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房“舊”貌 留住鄉愁 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危房改造保存彝族特製

​上輩人留下來的鐵鍋、水壺等老物件,成了家門口特色的復古裝飾品,一排排翻新的房屋並未捨棄以前的韻味,傳統彝族村落的建築文化在這裡得到延續和傳承。日前,記者在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看到這番景象。火本村改造農村房屋後,不僅保留著村莊的原始風貌,更是依託鄉土特色之美,全面打造“望得見青山、看得見綠水、留得住鄉愁”的美麗宜居鄉村。

新房“舊”貌 留住鄉愁 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危房改造保存彝族特製

火本村農戶家的牆壁彩繪體現彝族特色。

村民張華盛在村裡較早進行危房改造,他家的老房子經專家組評議認定屬於C級危房,因為沒有鋼屋架不牢固,房屋需要好好修繕和加固。身為黨員的張華盛積極發揮示範帶頭作用,親自動手配合施工隊一起改造住房。2017年7月,政府共投入24100元幫助他進行房屋修繕。如今,張華盛家的小閣樓上,醃好的臘肉正懸掛在房屋中間的橫樑上。

2017年,火本村以農村危房改造為突破口,精準識別認定21戶C、D級危房,風貌改造32戶,農村房屋改造實現全覆蓋。村幹部因房因戶施策,注重保留房屋原始韻味,加大村莊在汙水、廁所、亮化、綠化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和村組綜合環境衛生整治力度,火本村迎來喜人新貌。2018年,火本村獲評昆明市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美麗鄉村的願景更加清晰。

新房“舊”貌 留住鄉愁 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危房改造保存彝族特製

走在火本村,最吸引人的是農戶家門外的牆壁彩繪。中屏鎮鎮長保振邦介紹,危房改造前,村裡有家農戶門口有一個蜂窩,之後蜂窩被移除,他家門外的牆壁彩繪就根據這個點畫了蜂農養蜂的場景。村莊裡每家每戶外牆面的特色彩繪遵循“一戶一策”的原則,更能體現家庭差異化的美化風格。文化牆上除了不同故事的彩繪以外,還有基層黨員的話語、村民的感恩故事、鄉村發展的點點滴滴……火本村遵循鄉村發展規律,在打造美麗鄉村過程中注重融入本地特點、民族特色和文化元素,牆上的文字除了漢文還有彝文,不僅利於群眾接受,也能更好地體現彝村寨子的特色。

村裡環境衛生的提升,離不開每個村民的努力。火本村結合村情實際、鄉風民俗制定了村規民約,動員每家每戶輪流打掃村內道路和公共場所衛生,並從個人衛生、家庭衛生、生活習慣等細節入手,樹立環保意識、逐步改掉陋習,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提升整體人居環境。

新房“舊”貌 留住鄉愁 祿勸縣中屏鎮火本村危房改造保存彝族特製

現在房上有梁、樑上有肉了,村民臉上也就有笑容了。貧困群眾過上了好日子,走上了小康路,全村8戶貧困戶以人均2500元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入股合作社,30人就近就地務工,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7050元增加到8200元。看著村裡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他們想在自己的土地上揮灑汗水,想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在明媚的春光中,經歷了時光洗禮卻依舊煥然一新的火本村被和煦的陽光照耀,更顯露出清晰的輪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