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屌丝经济”到“消费升级”,疫情后经济衰退进入“下流社会”

来源:港股投研所

倒牛奶

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又开始倾倒牛奶了,老美倒牛奶的案例曾经被写入教科书,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彼时倒牛奶的故事相当丰富,奶农与政府斗智斗勇,倾倒牛奶的过程更是一部血泪史。时至今日,全球疫情冲击下,美国国内处于全面封闭状态,供应链遭到严重打击,农场主们再次挥泪倒牛奶,不仅于此,所饲养的家禽诸如鸡、猪等也进行了毫无尊严的安乐死。毕竟东西卖不出去,养一天就亏损一天,及时止损是必需的。其实,倒牛奶的事件只是一个点,但也基本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所面临的困境,大萧条不一定,但经济不景气预期会持续几个季度。

负油价

负油价则是近期比较新鲜的词汇了,2020年才过去不到4个月,美国资本市场在不断刷新世界眼球,活久见系列还在持续更新。近期美油5月期货合约交割日前大幅波动,4月20日收盘大跌306%,收报-37.63美元每桶,历史首次出现“负油价”。国际油价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当中不仅承载着经济因素,往往还有政治较量。此次美油转为负值,除了储油罐不足及结算考虑,主要还是需求急剧萎缩,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大,市场对于最新的6月合约于交割日前再次转负的预期仍很大。所以经济前景如此不堪,投资还怎么进行?

另类经济学理论

目前国内形势相对较好,但是经济也难言乐观,笔者所在城市的隔壁东莞,去溜达一圈工厂就能大体感受到什么是春寒料峭,裁员潮就有不少。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寻找商业机会,乃至投资机会是比较困难的,但肯定是有的。中国经济还没有经历西方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大周期,从计划经济转向特色市场经济,政府一直在规避西方式的周期波动,整体而言是做的挺好的,当前经济结构性转型如火如荼。东西方经济结构有所差距,但是一些有意思的另类经济理论,如“口红效应”、“裙边理论”、“内裤理论”、“高跟鞋理论”、“头发理论”、“剩女理论”、“摩天大楼理论”等是相通的,对于弱势经济环境背景的决策有指导意义。

口红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说的是当时在美国,每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口红的销量反而会显著放大。一方面是因为口红被认为是一种比较廉价的商品,另一方面口红是非必需消费品,消费者加大对这种比较廉价的非必需消费品的购买,是一种在经济不景气时候寻求心理安慰的表现。

网上较多分析日本优衣库崛起于萧条经济的文章,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这种平价服饰反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经济若步入萧条时期,人们的消费自然跟随变化,大额消费会减少,但也不意味着消费会趋于理性,非理性的消费可能会更多,为了寻求心理安慰,影视娱乐,小吃零食的小幅或许反而会增加。市场较多就是复盘美国历史几次经济下行周期,发现同时都是美国电影繁荣发展的时间点,毕竟在面临失业的压力之下,汽车、房子买不起了,看一场电影消遣一下还是很必要的。

摩天大楼理论也是,百度词条解释称又叫“高楼魔咒”、“劳伦斯魔咒”,意思是世界最高大楼的开工建设与商业周期的剧烈波动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高楼的建成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前兆。深圳的话,作为一座快速发展的大都市,对高楼大厦的建设就没停止过,目前最高的平安国际金融中心是2018年开始运营的,2019年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了。笔者也没去查平安金融中心的出租率如何,但是笔者知道自己所在这栋写字楼的某一层,咱们周围的公司进进出出都好几拨了,留下来的太少。再透过窗外看着周边几栋还在修建的写字楼,心情也是挺复杂的,只能默默地吼一句“中国经济加油!”

当年的屌丝经济

中国经济2019年仍有6.1%增幅,笔者2010年毕业以来也亲身经历了几轮经济大潮,无论熊市牛市,经济运行总有自己的节奏,每一时期都有特定的发展机遇,有些企业把握住了,就创造出来了,并且一直活了下来,有些企业没把握住,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刚毕业的几年,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一个词汇是“屌丝经济”,当时有句话叫做“得屌丝者得天下”。最应景的就是当年的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高性价比配上机智的互联网饥饿营销,成为了当年最绚丽的风景线。娱乐圈的屌丝黄渤、大鹏就是凭借接地气的表演及作品大火了一把,也成为时代特征,而后面对于屌丝电影市场的错误追风,出现一些低俗电影遭遇惨败也都是活该。较典型的屌丝概念股当年还有58同城(WUBA)、唯品会(VIPS)等。

再到后来,应运而生的就是直播行业,作为一种新兴的娱乐形式,打开了无数小镇青年的眼界及脑洞,也一度成为城市白领的消遣方式。彼时五花八门的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不计成本的资本追逐,四处可见直播平台的广告,且都是一线流量明星代言。什么网红主播千万收入,土豪一夜打赏百万礼物,游戏主播转会费上亿之类的消息层出不穷。直播行业可谓是屌丝经济的极致,时至今日还存在的平台已经不多,顺利实现IPO的如港股的映客,美股的虎牙、斗鱼、陌陌等。

从“屌丝经济”到“消费升级”,疫情后经济衰退进入“下流社会”

然后是消费升级

时间到17、18年的时候,市场上开始流行“消费升级”,尤其是新零售的概念火爆资本市场。毕竟消费者总喜欢新鲜事物,收入提高了点也对环境有更高需求。从传统的百货商场升级到大型购物中心就是一个典型。从以前地铁口的大卡司奶茶,升级到装修光鲜的奈雪、喜茶也都是一次新升级。一个老旧岁宝百货店,装修一新就变成了SHIBLE PLAZA,更别提更加高大上的盒马生鲜了。

企业是需要不断跟上市场节奏乃至引领市场才能活下去及好好的活下去,阿里巴巴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从天猫、盒马生鲜、无人超市等就能管中窥豹,这其中还能牵扯出大数据、物联网、云服务及AI等概念,彼时在A股的相关概念股多如繁星。

从“屌丝经济”到“消费升级”,疫情后经济衰退进入“下流社会”

其他的有关消费升级的代表还有如网易严选、小米有品等,均是聚焦于更高一级的精品生活圈子。此外,不能忽视的还有“新国货”、“匠心品质”等关键词,李宁的“新国货”突然变成了一种新风尚,甚至进入海外时尚圈,而以小资类型广告火爆的“江小白”也刮出一波旋风。消费升级是一种潮流趋势,更是一种理念的转变,内在品质提升的同时,加强外在包装就有机会突围而出,在加上诸如大数据、物联网、AI智能等简直要上天。注重内在做出变革,所以出现了李宁(02331.HK)、安踏体育(02020.HK)17年至19年股价的腾飞,受到外部新势力的挤压,如映客(03700.HK)这种传统秀场直播平台却正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的挤压下惶惶不安。

最终或难逃进入下流社会

升级总会有一个阶段性的顶点,狂躁的资本市场在一阵疯狂过后也都是尸山尸海,最近两年以来,屌丝经济仍具有广阔市场,消费升级也还在发力,只是想开直播的或者想去丽江开酒吧小哥哥小姐姐少了不少。国外流行“民粹主义”,国内曾经高唱的全世界最大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市场也有所降温。无论是那种消费体,主要还是看那个阶级最愿意消费,有钱而不愿意消费也谈不上是有效需求,没钱屌丝愿意消费那也是强劲的消费力,当越来越多的中产变成“房奴”,消费升级必然会触及天花板。拼多多(PDD)的出现一度引发社会对“消费降级”的思考。但其实逛天猫的还是会继续逛天猫,可能会流失一部分好奇者去拼多多,但是后者的消费主体根本不是逛天猫的人。

去日本找经验是通俗做法,我国一直在吸取当年“广场协议”的教训。最近翻知乎,找到一本《下流社会》的老书,是日本作家三浦展于2005年写的。背景是当时的日本社会因个人收入、学历、生活需求等差距日益扩大,整个社会开始从“中流社会”向“下流社会”转变。日本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期间形成的“新中间层”,正出现向“上流”和“下流”的两极分化。当然去“上流”的人少,多数都是跌入“下流”。

从“屌丝经济”到“消费升级”,疫情后经济衰退进入“下流社会”

两极分化是全球普遍社会问题,近年国内也出现了所谓“人间不值得”的“丧文化”,年轻人的价值取向在改变,可以说是面对残酷现实的一种消极应对,也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毕竟全国人民快速奔跑向“钱”迈进了三四十年后,在社会阶层逐渐固化的当前,苦大仇深的80后,阳光积极的90后社会必然是要迎来性格“诡异”的00后的。

日本的“下流社会”群体较广,主要表现为“低欲望”,社会少子化、老龄化,年轻人失去上进心和欲望,消费意愿也低迷等等。国内方面,近年较严重的就是晚婚、少子,上文中提及所谓“剩女理论”就是典型,说的是剩女越多的城市房价越高,通常城市经济也越繁荣。

国内有没有可能出现“下流社会”群体爆发的时候?预期可能也是大概率事件,但应该没有那么快,毕竟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的上升渠道还没有完全闭塞。中国拥有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但目前这个群体也在开始“分流”,向上流还是向下流的结果就是社会不再是金字塔型,更不是鸭蛋型,可能变成“8”字型,社会分割对立日趋激烈。这次疫情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可能是海上的冰山,如果引发更多社会结构变革,可能会有更大危机。

当然,这不是平头寡民所担心的问题,也不会是骤变事件。思考其中的商机,还在于怎么把握新的“消费群体”所产生的新的“消费机制”,牛逼的企业可能会主动创造和引导!就比如淘宝当年也是个“屌丝”,后来成了天上的猫,但是未曾想拼多多突然横空杀将出来,这是对细分市场的深度挖掘,也是对“消费群体”的成功认知所创造的奇迹。

疫情后的全球“大萧条”背景下选股

掰扯了这么多,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还在海外肆虐,咱们的思路还是应该放在全球经济潜在衰退前提下,以及疫情带来的新特征背景下如何投资?

第一,文化娱乐行业。复盘海外市场历史行情,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文化娱乐行业反而会有不错的表现,诸如游戏、影视娱乐等板块个股。所以看到A股的完美世界(002624.SZ),港股的FRIENDTIMES(06820.HK)都呈现出不错走势。后面具体的运营数据方面可以重点留意行业龙头如腾讯控股(00700.HK)、网易(NETS)的一季度游戏收入。

影视行业相对比较惨,因为遇上了新冠疫情,消费者都被限制了行动,且电影院也是关闭状态。所以此前春节期间贺岁档电影出现了全线撤档,及至徐峥创造性的选择网上“免费”发布,就便宜了全国人民,火爆了抖音等相关平台,彼时港股上市公司欢喜传媒(01003.HK)股价在1月24日曾飙升43%。线上平台发布电影成为搅动行业利益的重磅炸弹,网上的争吵、骂战到现在也没停止。受益的当然还有抖音,及后面的字节跳动,其在资本市场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泛娱乐时代,除了传统的影视娱乐,近年还有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力量。资本市场上面,港股有映客(03700.HK),美股的斗鱼(DOYU)、欢聚(YY)、虎牙(HUYA)、哔哩哔哩(BILI)、陌陌(MOMO)等。疫情催升的宅经济中,线上娱乐平台是有望跑赢大市的,尤其经历了2019年国民老公王思聪的熊猫直播破产事件,行业的机遇或许在2020年。此外,美股公司奈飞(NFLX)公布2020一季度全球付费用户净增1580万,相较预期的700万多了一倍有余。用户大幅增长主要就是由于新冠疫情暴发,人们大多在家观看娱乐节目,这个数据应该可以大致反映行业特征。

第二,在线科技行业。在线科技行业无疑是此次疫情事件下所衍生出的最具有生命力的一个强势板块,市场的讨论也是最多的,包涵了在线游戏、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教育等。港股领先标的有阿里健康(00241.HK)、平安好医生(01833.HK)、新东方在线(01797.HK)、金山软件(03888.HK)等,上述股份今年初以来股价累计升幅分别为110.44%、101.76%、102.69%及37.62%(截至4月22日),简单粗暴的诠释了板块热度。

第三,必需性消费行业。一些基本性支出不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出现明显下滑,最基本的就是就医、教育、餐饮等生活需求。而因为可预期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滑,平价的消费品也可能更受欢迎。多点外卖少去餐馆的话,则留意美团点评(03690.HK),性价比更高的5G手机换机潮的小米集团(1810.HK),A股发力线上销售的国货美妆珀莱雅(603605.SH),零食方面有良品铺子(603719.SH)及必需消费安琪酵母(600298.SH)等。

医药及医疗设备板块在A股持续高景气度,近期也成为港股的市场热点,当中的代表股如微创医疗(00853.HK)、爱康医疗(01789.HK)及春立医疗(01858.HK)等,不仅有疫情概念催动,更有国产替代逻辑。

最后:

2020年全球经济注定不会轻松,关于“下流社会”的思考可以先放一放,当前投资基于不景气经济背景,投资不放弃,但角度应当有所倾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