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读书方法和有读书方法的人,究竟差在哪里?内容深奥,慎入

没有读书方法和有读书方法的人,究竟差在哪里?内容深奥,慎入


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人,究竟差在哪里?让我们以一小段金刚经为例


法会启建因缘分第一

【原文】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

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普通人的译文---错误的打开方式】

《金刚般若》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到佛陀这样说的:

那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中,有一千二百五十位

大比丘众随侍左右。

看一天,已到了吃饭的时候了。佛陀穿上了袈裟,拿着饭钵,带领着弟子们走进舍卫城去乞食。不分贫富不分贵贱,挨家挨户地托钵,乞食后回到给孤独园中,吃过饭后,佛陀将衣、钵收拾好,洗净了双足,铺好座位便盘腿静坐。


以上是我们普通人的理解,也就是学渣的理解吧,同样一篇文章接下来我们看看学霸、学神的理解,那差距确实不是一般的大!

【不普通人的理解----正确的打开方式】

这一分所讲的是佛陀演说般若法会的因缘。从如是我闻到佛陀入

舍卫大城乞食……洗足已,數座而坐。看起来和一般人一样的去来行

住、穿衣吃饭,日用家常生活无异,为什么却以此经文来揭开甚深般

若一会的序幕呢?

没有读书方法和有读书方法的人,究竟差在哪里?内容深奥,慎入


六成就的重要

成就的意思是因缘果熟。就像世间的人事物的成就,其中的每一

个因缘都不可或缺。比如:一个人的成长,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

这过程必须有父母养护、师长教导,乃至各行各业供应衣食住行的因

缘等等,一个人才可能平安健康的长大。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也是一样,

要具足土壤、空气、养分、露水等因缘条件,才可以从一粒种子长成

绿荫遮天的大树。因此世间的人事物都离不开彼此因缘依存的成就。

更何况出世间的佛法呢?佛陀每每在宣讲法音妙谛时,首先必须具备

六种因缘的成就。


哪六种成就?

信成就——大众对闻法的信心已经建立了。(如是)

闻成就——大众都已具备闻法的福德资粮。(我闻)

时成就——讲说的时节因缘已经成熟。(一时)

主成就——说法主正欢喜地演说妙法。(佛)

处成就——法会的地点非常的合适。(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

众成就——闻法的信众都集合到齐。(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要启建一场法会,必须有六种因缘的成就。宇宙间无一事无一物

是违背因缘法则,而可以单一的存在。

《长阿含经》吹法螺的故事、可以引喻因缘和合的关系。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那里的人从没有听过法螺的声音,有一天,一个善于吹法螺的年轻人,来到这个国家,走到一个村落里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然后把法螺放在地上,村庄里的男男女女听到这个声音都十分惊奇,纷纷跑来问这个年轻人:“你吹的是什么音乐,怎么如此婉转转悦耳啊?”年轻人指着法螺回答:“是这个东西发出来的声音,”村民们用手碰触法螺说“喂!你可以再发出声音来吗?”法螺却默然不响。年轻人再拿起法螺吹了三声,空中又再度回荡美妙的音声。村民们才恍然大悟“优美悦耳的声音,并非是法螺的力量,必须要有手、嘴、气彼此合作,法螺才能发出声音!”

没有读书方法和有读书方法的人,究竟差在哪里?内容深奥,慎入


生活即是六度

《金刚经》的第一分,主要叙述佛陀着衣持钵、次第乞食、洗足敷座等等日用寻常事。已经觉悟的佛陀具足有六种神通,为什么还要穿衣吃饭?吾人若欲信解《金刚经》,受持《金刚经》,圆满《金刚经)要能会得佛陀这一段般若风光,要能明白般若无二般,一切现成而已


唐朝有一位慧海禅师,初次参访马祖道一禅师。

马祖道一问:“你来我这里,有什么事吗?”

慧海回答道:“我是为求佛法而来。”

马祖道一说:“我这里连一物也没有,你跑来这里求什么佛法?你

自家宝藏不顾,拋家散走,哪里有什么佛法可求?”

慧海无奈的问说:“那么请问禅师,什么是慧海的自家宝藏?哪~

是慧海的本来面目?”

马祖道一说:“现在问我的那个当下即是你的宝藏,一切具足,全

无欠缺,你何苦向外觅求?”

佛陀于此经中示现的日常生活,旨要吾人打开昏朦的心眼,在穿

街过巷,觅食求衣,当下那个即是,因为生活即是六度,六度要在人

间生活展现般若的光明。

着衣持钵:由身律仪的肃静、安详,显示持戒的摄用。——持戒

城中乞食:令众生能有见佛闻法,广植福田的因缘。佛陀乞食,

以法味布施众生。一布施

次第乞已:乞食要依次第的规矩,不可拣择贫富贵贱。不论满体

六度的示现 或空体,食物好坏,都要以忍辱心平等视之。一忍辱

饭食迄,收衣钵:这是精进波罗蜜的示现,世尊从入城乞食到收

衣钵,一切都不假手他人。-精进

洗足已,數座而坐:这是禅定波罗蜜的实践。-禅定

-以上圆满-------------般若

佛陀一日的生活,从穿衣吃饭到洗足敷座完成六种波罗蜜。这些

呈现于外的日常形相,是般若的“相”;也都是从般若的“体”流露

的,应用于生活的行住坐卧则是般若的妙用。

持戒波罗蜜:着衣持钵- --------------------------------手上放光

布施波罗蜜:城中乞食----------------------------------足下放光

忍辱波罗蜜:次第乞食---------------------------------眼睛放光

精进波罗蜜:饮食泛收衣钵------------------------------口中放光

禅定波罗蜜:洗足已數座而坐-----------------------------通身放光

六度以般若为导,修行以般若为意,佛陀示现这段般若放光的六度生活,没扭捏作怪的展现神通,是要我们自己往内心去觅求。如何过一个“放光”的般若生活,打破内在的黑暗执迷,而不是去依靠上师的灌顶加持,也不是求圣水符咒就能消灾免难。《地藏经》云:“下心含笑,手遍布施。”诸佛菩萨要成就度化的事业,是谦卑如地,含笑亲手布施。般若是无光是没有染污,清净自在的。放光不是出

佛菩萨才有的,只要在生活里,我们说柔软的爱语,不也是口里放光?能亲手为别人服务劳动,不也是手掌放光?对于他人的轻贱垢秽能含容不二,这难道不是通身放光吗? 《楞伽经》说:“一念不生,即如如佛。”这一念不生即是若放光的生活。


如何有般若,如何能开悟见性,别人代替你不得!我引用“不

代替”这则公案,做这一分的结语。

道谦禅师与好友宗圆结伴行脚参学,途中宗圆因不堪跋山涉水

疲困,三番两次的闹着要回去。

道谦就安慰他说:“我们发心来参学,现在半途而废实在可惜。

知道你很倦累,那么从今以后可以替你做的事,我一定代劳,只是

五件事我帮不上忙。”

宗圆问道:“哪五件事呢?”

道谦笑答:“穿衣、吃饭、屙屎、撒尿、走路。”

道谦的话,宗圆终于领悟,这一切是代替不得啊!


学习方法的不同,学习的效率也不相同,看完上面的小例子,你能看出学霸的学习方法吗?

小编总结了一点,那得品,细品,一句话可以延伸发散出很多内容!贪多嚼不烂,我们得学会精读,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参与更多读书学习的讨论!海量免费福利等你来领!

【注释】

①本分是叙述此经启建缘由,祗园法会由此揭开序幕。

法会的主因,是如来在穿衣吃饭处,显示般若的妙趣,以宣说婚說

令众生都能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间,去体会般若的生活,

这次法会的因由已具备了六种成就:一、大众对佛注的信心已现

立——信成就;

二、大众都已具备听闻佛法的资粮——闻成就;

三说的时机也最为确当——时成就;

四、讲经的处所是非常的适合成就;

五、说法主佛陀正欢喜宣讲——主成就;

六、听众都全部集台到齐——众成就。

②如是我闻:为经典之开头语。佛陀于入灭之际,曾对多闻第-

的阿难阐述其一生所说经藏,须于卷首加上“如是我闻”一语,以与

外道之经典区别。“如是”,系指经中所叙述佛陀之言行举止;“我军。

则指众经编集者阿难自言听闻于佛陀的言行。

③舍卫国:本为北桥萨罗国之都城名,为别于南侨萨罗国,故2

都城代称。又以此城多出名人,多产胜物,故称闻物国。

④祗树给孤独园:指祗陀太子布施树林,给孤独长者布施黄金买

园,共立精舍,请佛陀及比丘僧众在此办道修行。又称祗园精舍。

⑤比丘:乃五众之一,七众之一。指出家得度,受具足戒之男子

比丘有三义:一、乞士,上乞诸佛之法,以养慧命;下乞众生之食,

以滋色身。二、破恶,出家能破烦恼恶法。三、怖魔,出家趣向光明

正道,能令邪魔怖畏。

⑤千二百五十人:即常追随在佛陀左右的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

他们分别是:佛陀度三迦叶,即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

及其随众等一千人;又度舍利弗、目键连等二百人;更度耶舍长者之

子共五十人,计有一千二百五十人。这些人最初修持外道法门,但徒

劳无功,不能解脱,直到遇见佛陀,才证得圣果。为了报答佛恩,便

发愿常相随侍佛陀左右,帮忙佛陀弘法利生,也是佛门中所谓的“常

随众”。

②世尊:如来十号之一。即为世间所尊重者,亦指世界中之最尊

贵者。如来的十号,即一、如来,如如不动,而来人间度化众生;二、

应供,智德圆满,应受人天供养;三、正遍知,正确遍知诸法之理;

四、明行足,神通广大;五、善逝,统著

一好去”,即人无余捏祭,所谓生灭灭已,;

灭现前;六、世间解,一切有情、非有简让

相无不了解;七、无上士,在一切众生中

佛为至上,再没有比他更高的;八、调站

丈夫,善于教化、调顺众生;九、天人熊

人、天的导师;十、佛,自觉、觉他、觉行

圆满。

③乞食:又作分卫、托钵、行乞等。系

十二头陀行之一。其原始意义有二,即~

自利,为杜绝俗事,方便修道;二、利他

为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田的机会。

次第乞:指佛心平等,不择贫富,

不拣净秽,不受别请,挨户次第依序行乞

托钵不超过七家,以乞满一钵为准。若乞

高懼托钵乞米图 不满钵,亦须归去,不可超过规定的时间。


欢迎投稿,写出你的故事,关注公众号,海量福利等你免费领取

没有读书方法和有读书方法的人,究竟差在哪里?内容深奥,慎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