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一面水声潺潺,一面鲜花绚烂,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向远方延伸……历经逾一年改造施工,沣惠渠完成蝶变,成为一条集“水廊道、运动绿道、多彩景观道、市民公园廊道、文化公园廊道”等核心功能为一体的复合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于4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

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沣惠绿道依托沣惠渠而建。作为“关中八惠”之一的沣惠渠,曾在当地农业发展中扮演过重要角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后变成了一条流淌在荒地与滩涂中、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废弃水渠。2018年,西安高新区以沣惠渠水系为依托,建设沣惠绿道,沣惠渠由此华丽转身,开始以全新的姿态见证和滋养西安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沣惠绿道工程正是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定位,以保护和提升生态环境为前提,打造的复合型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淡出

在中国现代水利先驱李仪祉先生倡导之下,陕西于1941年引沣河水建沣惠渠。沣惠渠南起秦渡镇,北临渭河,西靠沣河,总长15.5公里,流经秦渡、细柳、丈八、五星等多个乡镇,灌溉面积曾一度达到21.35万亩,沣惠渠灌区也逐渐发展为当时西安最大的自流灌区,被两岸群众称为“西安粮仓”和“渔业发展之基”。

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作为“关中八惠”之一,沣惠渠不仅是西安西北城郊农业和渔业的“命根子”,同时也肩负着城市防汛、排污的重任,并承担着昆明池、仪祉湖、城市运动公园等景观湖的生态供水,成为古城西安重要的“生命线”之一。

时代发展的浪潮无法阻挡,冲刷和改变着许多东西。时间进入上世纪90年代,西安的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郊区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灌溉和工业、渔业供水需求急剧萎缩,沣惠渠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记忆。

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当时,沣河沿岸的造纸厂、面粉厂、化工厂林立,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流入沣河,沣惠渠水污染严重,一度沦为‘臭水沟’‘排污渠’,成为西安城市环境中一处显眼的伤疤。”西安高新区自然资源局负责人杨东回忆道,他将彼时的沣惠渠称为“一条丧失了功能的废弃水渠”。

2000年以后,经过长期治理,沣惠渠的水质得到很大提升,但就其功能而言,仍然与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严重“脱节”,其在生态建设、城市品质提升等方面的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蝶变

2018年,为了充分发挥沣惠渠水系和绿地的生态资源、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最美城区,西安高新区着眼国际吸纳先进规划理念,正式启动沣惠绿道建设工程,使沣惠渠从“一条丧失了功能的废弃水渠”蝶变为一条集“生态体验、市民休闲、运动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生态智慧休闲绿道走廊。

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绿道的概念于20世纪70年代起源于西方,是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地都有比较成功的实践。近年来,杭州成都等许多城市都将绿道建设作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点,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提升了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这为西安高新区对沣惠渠的改造提升提供了灵感和方向。

“沣惠渠水系对于地处西北地区的西安而言弥足珍贵,高新区通过建设城市绿道的方式改造沣惠渠,充分发挥了沣惠渠水系和绿地的生态资源,使其成为现代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杨东表示。

沣惠渠的前世今生:从灌溉良田沃野到滋养生态之城

沣惠绿道项目总投资12亿元,全长28公里,串联了仪祉湖、洨河生态公园,国际风情水街、鱼化商业水街等多个景观节点,融合了休息区、设施带、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多个功能带,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旅游休闲运动体验。

沣惠绿道的建设,不只是西安高新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更是城市品质提升的标志,也将成为国内绿道建设的典范。杨东表示,未来,沣惠绿道将作为交通廊道、绿色廊道、风情廊道、文化廊道、民生廊道及发展廊道,从六个维度推动高新区城市品质提升,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为高新区汇聚更多的人气和目光。(本刊记者 张静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