城鎮居民家庭戶均總資產317.9萬元,資產分佈分化明顯;家庭資產以實物資產為主,住房佔比近七成,住房擁有率達到96.0%;金融資產佔比較低,僅為20.4%,居民家庭更偏好無風險金融資產。

但是,城鎮居民家庭負債參與率高,為56.5%,負債集中化現象明顯,負債最高20%家庭承擔總樣本家庭債務的61.4%;家庭負債結構相對單一,負債來源以銀行貸款為主,房貸是家庭負債的主要構成,佔家庭總負債的75.9%。

央行提出,鑑於中國城鎮人口的資產和負債主要集中在房產上,風險是很大的,特別是當房價下降以後,部分低資產家庭可能會出現資不抵債的情況,違約風險很高。當前,由於購房群體主要是80後、90後人群,因此,對於中青年群體負債壓力大,債務風險較高。老年群體投資銀行理財、資管、信託等金融產品較多,風險較大;剛需型房貸家庭的債務風險突出。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就此種情況,日前,中國國土資源部一位官員表示,政府應調整鼓勵全民買房的政策導向,倡導中低收入家庭租房居住。租房相對來說,就基本上就沒有負債的問題,因此,也就沒有多大的風險,人們生活也就會輕鬆很多。這也是我們看到的國外發達國家的一種現象,他們的收入比我們高很多,但是,他們的住房自有化率卻很低。

根據最近英國政府的調查報告顯示,近70%的倫敦居民擁有自有住房產權,另外30%的居民租賃住房。其中:20%的居民從當地政府租賃公有住房,10%的居民租住私人住房。2017年度英國居民的住房產權自有率(含按揭貸款購房者)僅為62.9%,比上年的63.6%下降了0.7%,達到了自1985年以來的新低。而最高峰時(2003年)這一數字達71%。從2013年開始,選擇按揭貸款的人數逐年減少。到2016年降至29%左右。Resolution Foundation的數據顯示,自2003年以來,曼徹斯特住房擁有率下降了14個百分點,現在為58%。這個下降速度甚至比倫敦中心區都要快。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德國首都柏林擁有180多萬套住房。與中國城市住房結構中自住產權房佔多數不同,這裡三分之二以上的房子是供出租的公寓樓住宅。根據柏林市政府的《柏林住宅市場報告》,72%的柏林住房為私人房地產公司或者私人業主所有,11%的住宅屬於公共住宅建築合作社,其餘17%為6家市屬住宅建築公司所有。

柏林有大約22.5萬套"社會住房",專供給低收入者租住。住宅建築公司和公共住宅建築合作社都有這類住房。市屬房地產公司受委託有義務為社會廣大階層提供相應的住房和服務社區。它應該確保幫助租房人群中的特殊群體,例如失業和低收入人群,找到合適的住房。"社會住房"由柏林市政府提供資金支持建造,針對那些在住房市場上無法滿足需求的特殊群體。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目前,在最發達國家和地區中,接近實現“居者有其屋”的是新加坡,以90.9%的超高住房自有率居首,而老牌發達經濟體如美國、英國,住房自有率穩定在60%左右。德國、香港更低,不到50%。

美國也曾將“提高住房自有率”作為住房市場發展目標,美國曆屆政府通過放鬆槓桿,刺激買房,住房自有率在2004-2006年達到歷史最高的69%。但高風險的次貸佔比大幅提升,形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風險,最終爆發次貸危機,住房自有率重回64%。這個教訓,值得我們深刻汲取,槓桿率的控制,刺激政策把握,直接關係到宏觀經濟的穩定,關係到金融體系的安全。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當然,如果輕輕鬆鬆,誰都想買個屬於自己的房子,因此說,住房擁有率低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大城市房價太高,對很多人來說負擔不起。其實,我國的自有住房率雖然很高,但是,仍然還有大量的城市居民租房住,二級市場依然活躍,主要就是因為我國的流動人口還很多。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很多在大城市工作的人,其實買的房子都在老家三四線城市,有的還是在老家農村蓋得房子。也就是說,雖然自有住房卻還要租房住,這個是有違購房目的的,買了房,卻住不了。【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20年5月10日】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中國自有住房率最高,但是資不抵債的風險很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