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吼叫,不如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内心深处有另外一个我却在无声呐喊:“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忍住啊,一定要忍住啊”

1

“妈妈,妈妈,这道题怎么做啊?”儿子今天做作业,如往常般急切地跑来问我。我拿过作业本,迅速浏览了一遍题目,是我反复教了不下十遍的类型,心里的火就忍不住噌得窜了上来。声调无法抑制地提高了好几个分贝,对着已经发懵的儿子狠狠地“咆哮”起来:“怎么回事啊,教了几遍了,昨天也刚刚讲过,你给你生过脑子的啊.......”那一刻,我的表情一定是狰狞的、扭曲的,无法抑制住的怒火蹭蹭蹭地燃烧着,但同时内心深处有另外一个我却在无声呐喊:“亲生的,亲生的,亲生的!忍住啊,一定要忍住啊”。


身为父母,我们都在追求成为一位好家长,琢玉成器。“好家长”重视孩子的品德、“好家长”更重视孩子的修养,品学兼优,知行合一。


作为一个“小萝卜头”的妈妈,我一直非常重视孩子的培养,怀孕前就看了很多关于养育宝宝的各种书籍。孩子出生后更是全程照顾,都不让长辈们插手带养。因为自始至终我都认为养育孩子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


你若足够优秀,孩子自会精彩。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最初的言行都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努力做好自己,谨言慎行,争取从各个方面给孩子做一面明镜。孝敬长辈、孝顺父母、正直做事、友善待人,对自己的工作从不懈怠,认准一件事情就努力做到最好,开始了就绝不轻言放弃。

咆哮吼叫,不如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2

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记录了她和儿子的一段关于平凡的对话,最后她说:“对我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否成就,而是你是否快乐。”不知道有多少妈妈会像龙应台那样豁然地接受孩子平凡的事实,反正曾经的我是决然接受不了的。


我希望孩子能成大材、成伟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相信这也是大部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最初的梦想。于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我曾用过题海战术,我亦多次对孩子失望地怒吼,甚至气急了而动手打他…最后,孩子和我都筋疲力尽,但是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不吼不叫:如何平静地让孩子和父母合作》这本书教我们怎么让作为父母的我们抑制住内心的咆哮,怎么做来减少咆哮,怎么样来理解你与孩子的气场差异,就是一本提供减少咆哮的方法集。


在我每次“咆哮”过后,孩子看我的那种怯生生的眼神,过去倒杯水也是小心翼翼,我很想过去抱抱他,但是出于自己的“威严”就这么狠狠地盯着他,谁也不敢打破这个“平静”。

咆哮吼叫,不如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3

在看完这本书后,回头审视自己,看着孩子怕我生气而笨拙地努力地表现着“自觉”和“乖巧”,那一刻,我有心酸,有后悔。恍然间我也意识到我的孩子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朋友,如果我一心要他做人杰,强迫他去“优秀”,去“卓越”。那不仅是难为孩子,同样也是难为了我自己。时间长了,还有可能使孩子抑郁,反而对学习产生心理排斥,和我之间也会多了畏惧和疏远,想来实在得不偿失。


于是我们开始放慢脚步,在完成作业前提下,抽出时间去运动,去阅读,陪他一起刷刷武侠剧,甚至一块儿打打体感电动,去做很多很多在学习之余,其他同样有意义的事情。看着儿子开怀大笑,看着他在夜里睡梦中都是一副喜滋滋的甜相,我的心里也感到平和与温暖。


我想,我们应该学学鲁迅的育儿方法,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孩子长大,尚无才能,可寻点小事做做”,嗯,不是也挺好的吗?


在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每个爸爸妈妈的梦想肯定只是“希望我的孩子以后能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那就让我们牢记自己的初心,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吧!

咆哮吼叫,不如和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文/卉沫如笙 用心看世界 带娃写文两不误的自由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