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能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煉油國?


中國可能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煉油國?

中國煉油產能明年可能超過美國,Covid-19(新冠肺炎)加速了美國和歐洲煉油廠的關閉。

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關閉了其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Convent(康文特)煉油廠。與近年來關閉的許多煉油廠不同,Convent遠沒有過時:按照美國的標準,它的規模相當大,而且足夠先進,可以將各種原油變成高價值的燃料。

中國可能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煉油國?


當康文特的700名工人發現他們失業時,他們在太平洋另一邊的同行們正在中國東北的榮盛石化巨頭浙江聯合石化的新裝置上開工。這只是該國至少四個正在進行的項目之一,總計120萬桶/日的原油加工能力,相當於英國的整個船隊。

隨著中國和亞洲其他地區對塑料和燃料的需求增長,疫情危機加速了全球煉油業的震盪轉變,因為這些地區的經濟正在從疫情中迅速反彈。相比之下,美國和歐洲的煉油廠正努力應對更深的經濟危機,而擺脫化石燃料的轉型使石油需求的長期前景黯淡。

自十九世紀中葉石油時代開始以來,美國一直是煉油業的佼佼者,但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最早將在明年取代美國的地位。

中國煉油業的崛起,加上印度和中東的幾個大型新工廠,正在全球能源系統中產生反響。石油出口商向亞洲出售更多的原油,而減少向北美和歐洲的長期客戶出售原油。而隨著他們增加產能,中國的煉油廠正成為國際市場上汽油、柴油和其他燃料的一支日益壯大的力量。這甚至給亞洲其他地區的老廠帶來了壓力。

中國可能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煉油國?

本世紀初,中國在全球鋼鐵業中的主導地位日益增強,這與中國建造了一系列大規模的現代化工廠有相似之處。這些工廠的設計是為了滿足急劇增長的國內需求,同時也使中國成為出口市場的一股力量,擠壓了歐洲、北美和亞洲其他地區成本較高的生產商,並迫使老舊、低效的工廠關閉。

"中國將在未來幾年內每天再投放100萬桶或更多,"分析師表示。"中國可能會在未來一兩年內超過美國。"

但是,雖然中國、印度和中東地區的產能將上升,但石油需求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從冠狀病毒造成的損害中完全恢復。這將使每天多出幾百萬桶的煉油能力停產,此外今年已經有創紀錄的每天170萬桶的加工能力被擱置。

數據顯示大約三分之二的歐洲煉油商在燃料生產中賺取的利潤不足以覆蓋其成本。歐洲仍需在5年內將其日加工能力再減少170萬桶。

"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分析師表示,預計到明年,每天還將關閉200萬桶的煉油能力。

自千年之交以來,中國的煉油能力幾乎增加了三倍,因為它試圖跟上柴油和汽油消費的快速增長。根據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經濟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預計到2025年,該國的原油加工能力將從今年年底的1750萬桶攀升至每年10億噸,即每天2000萬桶。

印度也正在將其加工能力提高一半以上,到2025年達到800萬桶/日,其中包括一個新的120萬桶/日大型項目。中東生產商正在加大力度,建設新裝置,至少有兩個項目的總產量超過100萬桶/日,將於明年投產。

新項目的主要驅動力之一是對用於製造塑料的石化產品需求的增長。2019年至2027年投產的煉油產能有一半以上將在亞洲新增,其中70%至80%將以塑料為重點。

亞洲綜合煉油廠的普及是由該地區相對較快的經濟增長率所推動的,而且該地區仍然是石腦油、乙烯和丙烯以及液化石油氣等原料的淨進口國,這些原料用於製造各種類型的塑料。

這些新的大型綜合工廠使其較小的競爭對手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因為他們缺乏規模,缺乏在燃料之間轉換的靈活性,也缺乏處理更髒、更便宜的原油的能力。

被關閉的煉油廠往往規模相對較小,不是很先進,而且通常建於20世紀60年代。分析師認為每天約有300萬桶的過剩產能。"要想生存下去,隨著地區需求的下降,它們需要出口更多的產品,但不幸的是,它們的競爭力不強,這意味著它們很可能會關閉。"

根據數據,今年全球石油消費將史無前例地下滑880萬桶/日,平均每天9130萬桶,預計明年這一損失的需求將恢復不到三分之二。

一些煉油廠甚至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準備關閉,因為全球每天約1.02億桶的原油蒸餾能力遠遠超過了2019年8400萬桶的成品油需求。

令美國煉油商更加痛苦的是推動生物燃料的法規。這鼓勵一些煉油商重新利用其工廠生產生物燃料。

就連中國也可能走在了自己的前面。產能的增加速度超過了其需求增長的速度。根據數據,2025年該國的石油產品供應過剩可能達到每天140萬桶。即使新建煉油廠,中國的需求增長也可能在2025年達到頂峰。

"在一個世界已經有足夠煉油能力的環境中,如果你在世界的一個地方建造更多的煉油廠,你需要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關閉一些東西來維持平衡,"分析師說。"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處的環境,至少在未來4-5年內可能會處於這種環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