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环翠楼位于奈古山东麓、城市的中心区。自清代建楼以来,逐渐成为一处有着五百余年历史的地方名胜,是威海标志性建筑,在威海家喻户晓,有很高的知名度,深为群众所爱爱。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清乾隆《威海卫志》载:明弘治二年(1489),钦差巡察海道副使赵龄到威海卫巡查海防,见威海卫城墙倒塌,兵备松弛,深感忧虑,叹曰:“城池倒塌如是,不重治之,后必有大患。”在海防专项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赵鹤龄“疏动太(泰)山香钱数百金”,发动宁海州、文登县民夫数千人,倾力加固修葺威海卫城。

卫城修好后,威海卫掌印指挥佥事王恺(兼任文登营把总指挥)等“感公之德,捐俸建楼,以示永久”。所建楼台位于威海卫城西北角城墙上,据清乾隆《威海卫志》载,其“飞檐斗拱,八窗洞达”。登楼可见碧波浩渺于城东,绿翠掩映于四周,楼因兼沧海山川之胜、水光山色之美,遂以“环翠”名之。

环翠楼建成后,不仅成为纪念赵鹤龄募资修城的标志,也成为人们登高赏景的好去处。在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1644-1722),环翠楼历经风雨,几度破败,几度重修,逐渐成为卫城的重要人文景观,也是卫城和平稳定的象征。民国20年(1931)7月,威海卫管理公署在规划重修环翠楼时,决定整治周围环境,开辟环翠楼公园。崭新的楼台和美丽的公园建成,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徐祖善亲作《重修环翠楼记》。民国33年(1944)12月,驻威海侵华日军感觉在威海卫的统治时日不长,一把火焚毁了环翠楼,公园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此后,环翠楼和公园消失了30余年。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1977年,威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重修环翠楼,再建环翠公园。新建的环翠公园占地20余公顷,以新建的牌坊式东大门为界,分为两部分。大门以内称环翠公园,园内建有环翠楼、望月亭、观海亭动物园、游乐场、花房和部分服务设施,遍植树木花草,供人游赏,环翠楼南北两侧各保留一段旧卫城城墙残迹,供人凭吊怀古。

2009年,威海市政府启动环翠楼公园改造工程。改造后的公园,东起统一路,西至古山五巷,南起古寨南路,北至昆明路,总占地53.8公顷,分为历史文化展示区、自然体验游赏区、民俗风情街区和娱乐活动健身区,主要景观有环翠楼广场、环翠楼、环翠书院、盆景园、民俗风情街、山顶会所和古城墙遗址等。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环翠楼:一座楼见证一座城

光阴流转,风雨变迁。时代的发展为这个城市地标赋予了更多生机活力,环翠楼现在不仅仅是一处历史古迹、景观公园,更是市民休闲园和文化聚集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