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從新洲邾城沿新道公路向東,驅車約20分鐘,按交通指示牌左拐,駛入一片金色稻田掩映下的柏油路,繼續行駛約2公里,眼前一道圍牆圍住的大片建築,便是被稱之為“稻田裡的中學”——新洲四中,武漢市唯一不靠集鎮的高級中學。

初冬一個清晨,長江日報記者探訪這所學校。如果不是裡面傳出陣陣讀書聲,很難相信,被大片稻田包圍著的是一所學校。而她,在這裡靜靜地“躺”了60多年,哺育著新洲東部革命老區舊街、徐古等6個街鎮的孩子。

“快點,跑幾步!”高中一年級主管、40多歲的張利華老師站在一棟教學樓下,對幾名正走向教室的學生喊道。短促有力的催喊聲透露出學習的緊張。在這所“稻田裡的中學”,張利華堅守了24年。他的學生吳仲宏、吳仲宏的學生尹奇兵也先後回到這裡,接續奮鬥,上演鄉村教育版的“愚公接力”。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尹奇兵、張利華、吳仲宏(從左至右)。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一起進校的老師紛紛調離,他們一茬接著一茬幹

在張利華老師家裡,他的愛人、同是新洲四中老師的吳鮮桃,展示一根精緻的女式釣竿,笑著說:“這是利華為讓我留在新洲四中而送給我的。”

1996年,張利華被分配到新洲四中,擔任高一年級班主任兼物理老師。農村長大的張利華對這所農村高中的艱苦條件有著足夠心理準備,但現實還是超乎意料:沒有自來水,從水井裡汲取的生活用水不能直接使用,需加入明礬,沉澱;遇上下雨,校園全是泥巴路,到教室上課需穿上深筒膠靴;去附近集鎮買菜得走上2公里……

張利華有些動搖,儘管他喜歡教師這份職業。不到幾年,一同進校的12名老師,有9人離開。

然而,每次課餘時間,學生們見縫插針地找到他的辦公室,排隊請教問題,他彷彿看到學生時代的自己,“就算為了這些和我一樣來自農村的孩子,我要留下!”張利華說服自己。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11月17日,晚自習時間,教室燈火通明。記者劉斌 攝)

1998年,兒子的出生對他的選擇提出挑戰。兒子體弱多病,而附近唯一的醫院就是2公里外的村級診所,就醫不便。吳鮮桃常常一個人夜裡抱著兒子去診所,又苦又累。她甚至巴望兒子生病的時間能夠恰好在後半夜,“因為後半夜老公也在家,能多一個人照應”。

為了兒子的健康,為了兒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吳鮮桃勸張利華離開。但張利華在城關買下一套房子,請來父母照顧兒子,“一舉多得”,吳鮮桃作罷。

及至兒子上大學,生活顯得更加單調,“想玩一把浪漫都找不到地方”,吳鮮桃又鼓動張利華去城關中學。張利華給她買回一根女式釣竿,週末有空夫妻倆就去附近村灣池塘釣魚,“玩一把浪漫”,吳鮮桃哭笑不得,但也從此斷了離開的念頭。

張利華說:“我這不算什麼,學校有多名老師在這裡堅守了30多年,主動放棄調離機會。附近村民有的一家三代都是他們的學生。”

張利華沒走。2004年,他所教的第一屆學生吳仲宏,大學畢業後主動選擇新洲四中,接過他的衣缽。

“這是我唯一一次沒聽張老師的話。”吳仲宏說,當年應聘新洲四中,因為學校條件艱苦,張利華勸他別來,但他依然來了。“新洲四中培養了我,我也要為她培養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來學校報到的那一天,10名老師中當天就有人申請調離。張利華找到吳仲宏,再三叮囑:“來了,就意味著奉獻,要在這裡紮下根。”吳仲宏緊握老師的手,堅定地點了點頭。

這一年,尹奇兵成為吳仲宏的學生。薪傳火繼,2012年從華中師範大學畢業後,尹奇兵也回到了新洲四中擔任物理老師。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吳仲宏、尹奇兵、張利華(從左至右)課前在物理實驗室共同研討實驗。長江日報記者劉斌 攝)

“新洲四中口碑不錯,到這裡任教,全家人都為我高興。黨和政府越來越重視教育,學校生活條件大大改善,井水變成了自來水,校門前的道路鋪上了柏油,前不久還通了公汽,我們也買了小汽車,進城方便多了。”尹奇兵說,“外界覺得我們傻,覺得我們苦,但現在黨和政府對教育加大投入,讓我們不差錢,更加樂在其中。”

把農村孩子帶到更廣闊天地,他們聽從使命

“11月17日,葛新霖的家長來校,進一步瞭解學生情況。”吳仲宏隨身攜帶的備忘本中記錄著這件事。葛新霖近段時間成績有些退步,吳仲宏約了葛新霖家長,一起查找原因。

用心對待每一名學生的每一次異常,讓他們少走彎路。這是吳仲宏從張利華老師那裡取來的“教育經”。

張利華介紹,新洲四中絕大部分學生來自革命老區,不少學生自小就是留守兒童,長期缺少父母關愛,一次情緒波動就可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但他們比城裡的孩子更渴望瞭解外面世界。“作為農村高中教師,我們的使命就是把農村的孩子帶到更廣闊天地。”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師徒三人(從左至右:尹奇兵、張利華、吳仲宏)閒時課外散步,交流、討論教學經驗。記者劉斌 攝)

張利華至今後悔,一名成績原本不錯的女生,高三時因為家庭變故,導致成績下滑,高考名落孫山。“如果那時我及時瞭解到她家情況,幫她渡過難關,她今天的舞臺或許大得多。”

2011年屆畢業生陳勇幸運得多。因為中考發揮失常,加上手部殘疾,陳勇心裡投下自卑的陰影,高一時成績擺尾。高二進入吳仲宏老師所在班級,陳勇學習依舊刻苦,但成績上升緩慢。吳仲宏找他分析原因,讓他理性看待每次考試分數,也讓各科老師上課時多提問陳勇,增強他的自信心。陳勇的成績飛速上漲,躍到了全班第二。最終,陳勇考上第一批本科院校,後來還考取華中科技大學研究生。

“尹老師,感謝您!如果沒有您,我今天就不可能走進大學課堂。”2018屆畢業生石彪的教師節感恩短信,讓尹奇兵淚眼模糊。

高三那年,石彪迷上手機遊戲,常常躲在被子裡玩到深夜。尹奇兵收繳了他的手機,他半夜又逃到校外網吧。無奈,尹奇兵請來石彪家長陪讀。石彪的心重新回到課堂,後來考取湖北大學。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尹奇兵課堂上認真輔導學生。記者劉斌 攝)

擔子壓得早壓得重,他們實現了人生價值的昇華

“沒想到學校給了我這麼高的榮譽。”入選教育部2020年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養獎勵計劃的尹奇兵,十分激動。

尹奇兵的拼勁,在學校出了名。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尹奇兵、吳仲宏在辦公室相互交流學習。記者劉斌 攝)

2018年,尹奇兵擔任高三年級班主任。高考前半個月,5月22日,尹奇兵父親被檢查出患有腦部腫瘤。此時,尹奇兵愛人懷孕6個多月。

學生進入高考前最後衝刺階段,絕不能放下;父親重病,照料的責任不可推卸;愛妻懷孕,也必須扮演好陪護角色。尹奇兵只能將全部重擔默默扛在肩上。白天上課,檢查課堂紀律;課間抽空給妻子打個電話,詢問妻子身體狀況,叮囑她照顧好自己;中午為妻子買一份可口的飯菜;晚上11點多下班後再趕到醫院照顧父親。直到高考結束,尹奇兵的按部就班,沒讓一名學生感覺到他家的突發狀況。

這一年,尹奇兵所帶班級35名學生,29人考取第一批本科院校,刷新新洲四中多項高考紀錄。而他也獲得市級優秀教師等榮譽。

“農村中學一來就壓擔子,鍛鍊機會更多。如果不是新洲四中給我平臺,我不可能取得這些成績。”尹奇兵說。

上週,尹奇兵讓妻子將他們的婚房掛到房產中介,準備出售,計劃在城關的小學旁買套二手房,方便母親將來接送孩子上下學,可讓他將全部身心傾注到教學中。

“他們師徒三人在教學中勇挑重擔,實現了自我價值的昇華。”新洲四中校長黃建平說。

稻田中學裡的“愚公接力”:新洲四中三代師生同事紮根武漢最偏遠高中

(尹奇兵、吳仲宏在辦公室相互交流學習。記者劉斌 攝)

2017年,吳仲宏和妻子商量,準備再生一個寶寶。他想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照顧妻子和將要出生的寶寶,便向學校請辭班主任職務。2018年,聽到尹奇兵克服家庭困難的事蹟後,他主動請纓再當班主任。學校安排他擔任高二年級組長,但這一年,恰逢從高一開始,按新課改內容開展教學,吳仲宏婉拒高二年級組長,到高一年級當班主任,挑戰新課改教學。張利華為學生的勇氣點贊。

今年秋季開學,校領導給張利華壓擔子,讓擔任了10多年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的張利華擔任高一年級主管,並帶2個班的物理課。13個班學生的教學、安全,主管都得負責,責任重大。接還是不接?校領導給張利華3天時間考慮,張利華卻當即答應。

“責任越大,越能錘鍊一個人。”張利華笑著說。

(長江日報記者李亦中 通訊員程書雄 劉慧)

相關鏈接:

教育的美好在接力中放大 | 長江評論

【編輯:餘麗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