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青花釉裡紅,俗稱"青花加紫",是在青花間用釉裡紅加繪紋飾的一種瓷器裝飾手法。

青花,是指用青花料描繪圖案花紋,然後施透明釉,在以1300C左右的高溫一次燒成的釉下彩。釉裡紅,是指用銅的氧化物(銅花)為著色劑配製的彩料,在坯體上(或先施以青白釉的坯胎土)描繪紋樣,再蓋一層青白釉,然後裝匣入窯,經1250C~1280C的強還原焰氣氛,使高價銅還原成低價銅,呈現嬌妍而沉著的紅色花紋。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釉裡紅是我國的傳統釉下彩裝飾之一,它是用銅作著色劑的色料在坯體上描繪各種紋樣,然後施透明釉經過高溫還原氣氛燒成,在釉裡透出紅色的紋樣,故稱"釉裡紅"。藏品徵集182,,449,,194,,20 因燒成合格品很困難,故其產品極為名貴。釉裡紅有單獨裝飾的,但大多數與青花相結合在一起進行裝飾而稱為"青花釉裡紅"。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到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裡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因此,青花釉裡紅瓷成為我國珍貴的品種之一。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青花釉裡紅龍紋抱月瓶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青花釉裡紅花果紋高足碗

據《宋史》記載,我國在宋代已有"紫花坐墩(即釉裡紅)的生產,但未見有宋代釉裡紅產品出土或傳世,就連元代的釉裡紅也十分罕見。青花瓷起源於唐代,釉裡紅瓷起源於元代,兩者組合為青花釉裡紅瓷是元代:根據已發現的文物資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裡紅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裡紅器有明確紀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裡紅器起源的物證。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明洪武 青花釉裡紅菱口碗

菱花口外撇,壁起稜線成花瓣狀,平底圈足。青花釉裡紅繪畫紋飾,有湖石牡丹及各種花卉。釉裡紅成花瓣花蕾,鮮豔非常,青花繪畫枝葉,顏色青中泛灰,鏽斑沉澱自然,堪稱孤品。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青花釉裡紅八仙過海紋碗

此碗雋秀典雅,碗身外壁繪“八仙過海”圖,以青花描繪八仙,各持法器,足踩靈物,姿態各異,生動傳神,其間釉裡紅彩繪海浪紋為地,浪花滾滾,波濤澎湃;碗心繪“旭日東海”圖,海水波濤中繪壽星老者持杖站立,杖懸葫蘆,仙鹿偎依,祥雲繚繞,有福祿壽之吉祥寓意。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清康熙 青花釉裡紅魚藻紋缸

缸斂口,圓唇,弧腹,砂底璇痕清晰,胎骨厚重,形制規整,內外白釉地閃青,釉質凝潤純淨。器外主題紋飾繪鯖、鮊、鯉、鱖等大小九條紅魚,注重寫實,風格創新。以線條及填繪的技法繪出魚,桃花,嫩荷,菱草及滿密波動的水紋,自然流暢,飄動輕靈,成功地控制了暈散,青花只用在點睛、器口及脛部的弦紋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此缸是康熙恢復青花釉裡紅燒製技術的成功之作,造型美觀,渾厚凝重,色彩淡雅純正,扣之如磬,當是宮中用物:更蘊含較多寓意:“魚”音諧“玉”,紅鯉魚又稱“錦鯉”,“錦”音諧“金”,老子言:“金玉滿堂,莫之能守”,聚寶、聚才、聚財之意較為顯露。另“九”數《易經》中為“九陽”“九陽啟泰”,極數也。更有莊子雲“魚之樂”、“在川之樂”繪“九魚”也正反映了“國泰民安,天下太平”的更深含意。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清乾隆 青花釉裡紅折枝花蝶紋尊

這件青花釉裡紅花蝶紋尊,撇口、短頸、溜肩、圓弧腹、圈足,瓶口至肩繪花蝶紋,肩腹以如意雲頭紋為界,下腹繪四時花卉“牡丹、茶花、菊花、杜鵑”,間夾蝴蝶其間。底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青花篆書款,字體工整秀麗。

整件作品造型渾厚端莊,青花髮色濃豔,難能可貴的是釉裡紅髮色更是豔麗純正。由於青花和釉裡紅兩種原料不同,窯火要求各異,燒造難度很大,而此件青花釉裡紅花蝶紋尊青花和釉裡紅髮色都恰到好處,足見乾隆工匠們對這一高難技術的完美掌控。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清雍正 青花釉裡紅三果玉壺春瓶

此瓶撇口,束頸,下腹略垂鼓,下承圈足,造型周正俊秀,外形線條流暢優美。整器胎質細膩,釉面細膩,通體白瓷地上繪青花釉裡紅三果紋。自頸部向下飾蕉葉紋、纏枝青花捲草釉裡紅靈芝紋,青花如意雲肩,底端為明清時期習見的變體蓮紋,足牆繪青花捲草紋;瓶腹以折枝花果為主題紋飾,通體繪折枝石榴、佛手、壽桃等圖案,寓有多子、多福、多壽之意。青花髮色濃淡有致,釉裡紅呈色鮮豔純正,是為雍正官窯青花釉裡紅之佳作,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相類器物,為雍正官窯之典範。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明 青花釉裡紅梵文大缸

物以稀為貴論青花釉裡紅的鑑賞和收藏價值

青花釉裡紅鳳鳥牡丹紋葵口盤

青花釉裡紅瓷不僅在工藝上體現它的名貴與成就,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青花釉裡紅藝術瓷是素雅與豔麗的和諧統一。它猶如牡丹,葉青花紅,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它的色調比重具有廣泛的可變性,或濃汝淡抹,或寫實寫意,都意境深遠,巧奪天工,這正是中國儒、釋、道以及伊斯蘭等各大文化融合的自然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