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與黃鸝鳥

蝸牛與黃鸝鳥

今天是五四青年節,從傳統和傳承的意義上講,今天是有標誌性內涵的一天,是有關於青年,有關於精神,有關於進步,有關於奮鬥的。

定了主題內容,定了標題之後,我習慣性地會配一些音樂和圖片。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有關青年節的內容,我很明確地,能想起的音樂,甚至是直接蹦出來的,卻是這首,蝸牛與黃鸝鳥。我相信,當你聽到這首歌,當音樂響起來的時候,你也會喜歡,有可能你還會跟著哼,尤其是青年人,聽這首兒歌更會覺得別有深意。就算是蝸牛,在輕鬆的旋律裡,也會愉快地往上爬。

既然是青年節,那現在到底什麼樣的年齡段屬於這個範疇,於是本能地想去百度,但是我又忍住了。

人口調查大數據告訴我們一個社會事實,那就是人的壽命在延長,於是劃分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齡階段,潛移默化地在發生改變。有些人,尤其是一些極度自律注重鍛鍊和保養的人,逆生長地光彩奪目,心態也越來越年輕化。相應地,有些人,本該意氣風發的年齡,或多或少的一些指數卻在給健康預警,甚至是很遺憾地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還有一句流傳度非常高也非常文藝的話:“千帆過後,願你歸來仍是少年。”

我有一閨蜜,乖巧可愛,關愛父母,非常孝順,天天都要跟她父母通電話,也算是為了逗父母開心,有時會撒著嬌用社會流行詞說本寶寶怎樣怎樣,聽得多了,於是乎她爸爸有一次直接脫口而出:“本寶寶不開心了。”我閨蜜說了聲爸爸呀就一直笑個不停了。

也許,有時候,我們是玩笑地,或是無意識地,又或許是刻意地,給自己一個狀態或是心態。我揣摩著這樣表達,我希望我仍然有孩童的童真和純粹,我希望我仍然有少年的率真和灑脫,我希望我仍然有青年的生機勃勃,我希望哪怕暮年也可以內心澄澈。所以,當下,從某種意義上說,與年齡無關,更多的時候,你覺得你應該過哪個節日?兒童節?青年節?重陽節?

認識一個小妹妹,畫畫很有天賦,以繪畫特長生的身份考上了大學,但是後來還沒有畢業就自己主動退學了。家人當時是反對她退學的,其實她心裡也裝著對家人的愛,總想著早一點接觸社會,早一點工作,於是選擇了蛋糕製作,從學徒開始。她原本想象著蛋糕那麼甜美,在自己手裡像畫畫一樣被設計創作出來,整個過程一定會很美。但事實是,她要一直站著,彎著腰,而家鄉的蛋糕房裡也多是常規的蛋糕樣式,她還要想辦法去學習研究新的款式新的製作。

只有空閒的時候,她才能拿起畫筆畫畫,慢慢才懂得,之前那麼平常的畫畫,現在再拿起畫筆,沉浸其中,竟有一種享受時光的幸福。

雖然我不太懂繪畫,但我理解哲學,有一條就是遵循尊重規律。所以,看她現在的畫裡,必是多了一些情緒,心情以及有關於人生的社會的思考。

我想,很多人,很多時候,總有很堅決地甚至決絕地堅持己見的時刻,就是別人說不進去,自己也聽不得,內心就是有一個情緒,就是要這樣。怎麼解釋呢?或許可以這樣認為,在自我認知的範圍內,在閱歷累積的體系內,自己給自己指了一條路,順了內心,理了情緒,圓了嚮往,或者是心底裡自我的崇高的秘密,我也是為了將來為誰好。

這幾天假期,有些艱難晦澀地看完了豆豆寫的《天幕紅塵》,故事是圍繞著“見路不走”四個字展開的起承轉合。簡單來說,見路不走指的是不唯經驗不唯教條,所以,走什麼路首先就值得思索。

插入這麼一段,就是想引出一條路。這條路就是我們現在正走的路,沒有見路不走那麼深奧。我們學習裡有路,生活裡有路,工作裡有路,關鍵是你怎樣選擇,怎樣走,在重要的節點有沒有契合。如果脫落了,出於當時的情緒,出於主客觀的條件,出於自身的性格特徵,或者是出於某種冥冥中,於是,在那時在後來,在人生的發展中,選擇,思索,行路,可能會成為內心隱形的旋律。

寫到這,自己都覺得有些故弄玄虛,有些囉嗦。如果簡單粗暴一點表達的話,要有勇氣,不管哪個階段,既然選擇了,就是路而已,就是欣賞不同的風景而已,路未必難走,路上最難的是健康和愉悅。

蝸牛與黃鸝鳥

電影開頭的旁白:“如果提前瞭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電影結束的旁白:“看見的和聽到的,經常會令你們沮喪,世俗是這樣強大,強大到生不出改變他們的念頭來,可是如果有機會提前瞭解了你們的人生,知道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不知你們是否還會在意,那些世俗希望你們在意的事情,比如佔有多少才更榮耀,擁有什麼才能被愛。等你們長大,你們會因綠芽冒出土地而喜悅,會對初升的朝陽歡呼跳躍,也會給別人善意和溫暖,但是卻會在讚美別的生命的同時,常常甚至永遠地忘記了自己的珍貴。願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抵抗惡意,願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聽從你心,無問西東。”

剛好假期看了這部電影,剛好覺得放在結尾正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