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三星和华为“小/中杯,大杯,超大杯”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风之眼


说到中杯、大杯、超大杯,人们肯定想到的是星巴克,这是一种精明的营销手段。手机厂商们在推出旗舰手机时,往往也采用这种高低搭配的策略,推动多个版本形成差异化,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苹果的iPhone11系列就高达三款,比如iPhone11(中杯)、iPhone11 Pro(大杯)、iPhone11 Pro Max(超大杯)。三星S20系列同样有三款:Galaxy S20(中杯)、Galaxy S20+(大杯)、Galaxy S20 UItra(超大杯)。

显然,国产手机也跟进了这种策略。例如华为最新发布的旗舰手机P40系列也提供了三个版本,分别是定位入门级旗舰的华为P40、真旗舰P40 Pro、顶级旗舰P40 Pro+,售价799欧元、999欧元、1399欧元。

为什么大厂们喜欢推中杯大杯超大杯?逻辑是什么?

中杯大杯超大杯实际上可以理解为中(低)配、高配和顶配版本,这种策略很久以前就开始使用了。这样做的好处是,不同型号和配置的手机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受年龄、收入、喜好等影响),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而对于用户而言,消费者拥有了更多的选择性。

不同版本对应不同的价格,避免因为单一机型的定价过高而导致销量不如预期。同款手机多个版本,不容易出现“全盘皆输”的局面。所以说,手机厂商推出中杯、大杯、超大杯是有一定道理的,毕竟消费者往往众口难调,手机厂商尽可能去满足他们。


科技印象君



求求各位不要再玩罗老师的梗了,到处都是罗老师自己扇耳光的图片,都快看吐了......

更何况罗老师这段视频里面主要是在讽刺星巴克这种流氓企业,强迫消费者接收其对于杯子尺寸大小的定义。具体可以去看原片,罗老师拍的微电影《小马》。我们现在再说回手机市场......


消费者心理与炮灰定价


任何产品的定价,尤其是价格的阶梯和所包含的权益,一直都是一门学问,在公司里做决策,通常需要运营、产品、市场、技术等负责人坐到一起商讨具体的方案,然后小范围测试,最后再正式推广。因为定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消费者是否购买的原动力。



消费者对于定价的心理因素,核心在于:我是否占到了便宜。这里的“便宜”,不是说公司内部的人算了一下成本,觉得定个9.9元的价格真的很便宜了。这里的“便宜”指的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对于消费者而言是不是占到了便宜。

比如说很经典的案例,一个报纸出版商,开始准备推行电子版本的服务。传统纸质服务10元/月,电子版也是10元/月,出版商发现消费者依旧购买纸质服务较多。然后转念一想:电子版本身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成本,为什么不捆绑一起卖?于是改成了电子版10元/月,纸质服务10元/月,纸质+电子版15元/月,接下来用户都开始定第三种方案,出版商赚取了更多的利润。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讲,不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对比起来哪个套餐更占便宜的问题,消费者是很聪明的,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这也就是在做产品的时候,决策层要事先做好预算,再做定价。比如说一款互联网软件产品,经过预算之后确定必须要主推199元/年的套餐,公司才可以赚钱。那么这个时候,通常的做法就是除了199元/年的套餐之外,还会推出一个49元或者99元/月的单月套餐,与199元/年的套餐形成对比,让消费者认为199元包年才是最占便宜的。而这个49元/月的单月套餐价格,就成为了炮灰,它存在的意义是让消费者选择其它套餐,并非自己。


手机市场依旧以跑量为主


那么换到手机厂商来讲,也是一样的。电子产品,本身就是一分钱一分货,卖得越贵,整体的体验一定越好。但是手机毕竟是一款大众消费品,在考虑性能的同时,也要考虑最终的售价是否在消费者成熟的角度之内,并且如何刺激消费者购买。



首先我们一定要清楚,目前全球的手机消费水平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中国2019年手机消费的中位数也就在2500元到3000元之间,因此在中国的手机市场而言,3000元以上已经算是高端手机了,超过5000元就是旗舰手机的价格。三四线城市,尤其是父辈那一代人,购买手机依旧不会选择价位过高的机器。

实际上大家看2019年全球出货量前十名的机型,除了苹果上榜的5款机器是售价超过了4000元的高端机器,剩下的5款机器:Galaxy A10、Galaxy A50 、Galaxy A20、Redmi Note 7 、Galaxy J2 Core,四款三星机器,一款小米机器,售价全部都是在2000元以内的千元机。这也侧面说明了,三星即使作为全球出货量最多的手机厂商,超过了第二名华为接近1亿台,但是卖出去的全部都是利润很低的中低端机器,跑量为主。小米、OV这些企业就更是这样了。


毕竟全球的消费者水平就是这样,美国普通白领,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3000美元,一台iPhone卖800多美元好像也没什么。但是毕竟这个世界还是以弱势群体居多的。想要占领更多的市场,尤其是中国、东南亚、中东、非洲这些市场,就必须要推出具有性价比的机器才行。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20年的小米10系列,虽然价格来到了4000元左右,但是硬件配置确实全部都做到了最高,并且横向比较来看,小米10的价格在高端机器的市场里面依旧具有性价比......


中杯才是真正的主打产品


前面的描述,大家至少要知道两个问题:

  • 第一个是定价策略方面,需要有一个主推价格,再设置一个炮灰价格来反衬;

  • 第二个是手机市场来说,推出具有一定性价比,价格适中的产品,抢占市场才是主要任务;

基于这两点,你也就可以明白手机厂商最近为什么这个推崇所谓“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战略了。



苹果的iPhone来举例子,iPhone在2019年,发布了三款机器,大家用屁股想都知道,主推的产品肯定是iPhone 11,对比起iPhone 11 Pro,虽然少了OLED屏幕、一枚长焦镜头,内存小了点点,但是价格便宜了3500多元......一部安卓高端机的价格......一个可以再去买一台iPad或者Apple Watch的价格。因此对消费者来说,入门级别的iPhone 11,一定是首选。

华为的P40系列也是一样的,真正走量的机器一定是P40,这是线下品牌一贯的套路。P40和P40 Pro,如果你看配置列表,可以发现差距蛮大的,屏幕尺寸、屏幕刷新率、防水级别、后置相机、电池容量、有线快充、无线快充、反向充电都存在差距,但是售价只差了1000块。很明显P40系列的利润是最高的,因此在线下市场P40备货一直都很充足,销售人员也愿意推荐P40这种中杯机型。


反而是所谓的超大杯机型,什么华为 P40 Plus +、三星 S20 Ultra这些机器,价格拉到接近万元,与入门版拉开接近1倍的价格差距,无非就是要建立起自己高端的品牌形象,同时支撑起中杯、大杯的售价。其实转念一想,这不就是曾经的青春版、标准版、旗舰版换了个名字升级了一下么?从本质上来讲,都是一样的,需要依靠青春版和标准版来跑量,稳住出货和市场占有率。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推荐大家购买苹果的中杯版本,购买华为或三星的大杯版本,超大杯其实不会有太大的体验差距。


PM宋先生


嗯,回答本行业话题,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所谓的中杯、大杯和超大杯这个概念!说白了就是智能手机的低配、中配和高配一样的道理。要知道,咱们中国人发明的概念能力强很多,其本后的本质逻辑就是千方百计的让消费者们掏出口袋里的钱。

为什么手机分低中高?

其实不止是手机,现在任何一款产品都有这样的定价策略。因为厂商们心里有数,自己的产品要覆盖最大的人群,那就必须要推出这样的价格定位。你就像现在的折叠手机,上来就是逼近2万的价格,我们且不说折叠手机的实用性如何,光是价格就打退了一波人!

手机低中高怎么选择?

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从销量上来看,远远是中配手机更受欢迎。就拿华为P40系列来说,华为P40这款手机比较适合女性,而华为P40 Pro肯定会比任何一个型号卖得好。首先在配置上和高配差距不大,但在价格上比起低配和高配又有优势。这个真不是吹,任何一个品牌的手机,肯定是中配手机卖得好。

所以,什么中大超大的逻辑,讲白了,就是产品覆盖面广,让更多的消费者掏出自己的钱包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