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实战笔记》:浅谈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

自古中药所谓的“十八反”与“十九畏”,常认为是中药的配伍禁忌,一些医家更是畏之如虎,终生不敢一用。即使有的医生开了这样的方子,有的药房也不敢轻易抓药,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影响和束缚着中医学的发展。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行业规则,还是民间认识,都一直把“十八反”、“十九畏”这个束缚中医发展的紧箍咒卡的死死的,半点不得松动,也是让人感慨唏嘘。

更有甚者,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在此上面大做文章,肆意抹黑行业,打压勇于探索的中医。在临症中,患者稍有不适,如若所用方剂中恰巧又有所谓的“十八反”、“十九畏”之药配伍在一起,则更是容易被人利用,予人口实,甚至对簿公堂。每当于此,医者往往皆是百口莫辩,有口难言,只能干吃哑巴亏,轻者赔钱了事,甚者身败名裂。每当于此,又何不让人悲怆愤慨。医道艰难,人心叵测,古而有之,今又何尝不是如此,长此以往,中医行业也就越加裹足不前。

于是,医者临症,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之心,也就处处可见了。天长日久,莫说“十八反”“十九畏”了,就是猛悍之药、猛烈之方,都越加不敢轻易应用。试问,如遇顽疾重症,又以何药以治之。

有关中药“十八反”、“十九畏”的问题,已经到了全行业该团结起来,大声疾呼奔走的地步。早日从相关法律法规的桎梏中解绑出来,还以医生临症用药以真正自由。也唯有如此,医生在治病救人时,才能真正放开手脚,以治愈疾病为第一目的,而不是处处要想着自保与“躲雷”。

作者以为,中药所谓的“十八反”、“十九畏”问题,其实是一个千古的伪问题。我们知道,药之所以能治病,不只靠自身的偏性,更要看医生应用是否得当。应用得法,大黄、石膏亦是金丹;应用不得法,人参、黄芪亦为杀人鸠毒。而中药如何配伍,则全在于医生水平与经验,又岂可死板教条,按图索翼以成医事。

正所谓药是人用的,医生水平越高,驾驭方药的能力也必然越高。世人又何必只把目光放在“十八反”、“十九畏”里的那几味中药之上。巴豆不在“十八反”、“十九畏”之内,砒霜也不在之内,难道就能跟其他中药乱搭配?白水无毒,如若一次饮下十斤,身体又岂能无恙?这个道理若不明白,只顾抱残守缺,人云亦云,实是医道之悲哀。

况且,从古至今数千年,以有无数的医家在奔走疾呼,也有无数的医案以为凭据,更有无数的方剂在不断的重复应用。最终,都得到一个结论,所谓中药配伍中的“十八反”、“十九畏”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相反,中医治病诸法当中,本就有“相反相激”组方一法,专门就把所谓“十八反”、“十九畏”之药,配伍于一方之中,用以治疗一些危急重症或疑难杂病,医道之深,可见一斑。!

最后,唯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早日修改相关法律法规,还中医以真正自由的翅膀,让中医人可以攀登医学之巅峰,而少些后顾之忧。


放不下的

不只此夜

所憧憬的一切美好

已渐逝于记忆之中

一中医实战笔记20.5.6夜

《中医实战笔记》:浅谈中药“十八反”与“十九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