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顧客無法拒絕,讓競爭對手難以複製

 需求常常是由一類特殊人才創造出來的,這類人具有十分獨特的眼光和行為方式。任何領導者、任何團隊,都可以對這些人展示出來的技能進行學習和實踐。

 這些需求的創造者認識到,人們實際購買行為與內心真實需要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他們將這道鴻溝作為想象力的起跑線,從需求角度出發來思考現實的問題。他們基於現實展開全新的想象,然後再造新的現實。由此創造出來的新產品,客戶無法拒絕,競爭對手難以複製。
 

1. 為產品賦予魔力

絕大多數進入市場的產品都是好產品,而且有些還相當優秀,但卻無法讓客戶與之產生情感共鳴。需求創造者從一開始就認識到了殘酷的現實:非常優秀≠有魔力。他們永遠不會安於產品的現狀,除非這款產品已經具有了令人完全無法抗拒的吸引力,足已在人群中掀起議論的熱潮。當我們談到需求創造時,通常來講贏家並不是先行者,而是第一個能創造出情感共鳴並能把握住市場方向的人。

2. 化解生活中的麻煩

我們購買的很多產品都存在缺陷,因此使用的過程也伴隨著諸多麻煩。有些功能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金錢,有些操作說明含混不清,有些風險完全沒必要存在,還有其他各種小問題小差錯。在同一款產品中,我們很難獲得想要的所有特性:在更加簡潔的同時獲得更多選擇,在提高自動化程度的同時享受充分個性化的服務,在質量提高的同時支付更低的價格。然而,需求創造者的巨大機遇也正是藏在其中。面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斥的種種不便,需求創造者們快刀斬亂麻,找到了化解問題的妙計,也指明瞭引爆潛在需求的金光大道。

3. 構建完善的背景因素

成就或摧毀某件產品命運的,往往是我們看不到的東西。很多需求創造者都發現,90%的背景因素到位是遠遠不夠的。除非真正做到天時地利人和,否則需求根本不會出現。為了化解客戶身邊的麻煩,需求創造者會全盤兼顧,把所有相關因素聯繫在一起。

4. 尋找激發力

創造需求的最大障礙是人們的惰性、多疑、習慣和冷漠。大多數聽說過某產品的人都會持觀望態度,並沒有購買意向,正是這種心態限制了需求的增長。只有撬動槓桿,才能激發人們採取行動。就算是最優秀的公司,也常常要花上很多年才能找準激發力的命脈。但需求創造者們總會一刻不停地搜尋,持續不斷地實驗,以期儘快找到將觀望者轉變為客戶的關鍵力量。

5. 打造45°產品精進曲線

將產品投入市場,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面對冷酷無情的市場,需要不斷髮起一輪又一輪的攻擊。在產品發佈之時,優秀的需求創造者就會調整好狀態,捫心自問:“到底能以多快的速度對產品進行改進?”隨即推進到產品的下一階段。他們深知,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情感角度講,產品每實現一點提升,就會打開新一層的市場需求,並把東施效顰的模仿者擠壓到更小的空間中去。

6. 去平均化

“單款產品通吃市場”這個貌似富有吸引力的想法,卻被需求創造者嗤之以鼻。因為在現實中,這個辦法並不見得奏效。在複雜的市場情況之中,“去平均化”的手段讓需求創造者認識到“平均客戶”根本就不存在,就算是不同客戶(甚至是同一位客戶在不同時期)身處的麻煩場景也差別巨大。之後,他們會找到高效且成本低廉的方法,實現產品的差異化,更精準地滿足各類客戶的不同需求,去除不必要的冗餘,填上需要彌補的缺陷。他們不停地對產品進行改進,以期滿足更多類型客戶的需求,不斷提升市場覆蓋範圍,從60%提升到90%,甚至更高。

成為優秀的需求創造者

優秀的需求創造者,不僅自身精通上述6大關鍵,而且還知道如何將這些能力傳播給他人。他們的團隊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團隊中的成員也對客戶及其需求同樣有興趣,對客戶實際購買與真正需要之間的神奇差異同樣痴迷。於是,他們能幫助成百上千萬的客戶,用自身的產品提高了客戶的生活質量,化解了客戶身邊的麻煩。

只有真正偉大的組織才能影響到如此龐大的客戶群。

需求創造者掌握著一個不易被人察覺的優勢。很多競爭對手其實都是“反需求”型組織,結構鬆散,部門之間彼此隔絕,目光停留在滿足客戶昨天的需求上,而且在客戶通過各種行為向我們發送的信號面前,反應極其遲鈍。

讓顧客無法拒絕,讓競爭對手難以複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