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观行》第八章 藏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观行》第八章 藏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观行》第八章 藏己

红林悟道《韩非子-观行》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阐述了成功的要决,就是“人、势、道”三者相互融合,缺一不可。人是事物的主体,必须努力推动事物的发展,但事物的发展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人做为主体就要努力创造成事的条件,同时,人在努力时一定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道)办事。成事的条件就是势,中国人最讲究造势、顺势,势既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事物圆满的条件。成事之势,总归是人为的结果,世俗世界就是这样,以人为中心,凡事必以人为出发点去考虑问题,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事在人为,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我们必须明确人是事物的中心,所以我们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努力去拼搏。

韩非子在上节重点强调了“用力寡而功名立”力少而功名成,只要“人、势、道”三者相互融合,就能达到力少功名成的效果。所以说做事要按事物的规律去办,否则就是事倍功半,俗话说“劈柴不按纹,累死劈柴人”就是这个意思。在现实生活中,成事首先要找对人,人找对了就去准备成事的条件,成事的条件具备了就按相关法规去做,事物自然会成功。中国许多企业的失败不是老板不够努力,而是一开始就没有按“道”去做,条件的获得也是充满着原罪的味道,其实,一开始心态就错了。创业,就是创业,不是创富。如果创业的目的就是创富,注定要失败。

天下之势,韩非子认为“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意思是季节有盛有衰,事情有利有害,万物有生有死。盛衰、利害、生死,这是自然规律,并无好坏与对错之分,只所有这样的区别与喜恶是人为的结果,并不是自然的原因。引申到人与社会“盛衰、利害、生死”也只是人及社会的运行规律而已,不能有对错之分与喜恶之感。但,一个人面对事物的“盛衰、利害、生死”,不可能做到心如止水,毫无表相,如果真的无所动容那决不是一般人。

君主不是普通人,是替天行道者,就要有道的特性,不能喜形于色。韩非子认为“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意思是君主对这三种变化表现出喜怒之颜色,那么忠贞人士就会离心离德,聪明的人就会摸到君主底细了。这又回到了韩非子的一贯主张中,就是君主要隐藏自己,不能轻易暴露自己的习性与喜欢,更不能向臣子泄露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以免被臣子利用。

能够做到处变不惊是何其之难,人的感触神经极其复杂而又灵敏,对外界事物的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极为快速与真实,一个人能将自己的内心反应不露于色,泰然处之,这是极高的修养与功夫。韩非子就是要求君主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平。是啊,我们总将人的多愁善感当作情感丰富不评说,孰不知,这其实是人类的弱点。就象韩非子说的“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本是自然法则,而我们面对这些,总是多愁善感,替自然可惜。

【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人主为三者发喜怒之色,则金石之士离心焉,圣贤之朴深矣。】

对普通人来说,生活就是时有满虚,有好有坏,不管好坏时光不会为我们停留,所以圣贤要我们泰然处之,既来之则安之,有问题就解决问题,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解决问题中前进吗。事物有利有害,我们无法预测也避免不了前面的祸福,遇到有利的事就要准备事害的事,遇到有害的事就是想着有利事在前面,这就是中国人的忧患安乐思想,我们总能在最苦难时找到高兴的事来给自己打气,我们也总是在最幸福时想到为可能到来的苦难做好准备。对于生死,中国人看的很淡,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自己努力就好,不必强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