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新鮮事:田間管理用“農眼” 種田邁向智能化

近日,記者在潮陽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稻田裡看到,在幾千畝面積的稻田間安插著一個個電子設備,農民們稱它們為“農眼”。通過這些“眼睛”,可以不間斷監測稻田的水位、溫度、溼度、風力、風向和蟲害等情況,讓田間管理更加科學。將物聯網技術規模化應用到水稻田間管理,這在我市農業領域還是首次。您看,農民種田也開始向智能化邁進了。

汕頭新鮮事:田間管理用“農眼” 種田邁向智能化

我市水稻種植的傳統管理模式一向是依靠人工巡田和經驗積累,最近潮陽省級絲苗米產業園新引進的一批“農眼”設備被固定在示範田的機耕路上,它替代了人工的檢查,通過大數據技術實現農田管理智能化。

汕頭新鮮事:田間管理用“農眼” 種田邁向智能化

春分過後,氣溫回升和空氣溼度加大,早稻田間管理進入關鍵期,秧苗容易受到季節性病蟲害的侵襲。按以往,這個時候,農民們需要經常到田間巡察,細心照料秧苗生長,頗費人力,效率也不高。今年,潮陽省級絲苗米產業園的一萬多畝早稻示範田,用上了智能化監測系統“農眼”。它利用太陽能維持運轉,能夠用傳感及成像技術,自動化採集雨量、水位、溫度、溼度、風力、風向和蟲害等15項綜合信息。農民坐在家裡,就可以瞭解情況,做好耕作安排。數據還可傳送到“雲”端,供農業技術人員分析,隨時作出指導。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助理 林嶽鋒採用農田智能監測系統可以通過手機觀察到田間情況與作物生長對採集的圖像 氣象 土壤等數據進行專業分析合理安排種植方案

汕頭新鮮事:田間管理用“農眼” 種田邁向智能化

據瞭解,潮陽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內的錦灃、順傑、順利等生產性合作社,共在田間安裝了15臺套“農眼”智能監測系統。這天,產業園的農戶根據技術員的意見,調配好肥藥,準備對稻田進行施肥和殺菌。他們在手機軟件上預先設置藥劑噴灑的路徑和速度,然後操作無人機進行作業。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生產隊長 林嶽濱這架無人機主要是噴藥可以殺蟲 殺福壽螺 除草大概一分鐘能夠噴灑一畝田相當於20個人勞動量 效率非常高

汕頭新鮮事:田間管理用“農眼” 種田邁向智能化

林嶽濱說,“農眼”智能監測系統收集的視頻和數據,他們還會進行整理運用,通過“雲”端分享給消費者,讓消費者詳細瞭解田間管理和稻米生產流程,助力拓展網上銷售市場。錦灃農機專業合作社社長助理 林嶽鋒消費者與採購方也可以實時觀看農作物的種植全程追溯源頭信息

來源:汕頭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