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縣:小松子成脫貧增收大產業

採訪張喜武的那天,是個陽光明媚的好天氣。過了伏家鎮熱鬧的集市,一進入江洛鎮境內,風和陽光也好像由先前的“酒味”,突然轉換成了舌尖上“松子的香醇”。使國道兩旁的行道樹也變成了一棵棵蒼松,引領著我們向下寨村電商扶貧服務點駛去。

下寨村的電商扶貧服務點,建在離村子中心不遠的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廠區內。我們在廠區大門口下了車,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張喜武,和下寨村的村支書李永奇已在院子內等候著我們。張喜武偏高個頭,皮膚微黑,穿藏藍色T恤,他和李永奇書記一同,把我們熱情地迎進了電商扶貧服務點,張喜武端著盤子給我們每個人手裡抓了一把松子,透過這小小的果實,我們彷彿也看見了張喜武松柏一樣的扶貧精神。

徽縣:小松子成脫貧增收大產業

張喜武是吉林省梅河口人,2003年,他第一次來到徽縣,為家鄉的一家乾貨加工廠收購松子。一來到徽縣,這裡的青山綠水和淳樸的風土人情,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所以,他家鄉的那家乾貨加工廠,在隴南的第一個收購點就建在了徽縣。自這年起,幾乎每年的7月中旬,他都會來到徽縣。然後從徽縣開始,在隴南的9個縣逐個去收購松子。從2003年到2010年的7年時間裡,他幾乎把隴南踏了個遍。

在這7年中,也曾有一個黑龍江的朋友,多次建議張喜武去隴南市所在地的武都區去發展,因為武都是張喜武收購松子數量最多的一個地方。但在徽縣設下收購點的7年中,張喜武覺得,徽縣不但氣候適宜、植被好,最讓他感到欣慰的是,徽縣縣委、政府在對外來客商的支持上,有力度、信譽好。他最終還是把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的廠址,選在了素有“甘肅交通咽喉要道”的徽縣江洛鎮的下寨村。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這句話對每一個創業者來說,都是顛覆不破的真理。在徽縣辦果仁加工廠的決心一下,第一個要面臨的問題便是徵地。徵地工作一開始,就得到了江洛鎮黨委、政府和下寨村村支書李永奇的支持。但是廠地徵好後,土地使用證卻遲遲辦理不下來,辦廠的時間只得往後拖。這給信心滿滿,正準備擼起袖子幹一番事業的張喜武,確實帶來了一些困惑。縣上一位主要領導知道了張喜武心中的焦慮後,率先從中作了協調,建廠的事才一步步進入了實施階段。但是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創業之初面對的不單單是剛剛起步的那些艱難,更主要的還有辦廠資金等一系列的難題,像攔路虎一樣等著張喜武去面對。 這時候,在張喜武的人生中,還有兩句俗語得到了驗證:“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曾經是張喜武合作者的李永奇,帶頭把之前開礦所積累的資金作為股金,投到了張喜武的建廠資金中,又一次成了張喜武新的合作伙伴。從2011年5月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開始籌建,到同年8月中旬的竣工,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建廠期間,為了加快建設進度,張喜武在外跑材料,購買加工松子的機器;李永奇和另一個股東陳永慶,親自參與壘牆、和水泥。廠子建成,正趕上了松子成熟的季節,然而,資金卻都投進了廠房的建設中,訂貨又成了遇到的新問題。

為了拉貨源,張喜武做出了大膽的決定——讓利銷售,他的這一做法得到了進貨商的支持。就這樣,以薄利多銷為切入口,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取得了“開門紅”。僅僅三年時間,由最初的吉林省梅河口的市場,又拓展到在蘭州、西安、成都、北京、廣州、深圳、上海也有了市場,而且這些市場也越來越穩定。隨著銷售量的持續增加,生產規模由以前的季節化,變成了一年四季的天天生產,尤其是公司的利潤,已由2015年之前的基本持平,到2015年之後的穩步上升。

說到這裡,張喜武的表情變得格外輕鬆,如數家珍地給我們介紹道:“2015年算得上是“順合”的轉折點,也是里程碑,純利潤達到了200多萬,以後的三年中,利潤呈現出階梯式的上升,僅去年,純利潤已達到400多萬,比2015年的利潤翻了一翻。也為他投身精準扶貧道路,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撐”。2018年江洛鎮12個村“123帶動百千萬”的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入股到“順合”,為12個村沒有脫貧的178戶貧困戶,每戶均配股10000元,還為入股的村集體每村配股9.5萬元。2018年的春節前,“順合”給入股的貧困戶和村集體,一次性分給47.56萬元的紅利,使178戶貧困戶充盈了錢袋子,還度過了一個紅紅火火的春節。

聽到這裡,我的眼前彷彿出現了178戶貧困戶過大年的喜慶場面——那豐盛的飯桌上,除了用“青泥黑豬肉”做的特色傳統菜餚“九碗三行子”之外,招待客人的少不了味道醇香的開口松子。因為就是小小的松子,使他們由普通村民變成了過上紅火日子的股東。現在張喜武來徽縣已經13年了,全家都落戶到了徽縣,徽縣成了他的第二個家鄉。他最欣慰的事,就是附近的村民來“合順”打工,讓村民能夠掙到錢,提高生活水平;供得起子女上學,給兒子蓋新房子、娶媳婦。他和幾個股東,一門心思想著怎樣把企業做好、做大、做強,讓附近的村民都過上好日子。2017年,他和兩個股東商量,依託縣上的電商扶貧項目,建成了江洛鎮下寨村電商扶貧服務點。為得是讓松子和隴南的各種土特產大量走向全國,走出國門進一步增加附近的村民的收入。現在,下寨村電商扶貧服務點,在順合果仁加工有限公司的經營下,已成為隴南市內最大的電商供貨點。我看著貨架上擺得整整齊齊、琳琅滿目的土特產品,思緒彷彿跟著眼前的這些開口松子、山核桃、老巢蜜、黑木耳,搭上了電子商務的扶貧快車,成了安撫鄉愁的美味,擺上了都市千家萬戶的餐桌。

我欣慰地停下手中的筆,讓他說說通過企業扶貧改善了貧困面貌過上好日子的典型事例。坐在張喜武身邊的李永奇接過話茬,告訴我這樣的事例有很多。他說,下寨村有個叫王小元的貧困戶,在廠裡幹了四年就收入了十幾萬元,家裡不但蓋起了新房子,還在江洛鎮異地搬遷住進了小區,給兒子買了一套結婚的新房。還有一個沿川村的貧困戶張吉換,因為人實誠、幹活能吃苦,在“順合”已經幹了三年,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李永奇說到這裡,張喜武又補充說,像王小元和張吉換這樣的職工,廠裡除了發給工資,還給他們適當的獎勵。從這些細枝末節上,我又看出張喜武和他的順合果仁加工有限公司,真正把精準扶貧落到了實處。

最後,當我問起順合果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今後的打算時,張喜武胸有成竹、自信滿滿地說,他打算依託乾果市場再建個新廠,廠址早已選好,就在江洛鎮上壩村濱河路的最北端。新廠建好後,準備進行乾果精加工、庫存加工好的成品。舊廠用來粗加工。另外,還打算企業自己給企業供貨,降低貨源成本。今年,已經在下寨村種植10畝“晉葵3號”葵花,如果產量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廠裡就準備給下寨的農戶提供種子,然後再從農戶手裡收購葵花籽,讓農戶再多掙些錢,生活水平再上個臺階。明年,還打算再種一個白瓜子的品種,爭取一年上一個新品種,把這個甘肅最大的乾果加工企業,做成在西北五省都能叫得響的大企業,解決更多的就業崗位,讓附近的村民都能依託企業過上紅紅火火的日子。

陽光從窗戶裡照進來,落在張喜武背後那一排貨架上的土特產上,猶如把下寨村電商扶貧服務點輝映成了金色的藍圖。在這幅藍圖裡,我對張喜武的採訪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張喜武把我們一直送到了廠區的大門口,站在陽光中的張喜武,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樹。在這棵松樹的身後,是下寨村電商扶貧服務點,和被陽光鍍了一層金光的廠房。我想,從這裡乘上電子商務快車的每一粒松子裡,也許都有一棵行走的松樹。因為在下寨村,松樹不僅僅是一種植物,而是精準扶貧精神的象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