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巧家有一口“啞泉” ,人喝了水會變啞巴,電視上都放了,究竟是真是假?

昭通市巧家縣蒙姑鎮新塘村的豆腐溝順溝往上裡許有一處嘩嘩流淌的泉點,人們稱為毒泉或啞泉,它就是被列為雲南四大毒泉之首的巧家啞泉。

《三國演義》第八十九回中有諸葛亮南征時路遇啞泉的事:“前到一泉,人馬皆渴,爭飲此水。”飲後,“皆不能言,但指口而已。”後知“軍所飲水,乃啞泉之水也”。

昭通巧家有一口“啞泉” ,人喝了水會變啞巴,電視上都放了,究竟是真是假?

昭通巧家有一口“啞泉” ,人喝了水會變啞巴,電視上都放了,究竟是真是假?

此水是否諸葛亮南征“五月渡瀘,深入不毛”所飲的毒泉呢?史家公認的是:諸葛亮南征走的是中路,從成都出發經僰道(宜賓)過安上(屏山)到卑水(涼山州昭覺)進入從現在的會東縣過金沙江進入巧家縣直到曲靖。在此泉點的周邊有紮營地、點將臺、旗子巖等地名,當地民間傳說,它們都是因為諸葛亮路過而得名,另外,當地陳順朝老人說,他家就是當年過此地散失蜀軍的後裔,因此,這些事實說明諸葛亮過金沙江進入巧家境誤飲啞泉並非空穴來風。


那麼此泉是否真的有毒能夠使人致啞呢?


民國時期,巧家縣在此泉點下面流經的路旁立有一塊石碑,碑名叫毒泉碑箭。碑文是:此水有毒,行人慾止渴,飲之則見鬼。據泉點所處的茶棚子社的老人回憶說,石碑被毀後,為了提示過往行人,生產隊曾再次立過木製警示牌,上書:此水有毒,過往客商不能飲用。上世紀80年代,筆者路過此地,親見一塊豎立的木板上,上書毛筆字:此水有毒,不能飲用。


從石碑和木製警示牌來看,此水確實有毒。那麼究竟是什麼毒呢?民國《巧家縣誌稿》對此的記錄是:“‘毒泉碑’屬一區小河茶棚子,距縣城八十華里,有一溪水,發源於此,含有硝礬磺質、具有毒性。昔為土人築堤培堰,引一灌溉田畝,流經大路側堰溝,蘆葦蒿草,繁茂蓊蔽多毒蛇、蜈蚣游泳其間,即濡染成毒。曾有行人飲之立斃,自昔豎碑以為警告,至今往來行人,雖渴燥咽乾,未敢涓滴入口”。


民國年間,巧家地處蠻荒、科學尚未觸及,僅憑有限的知識,無法解釋啞泉的成因也屬正常。那麼,從科學的角度怎樣解釋啞泉的成因呢?


巧家縣科技局和縣疾控中心的人員從啞泉中提取樣本,化驗結果表明,啞泉水的硬度為916,而國家規定的飲用水的硬度標準不能超過450。說明此處啞泉水硬度嚴重超標。2013年1月,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邱小平教授通過到實地考察和化驗的結論是:泉點的地質是沉積岩,叫碳酸鹽巖,是由碳酸鎂和碳酸鈣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其中的碳酸鹽會使人急性銅中毒。另外其中高濃度的硫酸鎂會使人體聲帶和食道脫水,暫時會出現發不出聲音。總之,啞泉是嚴重過硬的硬水。科學事實證明,啞泉並非傳說,確有事實。


那麼,現在為什麼不立碑和不豎警示牌了呢?


解放前,由於此路段嚴重缺水,為了解決過往行人的飲水問題,在此水下游不遠的村中設茶亭、施茶水以解路人之渴。故此,得名茶棚子。這說明,立碑的目的是警示不要飲此水。而現在飲水方便,自然也就不需要警示了。加之泉水深隱在大溝底,過往行人跨橋而過多不會覺察此處有水,就不會誤飲。也就用不著警示。


1988年,巧家縣城到蒙姑鎮的公路修通,2007年,巧蒙二級路開工。有了方便的交通,啞泉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在1991年至2002年,政府組織修建水窖,一共修水窖40餘口,已全覆蓋茶棚子社52戶村民,200餘人口的人畜飲用水。解決了人畜飲水。如今,啞泉的名氣很大,卻已是無用之水,只有慕名者會到此訪古探秘。

來源:地理中國、昭通日報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麗青

審核:馮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