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衣哥被踹门风波反响大:游乐设施已全部拆除,村里变得冷清,大衣哥该何去何从?

龙哥又见世界


本以为踹门事件的两位关键当事人被抓,大衣哥的事件已经平息,未曾想到大衣哥事件升级,我觉得事情远远还没有到结束的时候。朱楼村被封,大衣哥捐建的游乐设施被拆除,粉丝被赶,朱楼村里的一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村里游乐设施被拆除

相关部门行动了,开对朱之文所在的朱楼村进行大修。当地政府开始拆除大衣哥捐建的村里游乐设施,拆除的物资将重新安排规划。本来为了发展村庄,朱之文捐赠了许多娱乐设施,并希望发展村庄的经济,没想到这些游乐设施会被拆除。这个说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朱之文事件非常重视了,也是一种警示。

对朱楼村人员大整治

开展封村隔离工作,外村村民撤离,粉丝被撤出朱楼村。也就是说那些拿着手机乱跟拍大衣哥的情况会有所改变了,外地人也不能随意进入本村,很多人再也不能靠大衣哥挣钱,因此失去了发财的机会。

矛盾或许会激化升级

看了网上的信息,说当下很多村民开始对朱之文有非常大的意见了,尤其是游乐设施被拆除以后,很多村民对大衣哥的态度变得非常冷淡,整个朱楼村好象越来越容不下大衣哥了。其实拆除整治对于以后的朱楼村的人文发展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很多那些靠大衣哥赚钱的人来说就是噩梦了,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和靠大衣哥赚钱的计划。所以说大衣哥与部分村民形成了一道心坎一时半刻很难缓解,相信恶意攻击会持续。

结语:

对于大衣哥事件,无论是被踹门、被骂挖祖坟还是被抢矿泉水,我觉得都是说明了一个道理,善与恶,是一把双刃刀。朱之文一直以来十分善待村民,但是没有底线,对原则性的问题总是拿”乡里乡亲“来说话,到头来部分村民把向朱之文没完没了的索取变成了理所当然,最后那些人成了恶人,这就是“农夫与蛇”故事朱之文版本。我觉得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朱之文暂时离开朱楼村也许是一个好的结局,等事件彻底平息之后,可以考虑再回去。

酷我壁纸,娱乐有态度,欢迎关注。

酷我壁纸


大衣哥被踹门的风波反响竟是拆除大衣哥所捐献的游乐措施?真不可思议。

喝醉酒踹门的人被逮捕,我能理解,遣散那些围观大衣哥给大衣哥造成生活困扰的人,我也能理解,谴责那些借大衣哥钱而不还的人,我还能理解,只是拆除大衣哥所捐献的游乐设施,我却理解不能!

游乐设施何罪,竟被强行拆除?这是村里想以拒绝大衣哥的捐赠的方式,强行割裂大衣哥与村子的关系吗?还是想以此迫使大衣哥以后闭上嘴巴,听任村里人的予索予求,或者逼迫大衣哥搬离村去,从此与村孑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种冷暴力,这种做法,其实与要动大衣哥家的祖坟同出一辙。

其实,逮捕踹大衣哥门的人,给周围的人以警示,让他们知道做事应该有分寸的道理之后,这个事情已经结束了。至于其他村民依靠着大衣哥的名气,继续拍点小视频什么的,只要不影响大衣哥的生活作息,应该没有什么不好的。毕竟,大衣哥之所以名气一直高居不下,也与村民们不断地制造话题有关。两者也算是形成了奇妙的互惠互利关系吧。

但如此以来,却使大衣哥的处境顿时尴尬起来,要么远离自己热爱的家乡,要么从此任乡亲们欺压而不能反抗,这两种选择恐怕都不是大衣哥所情愿的。不过事已至此,我觉得大衣哥还是走吧,世界那么大,总有立身处。但是如果大衣哥搬走,不管对大衣哥来说还是对村民们来说,都算是一种伤害吧。

谁能料到此事的余波竟是这样。

制造点小话题搞搞自媒体,也养活了不少人,就连朱楼村也成了网红旅游地一般;另一方面,大衣哥一直都没有自己创作过什么歌曲,来来去去也就那几首翻唱别人的,隔一些日子没有什么流量和影响了,往往就会爆出一些大衣哥和同村不得不说的故事,然后就是一波关注和流量出现,这个不敢说是有人运作,但巧合的也有点意思。

从以前的一些采访,包括一些节目爆料来看,基本上大衣哥都是值得同情的一方,反观村民们确实是暴露出很多农村里的一些落后的世故人情来,而且每一次的曝光,似乎他与村民的矛盾就更深一层,这么多年来就没有怎么和解过。

但是,不管这种种事情,是自然发生的,还是精心运作推波助澜造成的,未来的走向对大衣哥和村民都没有什么好处,而这一切的根本原因,还是在大衣哥这里,如果他仍然是当初村里那个没事亮亮嗓子,和乡亲们差不多收入的朱之文,也就没有后来这些事。正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大衣哥或许离开他们村,大家不用经常见,也就没有了这档子事,偶尔逢年过节回去看看,送送礼物分分钱啥的,像东哥那样,家乡人说不定开始感激他呢。

只是,以后大衣哥再也不要动不动拿自己的乡亲来说事了,乡亲们慢慢也就没什么其它想法了,天天见得容易成仇,偶尔回家客气的不行,人和人有时候就是这样子。也许下次再吸引关注和流量的,不妨用“大衣哥回乡与众乡亲握手言欢”爆一爆。


萍风竹雨123


你大概是不知道吧,大衣哥朱之文在没成名之前,是村里著名的住在泥坯房里贫困户,又喜欢唱歌,村里的人都觉得他没出息,于是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大嘴”。再后来,这个诨号变成了“小三”。


朱之文刚成名的时候,有记者去他村里采访,甚至有村民表示:

根本不知道他(朱之文)大名叫啥,就知道他叫小三。


在2012年时,朱之文的商演价格已经上涨到了20万,各种演出也接近百场。


在朱之文大红大紫的时候,一场危机悄悄地在他的老家村里蔓延开来。

村民们觉得不可思议,

当初这个破落户,啥啥都不会,这样的人都能发大财,简直太没天理了!

于是,朱之文和“乡亲们”之间的矛盾重重,甚至上了《焦点访谈》:

  • 村民们故意去找朱之文借钱,并且基本上借钱不还,朱之文前前后后掏出了百万元之多;

  • 村干部嫌他不建学校;

  • 给村里修了条路还被嫌弃修的太少,有村民说都没修到他家门口

……

这几年直播行业兴起,他村里的“乡亲们”又开始以直播朱之文的生活为生


朱之文要出去赶集,在他家门口齐刷刷地站着两排人,如果不知内情乍一看还以为是仪仗队,细一看都是拿着手机在直播的村民;

据说还能同时从20个机位看到朱之文在捆玉米;

当初第一个开始直播朱之文的邻居,据说已经收入60万,还买了辆小汽车。


4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朱之文再一次表示不会搬到城里去住:

“故土难离,我50多岁了,我看着我的小院高兴,我看着我的村庄高兴……“


其实你看,不管朱之文是真的淳朴如斯,还是受过什么高人指点,最起码现在在朱之文家里,每天都在上演”朱之文毫无隐私天天被直播、天天被村民欺负“的戏码。


至于这次的踹门时间,只是这些戏码中的一个插曲而已。


插曲过后,一切又恢复平静。

回答你的问题:

村里变得冷清?你在开玩笑吧。

朱之文该干嘛干嘛。

村民们也该干嘛干嘛。

直播他的账号,一个也没停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