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我们经常说“文如其人”,一个有文化、有见识和才华的人,往往人品和修养也不会差到哪去。一个人的文采风在某种程度上也映射着他的品性。但历史上有一个人却用最浪漫的文采展现了最顶级的“渣”,这个人就是徐志摩。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 这是徐志摩诗集里的一句话。不愧是情圣,不愧是灵魂写手,几句话就表达出了对爱情灵魂上的追求。但这种追求放在现实生活中却不现实,也因为他的理想主义给爱他人来带了无尽的痛苦。

迎娶不爱的女子为妻,婚后冷落发妻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属于包办婚姻,中国谈婚论嫁讲究门当户对,张幼仪其实也是名门望族之后,她秀外慧中,身材和相貌也不错,有着传统女性的曲线美,虽然没有留过学但也见过国外的风土人情。但在徐志摩的眼里她却是个“土包子”,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张幼仪照片时嘴角下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徐志摩跟张幼仪结婚纯粹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完成传宗接代的“任务”。他根本不喜欢张幼仪,甚至连夫妻之间最基本的相敬如宾都做不到,在完成传宗接代任务后就立刻去了英国。他的冷漠给妻子张幼仪的精神上带来的很大的伤害。

在后来回想到那段生活时张幼仪曾说,她一度怀疑自己,真的有那么不堪吗?让徐志摩迫不及待地想逃离。但后来她明白了徐志摩并不是不想谈恋爱,而是不想和他谈而已。

为“情人”逼迫发妻打胎、离婚

在一次国际的演讲会上徐志摩认识了他人生中第一个“灵魂伴侣”林徽因,林徽因是新时代女性。她出身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对社会和时代有着独特的看法和思想。这一切都吸引着徐志摩,当他和林徽因聊起一些对待感情和诗文的一些看法时两个人更是不谋而合,这让徐志摩对眼前这个女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开始对林徽因展开疯狂的追求。他几乎忘记了自己是一个有家室的人。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当张幼仪赶到英国与徐志摩重聚时,徐志摩做的第一个件事是带着她去买衣服,理由是因为他觉得张幼仪太土了,会让自己在朋友面前丢脸。在英国的生活两人并不幸福,因为徐志摩有了“真爱”林徽因,他每天都会找各种理由与林徽因见面。

在英国期间张幼又仪怀孕了,当徐志摩知道后第一反应就是让张幼仪将孩子打掉。这让一直接受传统文化的张幼仪非常震惊,她不同意打掉孩子。因为她觉得没有理由打掉自己的孩子,而且女人打孩子不是小事处理不好还会有生命危险。但徐志摩却说了一句“渣”到家的话:“

坐火车也会死人,难道就不坐火车了?这种事在西方是家常便饭。”一句话几乎让张幼仪绝望,她知道这个男人从来没有爱过自己。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张幼仪最终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离开徐志摩投奔了自己的兄长才生下了孩子。然而此时的徐志摩还在继续追求着林徽因。在林徽因给徐志摩的一封信中提到了张幼仪,其中写道:“

我忘不了,也受不了那双眼睛……她张着一双哀怨、绝望、祈求和嫉意的眼睛定定地望着我。我颤抖了。”于是徐志摩终于主动去找了妻子张幼仪,但此次去的目的却是为了“离婚”。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张幼仪在经受了无数精神折磨后终于与徐志摩离婚了,在当时那个时代被丈夫抛弃是非常羞辱的一件事。不过还好彻底摆脱徐志摩后的张幼仪活成了时代的楷模,成为了一位女银行家。

夺朋友妻

中国有句老话是“朋友妻不可欺”,但在徐志摩看来真爱是灵魂的追求,其他一切都可以不在乎。在被林徽因拒绝后徐志摩又遇到的新的灵魂伴侣陆小曼。当时陆小曼已经有了丈夫王赓,而且王赓还是徐志摩的朋友。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因为王赓长期外地出差希望徐志摩帮忙照顾妻子陆小曼,徐志摩却丝毫不掩饰对陆小曼的喜欢。在给陆小曼的信中写道:“不要成为一只洁白美丽的稚羊,让那满面横肉的屠夫擎着利刀向着它刀刀见血的蹂躏谋杀。” 他将王赓比作屠夫,将陆小曼比作稚羊,意思显而易见了。王赓最终无奈退出了三人之间的纠葛成全了两人。在两人结婚时梁启超曾当场痛斥徐志摩性情浮躁、学无所成、做人失败

结局

婚后的陆小曼脾气逐渐变的暴躁起来,她开始迷恋上上海的灯红酒绿,而与家庭断绝关系的徐志摩因为经济条件不足越来越满足不了她的奢靡要求。为了挣钱徐志摩到四处奔波、疲惫不堪,最终两人天人永隔。


徐志摩:用“文艺”演绎最浪漫的“渣”,结局让人深思


从文化和才能上不得不说徐志摩是个才子,但他将“渣”演绎到了极致。作为丈夫他没有尽到该尽的责任,而且整个过程给张幼仪造成了极大的精神伤害,对待朋友他更是打破道德底线,破坏了别人的家庭。

一个人如果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那么不管他有再多的才华也不会受到社会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