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小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特殊人群,正处于生理、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为了有计划、有条理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重视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只有深刻认识到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才能更好地控制和利用家庭因素,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一﹑良好的家庭教育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良好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给小学生创造了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在和睦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心与帮助,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积极引导了小学生情感教育训练。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睦的家庭环境,能使小学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群体当中,使他们善于克制自己的欲望,积极考虑到他人的利益,懂得关心、爱护、帮助身边的人。

2. 爸爸妈妈的榜样作用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爸爸妈妈们应该认识到:儿子或女儿首先是向他们学习的,包括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由此可见,爸爸妈妈的榜样作用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中也起到一定作用。据分析,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积极的行为榜样胜过积极的语言榜样。因此爸爸妈妈应该给小学生树立积极有效的榜样,语言与行为双管齐下,使他们认识到社会的和谐,人际关系的和睦,以及生活中爱的存在。


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二﹑匮乏的家庭教育阻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不稳定的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父母的离异使一个稳定的家庭结构因此被破坏,由此导致幼年的孩子不能同时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爱,不能得到来自父母双方正常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产生消极的影响,极易使他们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甚至对自己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产生错觉,加重了他们的心理负担。

2. 监护人不重视教育

农民工子女的家庭教育也成为社会担忧的话题。大部分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加之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老家的子女只能寄养在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家,贫乏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长期与父母分开生活,致使他们过分放纵自己的欲望,学习上出现懒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学习心理的提高,情节严重者则放弃了学业。近几年,由于农民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得到了国家的重视,农民工留守儿童的失学率有所遏制,但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农民工依然认识不到教育的作用,留守儿童的失学率仍在继续。


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三﹑积极应对不良因素,创造良好因素,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 .创设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塑造作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可塑性特点,使环境的影响更加明显。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有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宽敞明亮的家庭环境,可以唤起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个人情操,充实个人生活,还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亲切而慈祥的面孔,和谐的口吻,耐心的教导,可以提高他们对教育的接受程度,达到更高的教育水平。


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2. 积极引导,克服错误心理

小学生正值身心健康迅速发展的时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袭,因此,爸爸妈妈要积极引导小学生,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刻体会到自己是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逐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自信,克服自卑心理。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决。爸爸妈妈们要正确引导小学生,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深度挖掘错误心理形成的原因,从源头上对错误心理加以控制和改正。


孩子上了小学,心理教育不能少,爸爸妈妈要学会


总之,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起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爸爸妈妈为主力,全社会共同努力的原则,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为家庭教育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帮助,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