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现在的MPV怎么都那么贵啊?”

“怎么说?”

“你看,以前GL8中等配置的才不到30万,现在新推出的都卖到50多万了!还有大众那个新MPV,据说起步价也得35万。”

“这算什么,你去看看丰田埃尔法,再看看雷克萨斯LM,那才叫贵。”

“哎,轿车越卖越便宜,MPV却越卖越贵,真不知道该怎么买车了。”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这是我和好友阿豪的一段对话。他正准备为家里添置一台MPV,首选是合资品牌。以他的家庭环境来看,花30来万买一台车算不了什么,但连他都在抱怨,那是否说明了,现在的MPV真的越卖越贵了?

受份额所限,MPV市场开拓新领域难度大

目前国内MPV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以别克GL8为首的商务接待类MPV、以奥德赛为代表的居家实用型MPV,以及宝骏730为代表的本土入门MPV。从价格维度去划分,合资MPV主要聚集在23-35万的区间,本土MPV则大部分集中在15万以内。

再深入到每个细分领域,不难发现,整个MPV市场的竞争烈度都相对较低。尤其是合资MPV,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除了GL8、奥德赛、艾力绅之外,基本找不到其他有影响力的车型。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除了奥德赛、艾力绅、GL8之外,合资MPV市场基本找不到其他有市场影响力的车型。

理论上说,国内MPV市场有着很多尚未开发的新领域,但由于MPV市场的体量有限,而且受市场宏观环境的影响较多,开拓全新细分市场的难度非常大。

据乘联会统计,2019年MPV市场总销量为137.2万辆,与2018年相比下滑了18.2%,跌幅远高于市场总体的-7.4%。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在汽车三大品类中,份额最少的、下滑幅度最大的,都是MPV。

中低端MPV市场下滑比较严重,像宝骏730、比亚迪宋MAX等曾经火爆的车型已显得力不从心。一些中国品牌尝试往中高端MPV领域发展,如传祺GM8和上汽大通G10,两者均进入了20万的价格区间,但它们去年的销量都未能超过2.5万辆,与一线合资车型仍存在较大差距。

合资品牌也曾尝试过往下探,但15万元以下的领域显然不是他们的主场。以别克GL6为例,去年的销量仅为2.9万辆,同比下滑25.8%。相比之下,它的大哥GL8则有着接近6%的增长,销量超过14万辆。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中国品牌MPV往上走不容易,合资品牌往下探也困难重重,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

上汽通用别克和上汽大众给出了看似可行的方案,它们分别推出了GL8 Avenir以及Viloran,前者售价区间为45.99-52.99万,后者预售价为35-40万,这都是国内MPV少有涉足的领域。

只不过,关于这两款车的市场前景,笔者并不看好。个中原因,还得从国内高端MPV市场环境说起。

忘了埃尔法吧,它只是一个特例

长期以来,国内高端MPV车型种类都十分稀缺。丰田埃尔法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这一领域的市场活力。

因加价的原因,埃尔法成为了整个MPV市场话题性最高的车型之一。其81.90-87.00万的售价(2020款)已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便在车市严重受创的当下,其终端加价幅度仍达到13万之高。

它总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就是贵,贵就是好”。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从技术含量的角度来看,丰田埃尔法并非一款十分高级的车,它甚至与威兰达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两者都是采用丰田THS 2.5L混动系统,同样匹配E-FOUR电子四驱系统,动力输出也十分接近。在车身架构上,埃尔法还没用上最新的TNGA架构,与威兰达存在一定差距。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从动力系统角度来看,这俩还真没有太大区别,顶多只是动力输出有细微差别。

埃尔法之所以能如此任性地加价,原因不在产品本身,而在于其被赋予的光环。在港澳地区,埃尔法被很多明星艺人当作通勤车来用,有着“保姆车”的称号。因有了明星作为“活招牌”,埃尔法在国内即便不作宣传,其形象和地位都有很好的保证。

另一方面,由于埃尔法在国内以进口形式销售,配额十分有限。据广汽丰田某经销商透露,丰田每年给到中国市场的埃尔法配额不到5千台(姊妹车型威尔法年配额约为4千台),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车企经销商不愁卖,二级经销商更是出现囤货的现象,加价是避免不了的事情。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笔者了解到,在广州地区,广丰经销商售卖的埃尔法需要加价13万,而二级经销商(如各种名车专营店)只需加价11万左右,后者成为了埃尔法在国内市场的主要销售渠道。

事实上,埃尔法只是MPV市场里的一个特例,即便其拥有强大的溢价能力,对中国MPV市场的高端化也起不了太大作用。

在乘用车市场里,MPV是最弱势的一个品类,其市场占比一直未能超过10%(2019年为6.6%,今年一季度为6.1%),且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高端MPV的体量更是少得可怜,奔驰V级算是表现最好的一款了,去年只卖出了不到1.6万辆。威尔法与埃尔法两姊妹加起来,全年销量也不超过1万辆。

MPV市场的重心,依然集中在10-35万的价格区间,高端MPV只是一个年销量不到3万辆的小众领域,要在这样一个热度不高的市场里打出名堂,难度可想而知。

定位再高的别克,依然难以混进“豪车圈”

在主流合资品牌领域,GL8 Avenir是唯一一款售价超过50万的MPV车型。它在产品力上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例如有着比普通版GL8更讲究的内饰用料和工艺,在设计和科技配置上也有很大进步,四座版车型的出现,更是直接拔高了整车的调性。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GL8 Avenir推出四座版车型,是受到雷克萨斯LM的启发吗?

与普通版GL8相比, Avenir版本的升级内容大多停留在“软件”层面上,在观感和体感上确实变得更高级了,但本质上,它依然是一款GL8。尺寸没有明显改变,整车技术架构与普通版一样,而且动力还减弱了(GL8 Avenir采用了可变缸2.0T发动机,最大功率下降了17kW,百公里综合油耗只降低了0.6L/100km)。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除了最大功率变弱了,50多万的GL8 Avenir(四座版)与20多万的普通版在技术层面上并没区别。

在原有GL8的基础上换了一个包装,售价就进入了豪华品牌的区间,这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毕竟,花同样的钱已能妥妥买到宝马5系、奔驰E级等豪华品牌行政级轿车了。

从厂家的角度来看,GL8 Avenir不是为私人用户准备的,它是一款为高端商务接待打造的专用车型。可是,在商务接待这事情上,为何就一定要用MPV呢?难道奔驰E级不比GL8更尊贵、更豪华、更有气场吗?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商务接待最讲究面子功夫。同样是40-50万的售价,奔驰E级所带来的气场,是再贵的别克GL8都无法比拟的。品牌依然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归根到底,还是品牌力的问题。就好比优衣库打造了一款奢侈包包,在用料、工艺、设计上都能对标LV或Gucci,价格还更便宜,但这样的包包估计没人会买,因为购买奢侈品的人,关注点永远在于LOGO上。

这道理同样适用于汽车领域。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无论售价再贵,人们记住的,永远只是车头的logo,而不是Avenir的标识。

Avenir是别克旗下的一个高端子品牌,准确来说,是一个试水更高一级市场的细分车系。除了GL8外,别克在君越、昂科旗上都有推出Avenir版本。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些车型的销量都十分惨淡。原因很简单,Avenir依然没有脱离别克的品牌体系。在人们眼中,别克就是一个卖着十来二十万的品牌,没有人会为一辆40万以上的别克买账。

所幸的是,别克没有把过多精力和资源放在Avenir车系上,只将其视为往高端走的一次尝试,即便失败了,对主销车型也没有过多负面影响。

品牌定位错误最致命

相比之下,Viloran的售价比GL8Avenir更低,但却有着更严重的定位问题。

从35-40万的预售价来看,Viloran已放弃了25-30万的价格区间,其起售价已相当于奥德赛、GL8的顶配售价。这意味着,上汽大众将Viloran定位为比一线合资MPV更高一级的车型。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大众Viloran的起售价,已相当于奥德赛、GL8的顶配价格。

问题是,大众的底气在哪里?

难道就凭比GL8更大的尺寸吗?可是,市面上几乎所有MPV都有着足够充裕的车内空间。更大的尺寸,并不代表更高的级别,更不能带来更多的产品价值。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光是把尺寸加大,并不能为一款MPV带来实质的提升。

是Viloran有哪些独门技术吗?这倒没看出来。它依然没脱离大众MQB平台的技术架构,在最核心的动力总成方面,与大众帕萨特、途观L等没有任何区别,依然采用有高低功率调校的2.0T发动机,匹配7速双离合变速箱,就连动力参数也是一模一样。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要知道,在奥德赛/艾力绅的i-MMD混动系统面前,传统涡轮增压发动机无论在平顺性、静谧性、燃油经济性等方面都不具备优势,而这些指标正是MPV用户最为看重的。

唯一的解释是,上汽大众认为其品牌价值比本田、别克等合资品牌更高,而且Viloran是主打高端市场的车型,有着比对手更大的尺寸,因此有理由卖得更贵。

这样的造车思路,可以看出上汽大众对自身定位有着严重的误判。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单纯地将尺寸做大,并不能提升汽车的级别,对MPV而言尤其如此。

从本质上说,大众与丰田、本田、日产、别克、现代等没有任何区别,依然属于非豪华合资品牌范畴。大众没有在某个技术领域特别拔尖,也没有引领行业的前沿技术。产品不能给到消费者更多的综合价值,品牌就不具备更高的溢价能力。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尽管官方指导价更高,但大众各车型的终端实际售价往往比同级车型更低,这种“定高价、卖低价”的打法,体现出大众品牌力的不足。

正如我们所见,大众从未放弃过每一个往更高端市场进军的机会,可惜,几乎每一次都是以失败收场。

就如售价一度接近两百万辉腾,已于2016年灰溜溜地退市;同期诞生的“百万级SUV”途锐,目前终端起售价已降至45万的水平;被誉为“大众版A6L”的辉昂,2019年全年销量也仅有1.4万辆,是上汽大众市场表现最差的一款轿车产品。


别克新推出50多万的MPV能卖得动?不是所有的MPV都能成为埃尔法的

在“辉腾思路”下打造的辉昂,是大众对其品牌定位误判的再一次体现。

再看如今的Viloran,大众似乎还未吸取之前的教训。可预料的是,这款所谓的“高端商务MPV”,将无法改写现有合资MPV的格局,它的际遇,或会跟它的前辈帕萨特和途观L那样,只能依靠大幅降价的手段维持市场份额。

品牌形象高端与否,不是由企业决定的,也不是由规模决定的,而是由消费者定义的。同理,汽车的售价,也不是车企爱怎么定就怎么定,必须结合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品牌实力来决定。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MPV市场还将持续下滑一段时间。在这个相对狭窄的市场里,盲目的高端化只会适得其反,能真正把握主动权的,还是那些理性、务实,且能真正把握消费者需求的车型。


文 | 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