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就对了!

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感慨:这社会究竟怎么了?人情味怎么越来越淡?听的人往往也是随声附和,吐槽世事变迁,人心不古。

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就对了!

这世道人心为何如此凉薄?

但是仔细研究,你就会发现,这也没什么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一件幸事。

为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懂一个概念和一个逻辑:什么是人情味?什么决定了人情味的厚与薄?

关于人情味的定义,万能的百度百科都没能给出一个靠谱的解释,也许是对于这种乡土气息和主观意味比较浓的词汇,连百度也不屑于解释吧。

事实上,人情味是一个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词汇,它不仅与民族性格,风俗文化,传统习俗有关,甚至与宗教历史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就对了!

天呐!你貌似很有文化的样子实在太贱了!

我们这里简单聊一下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情味。

在我看来,人情味指的是基于对人的情感生发而来的一种混杂着悲天悯人,仗义疏财,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怀,在某种意义上还可以看作是一种打上传统文化和伦理烙印的信用背书以及利益交换的隐形契约。这种情怀不一定大公无私,也可能只是一种文化和伦理上的貌似合理的道德绑架。

比如:有的人十年寒窗一夕成名,为了回报乡亲,回家乡投资兴业,别人会说,这人真有人情味儿;也有的人青云直上,位高权重之后,大肆安插亲戚朋友等所谓的嫡系进入某些肥缺部门,这些人也会说,这人真有人情味儿;也有一些人身居高位却两袖清风,别说亲戚朋友,连父母子女想靠他的关系沾点儿便宜都费劲,别人也会说,这人一点儿人情味儿没有。

所以,人情味儿并非一个纯粹的褒义词,在我们的文化里,它充其量只能算个中性词,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写着“情感”,一面刻着“利益”。

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就对了!

不得不说,你这逼装的实在太像了!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这么对比北方人和南方人,说北方人讲义气,人情味比较浓,南方人更看重利益,人情味相对淡薄,是这样吗?人情味到底跟什么有关系呢?

在我看来,人情味的厚薄跟地域没有直接关系,而是跟经济尤其是金融的发展水平有莫大的关系,当然科技的发展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由于我们所说的人情味并不纯粹,当经济尤其是金融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家庭宗族关系往往紧密,因为只有庞大而又盘根错节的宗族关系才能提供给你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比如天灾人祸,你要靠着宗族的救济和支持才可能活下去。

而随着经济尤其是金融的发展,在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风险时,你不再需要仰赖各种血缘的或者非血缘的关系,而更倾向于依靠房贷,医疗保险,财产保险,养老人寿保险等金融产品来避免各种风险可能导致的个人破产,利益属性也因此从家族及朋友关系中剥离,这使得本不纯粹的人情味变得越来越淡薄。

另外,随着科技的发展,交通及通讯工具越来越发达,人们得以离开世代居住的地方,离开赖以生存的人情网络,这也使得通过日常的接触和交流才得以建立的情感联系慢慢变得陌生,淡化。然而,我们必须承认一点,真正纯粹的感情是距离无法阻隔,时间无法冲淡的,这些物理的打磨反倒让感情变得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像感情。

所以,无须介怀人情味越来越淡,因为随着经济金融和科技的发展,人的个性才得以从家庭宗族的束缚中得以解放,人情味中的利益关系崩塌,而真正的感情就像陈年老酒,经过时空的萃取才得以更加纯粹而又馨香。

人情味越来越淡?这就对了!

祝:有情人终成眷属,无情人终成家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