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一、劉淵選出的欽命繼承者存在很大的問題

自詡承襲漢高祖劉邦和蜀後主劉禪的劉淵,趁西晉八王之亂的時機自立為“漢”皇帝后,就著急佔領西晉都城洛陽,以便宣示自己的大統,他在二個月內連續兩次向西晉大規模用兵,沒想到都鎩羽而歸,心急火燎之下,身體狀況也急轉直下。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強壯的劉淵從來沒有感覺到身體如此虛弱,以至於他對自己的時日無多非常清楚,他著急做完最後一件事後,終於撒手西去。

這最後一件事也是最為重要的事,便是確立皇太子,這個位置落到了劉淵正房生的兒子,嫡長子劉和頭上。

劉和長得帥,書也讀了不少,尤其喜歡《詩經》和以大義微言為經緯的《左氏春秋》,這讓劉淵很看重,他認為自己的幾個兒子中,打仗要靠熟讀《孫子兵法》的劉聰,但治國就要靠熟讀《春秋》的劉和,再加上此人為正房所生,劉淵便將他扶上了馬,卻還沒有來得及再送一程便嗚呼而去。

但劉和空有理論,卻沒有經過任何政治和軍事鍛鍊,因此御人乏術,又不知行獎懲之法,便恩威不立,整個漢國陷入有組織無紀律的狀態,史載:“內多猜忌,馭下無恩。

在封建專制體制下領導人權力交接過程中,有一個矛盾是幾千年來都無法解決的,那就是對外戚、兒子和兄弟的信任問題。

上一代領導人最擔心外戚專權,而信任自己無數的兒子;下一代領導人卻相反,信任外戚,尤其是外戚中的長輩,而對自己的兄弟們卻警惕有加。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對外戚使用最成功者當屬漢武帝,他手下的霍去病和衛青均屬外戚,饒是如此,立下赫赫戰功的衛青仍被懷疑;

上一代領導人劉淵和下一代領導人劉和之間也存在這個矛盾。

宗正呼延攸,第二次洛陽戰役中被部下所殺的步兵軍團軍團長呼延翼之子,劉和的舅舅,和劉和自然親暱無比,但正是劉淵最警惕的,公開場合明確表態不得給此人升職,理由是此人“無才行”。劉淵這手很厲害,不但欲斷絕此人進入權力中心之路,也意圖斷絕此人在政治上的與人交往。

劉淵信任的,是自己的老臣和幾個兒子。

而劉和感覺最親和最信任的卻是舅舅呼延攸,而自己的幾個兄弟,卻是最需要提防的敵人。

二、劉淵的託孤也存在大漏洞

劉淵臨死前,向他信任的重臣進行了託孤,對朝廷人事也做了全面調整,在權力最高層,形成了以老臣劉歡樂為太宰,劉洋為太傅,劉延年為太保,三人鼎立共輔新君的局面。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在軍隊方面,以四兒子劉聰為大司馬、大單于,掌全國十萬野戰兵團;另三個兒子齊王劉裕、魯王劉隆和北海王劉乂各帶本部兵馬拱衛京畿平陽。

除此之外,便是幾個劉姓王爺所帶保衛京城的禁軍。

劉淵的安排,便是意欲讓呼延攸永無出頭之日。

但劉淵煞費苦心的安排卻根本不被呼延攸所在乎,他知道與職位相比,關係才是生產力,雖然 “被永不升遷”,但呼延攸做為日後堂堂正正的國舅,便可以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因此此人始終抱著“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態度。

其實呼延攸最擔心的,乃是手握兵權的其他幾個皇子,他們構成了自己外甥劉和的最大威脅。

為著有朝一日的機會做準備,呼延攸私下結交了兩個知己,一個是與劉聰不睦,而且存在不可調和矛盾的侍中劉乘;另一個是衛尉,西昌王劉銳。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無才行”的呼延攸所做的這一切,是“雄才大略”的劉淵不知道的。

劉淵一死,便是呼延攸的機會。

呼延攸找來劉銳與劉乘,三人定下共安天下的大計。

三人來見新皇帝劉和,劉銳首先發言:“陛下,微臣認為先帝的人事安排是不利於陛下的。”劉和不解其意:“此話怎講?”呼延攸接過話頭說到:“陛下身邊無一兵一卒,而劉聰率十萬精兵於近郊,另三個王爺率強兵於內,將陛下完全架空,陛下有沒有考慮過,如果這幾人有不利陛下的企圖,當如何處置?”親舅舅的話,熟讀《春秋》的劉和自然聽得懂。

接下來的問題是如何辦,因為發現問題不難,關鍵是如何解決問題。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此時,皇帝手中沒有自己的可靠武裝,要解決劉聰幾兄弟,唯有兩個方案,一是利用改編加整編的方式,假以時日慢慢削弱劉聰幾兄弟手中兵權,同時,逐漸建立並增強自己的武力,待強弱之勢變化後再水到渠成除掉劉聰等人;二是利用自己手中的皇權硬性除掉幾個皇子,對剛剛登基,皇權並沒有穩固的新君來說,這個方案的風險實在太大。

幾人商量的結果,便是採用了第二方案,利用京城禁軍對劉聰等幾個王子動手。

三、四兒子脫穎而出

京城禁軍由五個王爺統領,左衛將軍馬景、右衛將軍永安王劉安國、三個武衛將軍安昌王劉盛、安邑王劉欽、西陽王劉璿;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劉和秘密召見領頭的劉盛、劉欽、馬景三人,身邊還有呼延攸、劉銳和劉乘。

結果開場不利,不識時務的劉盛當場跳起來反對,被呼延攸殺死,劉欽、馬景二人見此被迫同意。

劉盛的反對是個信號,說明此時新皇帝的威信,遠沒有達到令行禁止,呼延攸的行動會遭到來自各方的反對,但此時他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兵貴神速,呼延攸、劉銳三人立刻調兵遣將,將禁軍分成四路。

劉銳、馬景一路攻劉聰;

呼延攸、劉安國一路攻劉裕;

劉乘、劉欽一路攻魯王劉隆;

尚書田密、武衛劉璿一路攻北海王劉乂。

呼延攸等三人沒有想到,尚書田密一路並沒有朝向劉乂,而是一路斬關直奔劉聰而去,消息洩露,劉聰開始集結軍隊,列陣以待;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擔任進攻劉聰任務的劉銳見此,果斷放棄進攻劉聰,轉而會合呼延攸、劉乘兩軍,為了防止田密的一幕再次出現,三人殺掉了劉安國和劉欽後強攻劉裕和劉隆。

劉裕和劉隆比較慘,在無任何防備的情況下受到加強了的兩路軍隊進攻,很快便身首異處。

在劉裕、劉隆二人受到進攻的時候,劉聰在近郊整裝待發的部隊卻坐壁旁觀,兩人死後第二天,劉聰的大軍浩浩蕩蕩開進京城,衝入皇宮將連同皇帝劉和在內的一干人全部斬殺。

劉聰一直在等待這個機會。

此時實力最強的皇子只劉聰一人,為了表示殺自己哥哥並非為了皇位,劉聰便要請自己的弟弟,北海王劉乂當皇帝,撿了一條命的劉乂自然識時務,便和群臣一起懇請劉聰即位,劉聰不答應,說大家這樣做是害他,群臣又懇請,劉聰才說要考慮考慮,考慮了好幾天都沒有答應,群臣又請,劉聰才哭著說:“你們這些人太壞了,看著國家未定,不敢擔這個責任,欺負我年齡比劉乂大便要讓我當這個皇帝,國家的事情我又不敢不服從,我告訴你們,等劉乂年齡大了我一定是要讓他來做這個皇帝的。”

自詡漢朝繼承者的劉淵,繼承他帝位的不是嫡長子,卻是老四劉聰


賣乖的程序走完之後,公元310年8月,劉聰即位,以劉乂為皇太弟,以自己的兒子劉粲為撫軍大將軍,掌天下兵馬,其他幾個兒子盡皆封王。

劉聰即位後,做了兩件事。

第一, 擔心比自己年長的嫡兄劉恭對自己構成威脅,將此人刺殺;

第二, 收用了劉乂美貌的母親單式。

而後,延續劉淵的國策,繼續對晉帝國的全面征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