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校80年成果采撷

传承“惠喑”精神 聆听无声花开——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校80年成果采撷

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建校80年成果采撷

在江南无锡,有这样一所学校,她以“惠喑”精神引领办学,将“惠泽听障学生”作为使命担当,数十年如一日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孩子”,用心聆听无声世界里花开的声音。她是无锡市特殊教育学校,无锡地区仅有的一所十五年一贯制听障教育学校。当时光的脚步来到2020年,这段用“爱与专业”书写的特教情谊已延续80载春秋。

1940年,听障人中的有识之士钱天序、陈祖耕、许廷荣等筹资创办了无锡县私立惠喑学校,为无锡听障教育之滥觞。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学校在聋教育体制、学制、教学方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编写我国首套聋校语文教材及草创我国统一手势语,作出了建设性贡献。

改革开放后,学校先后创办了学前教育、职业高中,初步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听障学生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九年制义务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相贯通的现代特教体系。

新世纪以来,学校在“为听障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目标指引下,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把听障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术的社会有用人才。

80载特教之路,一路艰辛,一路芬芳,“惠泽听障学生”的“惠喑”精神成为支撑学校发展的精神基石。在全体无锡特校人心中,“惠喑”不仅是财物施与,更是情感共鸣;不仅是尊重生命多样性的人文关怀,也是尊重差异、科学补偿的有效实践,更是“为听障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目标下的历史思考。

今天的无锡特校,正在传承与创新中丰富“惠喑”的新时代内涵,乘着党的十九大“办好特殊教育”的东风,全力打造“内涵发展提升工程”,全面开创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惠教师”:

从优秀走向卓越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教师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特教老师就是校园里“最美的人”。

师者,身正为范。无锡特校以全国优秀教师周嬿为代表的“惠喑教师”群体,在“润泽”教风引领下,诠释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师德品格。他们以自身修养,养育学子心灵;他们自觉践行教书育人先锋行动,涌现出江苏省“最美特教教师”提名奖谢蓉,“感动无锡”教育年度人物宋振芳,无锡市“人民满意好教师”张燕玉,无锡市“五一巾帼标兵”曹锦晖、王禾,无锡市“五一创新能手”怀静蓉等一批先锋模范。

学校遵循特殊教育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师资培养策略,形成了“三阶段、多项目、名师领”的培养路径。“三阶段”即:按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职教育3个学段,做好教师职业规划。学前段教师侧重康复技能培养,树立“人人都是康复师”的大康复理念;义务段教师侧重学科教学、个别化教育技能的习得;高职段教师侧重教师“双技能”培养,向着“双师型”教师迈进。“多项目”指打破学段、学科界限,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为内容,组建项目团队,以项目带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名师领”指通过邀请特级教师进特校、名师论坛等形式,发挥名师专业引领作用。

“三阶段、多项目、名师领”的培养机制让教师从满怀仁爱之心,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从优秀走向卓越,实现了“双师型”“精科研”的师资培养目标,为学校高质量办学提供人力保障。

近5年来,无锡特校有15名教师获得国家级别、省市级以上荣誉表彰;7名教师在市级教学技能赛、评优课中获一等奖。由无锡市学科带头人陈雪英领衔的“陈雪英名师工作室”,每年赴全国多所特殊教育学校送教,地区辐射不断扩大,学校也成为国家级别特殊教育校长与教师培训基地学校。

“惠喑课程”:

打开多元发展之窗

“特殊教育是陪伴特殊孩子生命成长的过程,15年在校教育,我们将赋予这些孩子怎样的生命品质?如何让课程满足学生多样的需求?”这是日常工作中,无锡特教人时常讨论的话题。

从2014年起,学校围绕国家《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将“惠喑教育”理念课程化,以十五年一贯制课程构建为重点,系统研制学校课程规划,历经多年实践,“惠喑课程”体系初现雏形。

“惠喑课程”旨在提高听障学生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大核心素养,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领域,构建了以学业发展课程、潜能开发课程、社会参与课程为主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对现代社会的适应能力。

其中,学业发展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着力于国家课程校本化。潜能开发课程采取“学校提供菜单式课程、学生教师双向选择、学生‘走班’式学习”的组织模式,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目前共开设7大门类潜能课程39门。社会参与课程坚持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一体化方向,增加融合活动和职业体验,形成认知、实践与体验“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目前,学校共有结对单位44个、6个职业体验基地,每学期组织职业体验周活动。

走进无锡特校,“柳成荫大师泥人传习室”“赵红育大师锡绣传习室”等一批非遗文化工作室红红火火,标志着学校职业课程与大师级工作室的“深度融合”。木工、烘焙、咖啡课堂遍地开花,帮助学生学习生活技能、发现生活之美。校外职业实践基地的拓展,不断加深学生职业体验。

“惠喑课程”的开发,为特殊孩子打开了多元发展之窗。每一年,都有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被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录取。依托全国特殊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惠喑舞蹈队”连获4届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大奖,并应邀进京向党和国家领导人献演;2016年成立的“全国首支听障学生软式棒垒球队”,在国内各次比赛中与健听孩子同场竞技,成绩优异,并曾应邀代表中国赴日本参加亚太地区软式棒垒球比赛;2017年成立的“全国首支听障学生艺术体操队”连获两届“江苏省快乐体操”比赛金奖……

“惠喑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

“今天画荷花,我尽力啦!”周末,小煊的朋友圈更新了几幅练习图,老师、同学纷纷点赞留言。看着朋友圈中的这一幕,曾经教过小煊3年语文的朱老师感慨不已:“没想到,当年那个学什么都吃力的孩子,现在发展得那么好!”

小煊从小生活在无声世界,学什么都比其他孩子慢几拍,进入小学后,他变得越来越自卑……针对小煊的情况,由班主任、学科教师、家长组成的“一人一案”研究小组重新调整了他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方式,尽可能地运用多感官教学法,确保小煊学到知识。

在一次语文课上,课文中优美的古诗插图引起了小煊的注意,他随手在本子上画下了他对古诗的理解,并兴奋地捧着自己的“得意之作”送到老师面前。那一刻,老师突然找到了小煊的学习方法,并惊喜地发现,眼前这个孩子还真有绘画天赋呢!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煊通过配图喜欢上了文字,还进入了学校小神笔美术课堂,在那里捧回了人生第一个奖状,那个爱笑的孩子又回来了!

就在去年,小煊考取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绘画专业。在18岁成人仪式上,小煊母亲动情致谢:“曾经我想过放弃,是特校的老师给予了我和我的孩子新的人生!这里是特殊孩子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家园!”

“每个学生都是一座宝藏!”“折翼的天使也是金子!”在无锡特校,像小煊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但学校不放弃每一个孩子,将坚定的教育信念转化成改革创新的动力,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在“惠喑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尤为注重特殊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依托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前瞻性教学改革试验项目“听障儿童‘一人一案’身心整合式康复教育行动”,创新了“一人一案”“一生一课表”等个性化培养模式,组建了校内外专家队伍,为在校生进行医学、教学双评估。日益完善的“惠喑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的教育,让学子实现个性化成长。

“惠服务”:

推进全市融合教育

“办一所温暖的、受人尊敬的、为社会文明输送养分的学校”,是新时代无锡特校办学的新憧憬。学校立足区域特殊教育发展特点,以无锡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的全新角色,积极开展“惠喑服务”,推动全市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融合教育是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指导中心以“融合教育三年推动计划”为抓手,建立完善各类保障制度13项,做好全市融合教育顶层设计。2018年,指导中心“个别化教育”项目成功申报江苏省特殊教育发展工程;2019年又与台湾东华大学合作,启动了“锡台融合教育交流合作项目”。两个项目的落地,大大提升了融合教育的社会知晓度,改善了随班就读学生的受教育环境,提高了他们的受教育质量。

指导中心还搭建培训平台,赋能教师成长。近两年来,有5000多名普通学校教师参与融合教育相关课程培训。到2020年底,全市各街道乡镇、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将实现从幼儿园到初中的全覆盖,还将有超过40所普通学校成为全市融合教育示范校。更多的特需孩子将享受到融合教育的成果,开启崭新的人生。

在无锡特校发展史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多次与学校老师通信,探讨关于盲聋哑教育的话题,他说:“盲聋哑教育虽非今日教育之重点,而必须力求改进,与他项教育同。”

“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今天,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特殊教育正迎来最好的时代。我们坚信,无锡特校必将乘着新时代春风,在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放飞梦想,让“惠喑”理想在不懈奋斗中梦想成真!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惠喑”二字,在80年栉风沐雨后,正焕发出别样的光彩。(高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