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10大误区

误区1:初乳没有营养,要挤掉

母乳喂养10大误区

正解:“初乳赛黄金”,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免疫球蛋白(IgA)、乳铁蛋白、白细胞、溶菌酶及抗菌因子,可以提高婴儿的免疫力。初乳中的脂肪和乳糖都比成熟乳少,很适合新生儿对于脂肪和糖消化能力较差的特点。

误区2:挤不出初乳=没有奶

正解:新生儿的第一天的胃容量只有5-7ml,跟小弹珠一样大小。第3天22-37ml,如乒乓球大小,第5天约43-57ml,如鸡蛋大小。因此妈妈的乳量与新生儿的胃容量是完美匹配的。初乳挤不出来没关系,看看婴儿的各项指标:体重、体温、大小便、精神状态是否正常。

误区3:哺乳前用消毒湿巾消毒乳头

正解:母乳喂养本身是有菌喂养,新生儿将妈妈乳头、周围皮肤和乳腺管内的细菌在吃奶时吞到自己消化道内,有利于自身肠道菌群的建立。不需要过度清洁、过度擦拭,特别是不要用消毒湿巾擦拭乳头,避免新生儿将湿巾内的化学物质吞进消化道内,不利于新生儿肠道内菌群的建立。如妈妈在喂奶前出汗多,可以用温水毛巾擦拭乳头。

误区4:胸小的妈妈没有奶水

正解:胸小只能说明乳房内脂肪含量少,与乳汁的多少成分毫无关系。月经对母乳的影响在一部分妈妈中可能表现为乳汁减少,以及乳汁的味道会有些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都是暂时的。

误区5:来月经了,奶水就不能吃了

正解:月经来潮是体内雌孕激素水平变化造成的,与乳汁的营养成分毫无关系。月经对母乳的影响在一部分妈妈中可能表现为乳汁减少,以及乳汁的味道会有些改变,但是这些改变都是暂时的。

误区6:妈妈生气,奶水质量会变差

正解:目前为止并没有哪项科学研究表明情绪会影响母乳的质量。但是如果妈妈情绪不佳,可能会影响母乳的产量。

误区7:哺乳时乳头疼痛是正常的

母乳喂养10大误区

正解:刚开始哺乳时乳头暂时性疼痛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整个哺乳过程一直是疼痛的,那就需要去寻找乳头疼痛的原因:哺乳姿势是否正确、婴儿是否有效含接、婴儿口腔结构是否正常等,如经调整后无法缓解疼痛,需及时转介母乳喂养门诊。

误区8:宝宝哭了才表示饿了

正解:哭是婴儿饥饿的最晚期的信号,妈妈应选择婴儿合适的吃奶时机:当婴儿有觅食反射,寻找乳头,吸吮手指,睡觉不安稳,眼球有快速运动时进行哺乳。不要等到婴儿哭闹的时候再吃奶,避免婴儿因为情绪急躁而抗拒吃奶。

误区9:母乳可以使用微波炉加热

正解:微波炉加热会破坏母乳中的活性营养成分。正确的温奶方法:冷冻的母乳从冰箱取出后可先置于冰箱冷藏待其解冻或放流动冷水中解冻,待其成为液态时再加温至38~39℃(也可使用温奶器快速温热,不会破坏母乳营养成分)。

误区10: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

正解:6 个月之后,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但是不代表母乳没有营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6个月后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继续母乳喂养至2岁或2岁以上。

母乳喂养10大误区

以上误区,虽然在众多人的眼中只是一些皮毛小事,但是对大部分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如果您觉得有用,请转发到朋友圈,帮助更多有困扰的妈妈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