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修行人,應該了知磕頭的重要性

真修行人,應該了知磕頭的重要性

真修行人,應該了知磕頭的重要性!

看看虛雲老和尚和宣化上人等等近代高僧,都是從磕頭起步的。所以現在要多磕頭,多誦經。現代人,不重禮節,從不磕頭。認為是封建糟粕,其實這個才真正是精華。磕頭是最最重要,最最基本的功課。


禮敬諸佛,應該如何禮敬?

對父母的生育養育大恩,無比感激,無以表達,唯有磕頭啊。所以禮敬諸佛也磕頭,懺悔業障也要磕頭,消除我慢要磕頭,感恩父母也要磕頭。


真修行人,應該了知磕頭的重要性

磕頭,五體投地大禮拜,是消業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而且,磕頭禮拜,是動功,增長陽氣。修行人,先要每天108拜了,氣不喘,臉不紅的時候,就有了很好的體質,陽氣也足了。
再來,誦經持咒,就容易了。不然,從不磕頭,就持咒的。沒多久,就容易氣短,陰氣重。所以,古代入門,先磕頭拜師。磕頭是第一步啊。現代人,讀經書,很多的要麼偏於理解意思,要麼是看著書本念念就算了,不看重背誦功夫。光能理解不夠啊,要用拿不出來啊,要回頭翻翻課本啊。光念,不理解,不會背,有口無心,更不行啊。其實,誦經,不等同於讀經。誦,是背誦,是朗聲背誦啊。背的滾瓜爛熟,從頭到尾,清清楚楚,朗朗上口,不間斷,不出錯,不分神,一氣呵成,這就是功夫,就是定力。能背誦了,自然有相當的理解。牢記於心,要用就能拿出來用。更重要的是深入潛意識,潛移默化。

真修行人,應該了知磕頭的重要性

宣化上人:“有一天,我對母親說:“我想出家修行,不知媽媽願不願意?”母親說:“出家是好事,我不能攔阻你。可是等我死後,你再出家也不遲。”母親已經許可我出家,我心中非常高興,但是不能即刻出家。當時的我,反省過去做了不孝順父母的事,惹父母操心,費了很多精神。怎樣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左想右想,想出一個笨法子——向父母叩頭,表示懺悔。

遂決定發這個心願。當我開始給父母叩頭時,父母嚇了一跳,便問:“為什麼要叩頭?”我說:“因為我以前不知道孝順父母,惹父母生氣,現在知道不對,所以從今天開始,向父母叩頭。”父親說:“既然知道過錯,能改就可以啦,不必再叩頭。”我說:“孩兒的個性一向倔強。說出的話,一定要做到。”父母知道我的脾氣,不再說什麼,默許我的願心,接受我每天早晚三叩頭。
從此以後,每天清早起來(家人在睡覺時),便到院中向父親三叩頭,向母親三叩頭。每天晚上(家人上炕睡覺後),又到院中向父母各叩三個頭。叩了一個時期,感覺不夠,又向天地叩頭。當時不知有天主、地主、人主等名詞,只知有天地君親師,所以每天早晚,給天叩三個頭,給地叩三個頭,給國家元首叩三個頭,給父親叩三個頭,給母親叩三個頭,給未來老師叩三個頭。這樣的叩頭,經過一段時期,感覺還不夠,又增加給天下大孝人叩頭,給天下大善人叩頭,給天下大賢人叩頭,給天下大聖人叩頭。


以後又增加給全世界所有的好人叩頭,也給全世界所有的壞人叩頭。乃對天叩頭,向天禱告,希望大惡大壞的人,改惡遷善,統統成為好人。這樣的增加下去,最後增加到八百三十個頭。每次要叩兩個半小時的頭,早晚兩次,需要五小時,我在院中,無論颳風下雨,照叩不誤。就是在冬天下大雪,也是在院中叩頭。用我的愚誠來叩頭,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虛雲和尚:在普陀山參禪數月之後,虛雲老和尚想到自己出家二十餘年,到處遊學參方;年歲愈大,對於報答父母生養劬勞的宿願,是愈來愈強烈了。於是,決定以三步一拜的方式朝禮五臺山,報答雙親養育之恩。
虛雲老和尚的大願感動了一同修行的其他四位禪者。清光緒八年農曆七月一日,五人揹負行囊,從普陀山法華庵起香,三步一拜,向五臺山邁進。每日前行的速度極緩,歷經數月才到達常州。沿途跋山涉水、路途艱辛,其他禪者皆一一放棄離去,只有虛雲老和尚不為所動,仍勇往直前。
真修人,磕頭是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