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孩子作業寫到深夜”?父母的高度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昨天的專欄文字後面收到不少留言,其中兩條被許多家長點贊,看起來頗有共鳴:

孩子13歲,寫作業寫到晚上23:45,我真是感到憤怒,不懂為什麼會這樣?

我的孩子15歲了,已經不願意和我們玩遊戲了,不懂這個方法有沒有用?

第一條留言想起一個段子:有一天深夜,班級群裡忽然一位家找班主任,說“趙老師睡了麼?”結果趙老師沒有回覆,畢竟太晚了,那位家長幽幽的說,“你睡得正香,可我兒子孩子寫作業!今晚估計不能睡了。”

如何看待“孩子作業寫到深夜”?父母的高度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事後有評論認為,孩子寫作業如果不是普遍都晚,那麼,就是孩子個體的問題。例如趙老師班上其他孩子都是八點半寫完作業睡覺的,偏偏你孩子寫到半夜,那就是孩子個體的原因寫得慢或者乾脆不會做,磨蹭不前。當然,如果該班普遍的孩子都沒有寫完,

第二條留言,幫主後來也回覆給他,不是拘泥於遊戲,而是要關注本質的聯結,就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要融洽,孩子與父母保持和諧的關係,能夠做到正常的溝通和交流,那麼許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也不會有太大的障礙。

如何看待“孩子作業寫到深夜”?父母的高度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許多父母等孩子出現一些不可逆轉的問題,開始尋求幫助或者絕望的放棄,這都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孩子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父母和孩子的關係裡面找到解決的線索。例如家庭婚姻題材電視劇《第二次也很美》中有一個場景,安安的兒子豆豆在幼兒園故意打孩子,結果老師找媽媽,也關機,只好找男主角許朗叔叔,許朗叔叔很生氣,責怪豆豆不懂事,結果豆豆回答他之所以打架是希望引起媽媽的關注,因為媽媽不關心他,現在即使打架了老師也找不到她,所以他很生氣。

如何看待“孩子作業寫到深夜”?父母的高度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這雖然是電視劇的劇情,但在實踐中確實有這樣的孩子,在得不到關注的時候他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包括不做作業,包括打架,包括課堂搗亂。如果父母不瞭解這樣的心理,只是責罵甚至還動手打他,把他看成壞孩子,那麼這個孩子很可能會走上歧路。相反,如果父母意識到這些行為背後使孩子與自己的關係出現了斷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因此開始有意識地修復這種關係,堅持陪伴孩子,堅持和孩子一起閱讀、旅行、聚餐,那麼不久之後,孩子的許多行為會改善,這樣的例子在許多經典心理學的著作裡面比比皆是,應該是得到認同的。

如何看待“孩子作業寫到深夜”?父母的高度不同,結果也會不一樣


上面這些照片是幫主在飛機上拍下的,因為高度不一樣,看到的景緻也不一樣。在地面上這些都應該算作崇山峻嶺,但在空中看來,去如同沙盤模型。它們一直在哪裡,沒有變,變的是觀察者的角度。

由此我想到許多原來看似艱難的問題,甚至把它看成似大山難以翻越的問題,實際上是解決者的能力問題。當解決者提升自己,把自己的能力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這些問題就已經不是問題了,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我們經常會有許多的家長抱怨,甚至絕望,本質上就是他們配不上孩子成長的狀態。父母只有自己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水平,掌握最合適的家庭教育方法,那麼孩子原來那些在你看來是非常難以解決的問題,事實上也就就像沙盤模型一樣,在你舉手之間便可以移動千里之外,變得簡單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