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馬鈴薯是茄科茄屬一年生草本作物,又稱洋芋、土豆等。馬鈴薯春秋兩季皆可播種栽培,利用秋收之後的閒置土地增種一季秋馬鈴薯,可以獲得較好的收益。

1、適時播種:秋馬鈴薯播期要求比較嚴格,播種過早或過晚對產量影響都很大。播種過早則氣溫高,田間爛薯多,病害重;播種過遲則出苗晚,田間生育期縮短,影響產量。秋馬鈴薯的播期的主要考慮因素是溫度條件,種薯發芽的最適溫度為15~20℃,長江流域秋馬鈴薯的適宜播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播種,華南地區秋馬鈴薯的播期最遲不宜超過9月10日。

2、種薯處理:馬鈴薯收穫後一般有2~4個月的休眠期,在休眠期內即使滿足了發芽的溫度和溼度條件也不會發芽。因此凡是處在休眠階段的種薯必須進行處理,以打破休眠,促其發芽。秋播馬鈴薯以採用25~30克的小薯播種為最佳,如用大薯做種薯,應在播前選無病無傷的種薯,用快刀沿頂芽向下切成2~4塊,每塊保留1~2個芽眼,然後用赤黴素(920)浸種催芽。赤黴素要事先用酒精稀釋,再按比例兌水。一般整薯浸種可用10~20ppm的赤黴素浸種30分鐘,切塊浸種可用1ppm的赤黴素浸種5~10分鐘,撈出後晾乾種薯表面的水分,切塊的種薯要及時用草木灰拌裹,以免病菌侵染種薯。處理完畢後將種薯堆放在室內或地窖內,並覆蓋溼稻草或溼沙以增大環境的溼度。種薯不要堆放太高,3~4層即可。一般在處理後7~10天左右既開始萌芽,當芽長到0.5~1釐米,將堆放的種薯攤開,在陰涼處煉芽1~3天即可播種。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3、土地整理:秋馬鈴薯種植的地塊一是旱地,二是稻田。旱地栽培秋馬鈴薯,坡地一般不存在積水問題,不需開溝起壟;而平地則容易積水,需進行開溝作畦,或起壟栽培,以防止土壤溼度太大而爛種死苗。稻田栽培最需要進行開溝排水。現在南方各地都在推廣稻田免耕栽培秋馬鈴薯,這種栽培方式不需要翻耕土地,只需在一季中稻收穫後在稻田直接下種,然後覆蓋稻草即可。稻草覆蓋免耕栽培省工省時,還可增加稻田的有機質,但關鍵是要做好田間排溼。在水稻收穫後,要及時開挖主溝、圍邊溝和廂溝。廂寬3~4m,溝寬0.25m,溝深0.3~0.4m。在距田埂四周1m處還要開設圍邊溝,以構成一個完整的排水系統。稻田排水系統形成後可長期保持,第二年栽植水稻時排水溝仍然保留,水稻收穫後又實行免耕栽培。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4、施足底肥。秋馬鈴薯生育期短,要一次性施足底肥,以後一般不再施用追肥。要求每畝施有機肥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過磷酸鈣25-3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有條件的地方,提倡施用氮、磷、鉀三元素複合肥或復混肥。有機肥、化肥潑撒於馬鈴薯播種帶。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5、合理密植。淨作馬鈴薯,行距33cm,窩距22cm,每畝播 8000-8500窩。在稻田播種洋芋時,不需打窩,只需將種薯按規定的窩行距放在廂面表土上,並輕壓種薯,使種薯與土壤緊密接觸。旱地播種馬鈴薯,則仍需挖窩放種,泥土蓋種。如果秋馬鈴薯與油菜套作,秋馬鈴薯應事先為油菜種植留出預留行,其種植密度應酌情減小,合理安排。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6、稻田覆蓋。稻田免耕稻草覆蓋栽培秋馬鈴薯,無論是套作還是淨作,秋馬鈴薯需用1.5~2倍稻田面積的稻草進行覆蓋,在秋馬鈴薯播種施肥後,將稻草橫放覆蓋,蓋草厚度10~15cm。油菜套作田塊,由於栽油菜時稻草已近腐爛,採取直接在馬鈴薯寬行間撬窩移栽油菜。淨作馬鈴薯田,馬鈴薯收後可種植一季蔬菜或掀開稻草,表土直接點播小麥,表層撒施底肥後,再將尚未完全腐爛的稻草均勻覆蓋廂面。油菜或小麥收後將秸稈埋入廂溝還田。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7、適時收穫。秋馬鈴薯生育期短,一般只有60~100天。稻田覆蓋栽培的秋馬鈴薯,可在11月中下旬,根據市場行情和薯塊大小刨開稻草,分期分批摘收上市。

利用秋收後的空閒地種植馬鈴薯,可以增加一季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