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合前祕書長:貧困國家面臨新冠疫情挑戰--國際--首頁

當前,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正採取各種積極措施對抗疫情的傳播,新冠肺炎病毒仍野火一般在全球蔓延。中國率先打敗新冠病毒,進入戰疫的新階段。然而,疫情在脆弱的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的擴散令人十分擔憂。援助最脆弱國家抗擊新冠疫情是人類戰勝新冠病毒的必要前提。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強調,如果不幫助最脆弱的國家遏制疫情,病毒將奪去數百萬人的生命,無論採取什麼措施,都無法阻止疫情在全球的肆虐。古特雷斯的呼籲很有道理:即使中國和擁有強大公共衛生資源的國家疫情結束了,病毒會從地球村最薄弱的環節尋找突破口,按下葫蘆浮起瓢。因此,保護和支援最貧窮國家符合各方利益。

守望相助 共抗疫情

4月13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批准通過巨災遏制和救濟信託基金,提供約5億美元的贈款,對25個成員國實行債務減免。4月14日,七國集團表示支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決定。4月15日,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視頻會議達成共識,同意相關國家自5月1日起暫停債務償還,並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中國一貫積極支持貧困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支持二十國集團為貧困國家緩解債務負擔。世界銀行準備在未來15個月提供1600億美元,支持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措施。

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也向貧困國家伸出援手,幫助其對抗新冠疫情。伊斯蘭開發銀行3月16日設立戰略準備與應對特別基金,資金總規模7.3億美元,用於幫助伊斯蘭開發銀行成員國對沖新冠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資助抗疫科研,購置醫療設備。4月4日,伊斯蘭開發銀行理事會決定提供23億美元,幫助成員國預防、控制、消除新冠疫情,支持疫情結束復工復產。

3月18日,亞洲開發銀行宣佈提供65億美元一攬子初步應對資金,設法滿足其發展中成員體應對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迫切需求。4月13日,亞行決定擴大對其成員國抗疫扶持基金的規模,從此前宣佈的65億美元增加到200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行長淺川雅嗣表示:“這次的大流行很可能引發亞太地區的經濟、社會和發展成果的倒退,逆轉減貧進程,使經濟體陷入衰退”。

黑暗越濃 光明越近

東方哲學認為,黎明前是最黑暗的時刻。中國已進入疫情防控的新階段,主要任務是避免疫情再次暴發,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中國近期新增病例總數不高,絕大多數是輸入型病例。可以預見,中國分階段逐步取消居家抗疫要求的做法也會給各國以啟發,就像當初中國率先正面遭遇新冠病毒併成功遏制其傳播的經驗一樣。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對79個國家和10個國際組織在疫情暴發初期提供的戰疫援助銘記在心。從疫情暴發的第一天起,中方就對國際社會、世界衛生組織高度開放,積極推動抗疫合作,向世界各國,尤其是最貧困國家,提供抗疫和減貧援助。這不僅是中國對世界的回饋,更是中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

中國政府在較短的時間內成功控制住新冠疫情,避免了感染者大量死亡的災難性後果。中方認為,在各國相互高度依存的當今世界,一個國家戰勝病毒並不是慶祝的理由。要在全球範圍內徹底消除新冠病毒的威脅,必須在相互信任、相互扶持和相互支援的前提下采取有序的集體行動。當前,新冠病毒仍在攻城拔寨,抗疫鬥爭也如火如荼。這場鬥爭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已經拉開帷幕的全球經濟衰退。各國政府和學術界正在積極探索,力圖打贏抗擊疫情和發展經濟兩場仗。

亞洲經濟火車頭速度放緩但未停止

亞洲開發銀行4月3日發佈的《2020年亞洲發展展望》報告預測,受新冠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亞太地區發展中經濟體經濟增速為2.2%,較2019年9月亞行預測的5.2%下降3.3個百分點。亞行同時認為,如果疫情結束,各項經濟活動恢復正常,2021年亞太發展中經濟體增速將回升至6.2%。2020年,貧窮國家最集中的南亞地區的經濟增速將下滑至4.1%,2021年回升至6%。世界銀行預測,南亞經濟或將觸及40年來的最低點。世界銀行近期發佈的2020年地域經濟預測更正報告指出,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前景的高度不確定性,預計南亞地區2020年經濟增長前景將從半年前估計的6.3%放慢至1.8-2.8%。增速放緩的原因有:遊客人數驟降,生產鏈關停,服裝需求下滑,消費者與投資者情緒劇烈波動,國際資本加速逃離,資金流入困難。除國際形勢惡化,多數國家“自我孤立”也會導致本國經濟大面積停滯。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南亞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快的地區,2019年實現增長6.9%。南亞政治穩定,消費水平高,各國的經濟改革和基礎設施改造顯著擴大了出口規模,吸引了大量外資。過去十年間,南亞數百萬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改善,衛生和教育水平大幅提升,貧困率明顯降低。上世紀90年代南亞兩億多人擺脫極端貧困,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0歲,達到70歲。然而,2015年以來,南亞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人口仍有2.16億,佔全球貧困人口的三分之一,複合型貧困率高於世界平均水平。

亞開行數據顯示,亞洲發展中國家若繼續保持現有增長勢頭、消除貧困以及應對氣候變化挑戰,2016年到2030年,其基礎設施建設需投資26萬億美元,即每年1.7萬億美元。在不考慮氣候變化減緩及適應成本的情況下,需投資22.6萬億美元,即每年1.5萬億美元。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亞太地區每年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預計為8810億美元(基於25個亞洲國家的準確數據,覆蓋亞洲人口的96%)。南亞基礎設施項目約佔亞洲的四分之一,2016年到2030年,南亞基礎設施建設需投資6.347萬億美元,即每年4230億美元。“一帶一路”項目投資是南亞發展經濟的重要資金來源。

截至2020年4月,中國已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其中亞洲國家37個,包括阿富汗、孟加拉國、尼泊爾、馬爾代夫、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6個南亞國家。數據顯示,“一帶一路”項目過半資金投向東亞與太平洋國家(34%)和南亞國家(19%)。據專家評估,“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會對地區貿易和國際貿易產生重大影響:東亞與太平洋和南亞的出口水平將分別提升3.8%和3.7%。具體增幅為:泰國14.9%,馬來西亞12.4%,巴基斯坦9.8%,孟加拉國8.7%。貨物運輸週期縮短將為低收入國家和中等收入國家經濟注入巨大動力,直接外資流入預計分別增長7.6%和6.0%。“一帶一路”大型基礎設施項目能夠促進就業,提升社會福利,改善數萬人的生活質量。

互聯互通的紐帶通向嶄新的發展道路

南亞是地球上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擁有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南亞也是全球貧困率較高的地區,極端貧困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儘管國際金融機構和非政府組織積極實施國別專項扶貧計劃,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這些努力尚不足以根治極端貧困,幫助數百萬人分階段脫貧。中國與南亞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解決就業問題。 “一帶一路”大型項目的建設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人口1.6136億(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698美元(2018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國民比例41.7%(2019年)。

2016年8月8日,孟加拉國政府與中國中鐵大橋局集團有限公司式簽署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建設合同,將南部各區與北部、東部地區連接起來。目前,帕德瑪大橋主體建設總體進度已完成近90%,進展順利。工程竣工預計將帶動孟加拉國GDP年均增長1.5%。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項目是孟加拉國東西部客貨運輸主通道之一,項目新建鐵路正線里程168.6公里,最高設計時速120公里。帕德瑪大橋鐵路連接線和帕德瑪大橋的建成,將徹底結束孟加拉國南部21個區與首都達卡之間居民靠擺渡往來的歷史,推動該國西部和西南各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並促進孟加拉國與中國、印度、緬甸的經貿往來。

卡納普里河河底隧道是孟加拉國第一條水下隧道,由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承建,造價11億美元。隧道路線全長9000多米,其中主體工程3315米,公路連接線4890米,預計2022年完工。河底隧道連接港口城市吉大港和卡納普里河遠端的新中國經濟區,可以將通行時間從4小時縮短至20分鐘。吉大港中國經濟產業園是位於孟加拉國南部的“一帶一路”項目,能容納150到200家不同門類的工業單位,包括造船、製藥、電子、農綜、IT、化學、能源與紡織業等。2017年6月15日,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在達卡與孟加拉國孟加拉經濟工業園管理局簽署聯營公司股東協議,共同開發經營孟加拉國吉大港地區中國經濟產業園區。這個三平方公里的產業園預計能創造20萬個就業機會,對孟加拉國大量失業青年來說是一個福音。

自從孟加拉國參與共建“一帶一路”以來,已經實施了多個相關項目。每個項目都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孟加拉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也改善了民生。孟加拉電力系統升級和擴建項目便是一個成功案例。通過為超過250萬農村人口供電,該項目已使700多萬孟加拉人受益。為保持目前的經濟增長率,到2030年南亞國家孟加拉將需多生產34000兆瓦的電力。孟加拉國電力、能源和礦產資源部國務部長納斯魯爾·哈米德表示,2030年前,該國電力行業至少需要400億美元投資。中國通過投資電廠為孟加拉國的電力生產做出了貢獻。2016年3月,孟加拉國孟中電力有限公司與中國企業聯合體簽署1320兆瓦燃煤電站建設合同。孟中電力公司是由孟加拉國西北電力生產有限公司與中國機械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帕亞拉2×660兆瓦燃煤電站項目位於Rabnabad運河岸邊,離海港城市帕亞拉不遠,項目擬建設兩臺660兆瓦超臨界燃煤機組。工程1號機組今年1月14日首次併網一次成功,2號幾組計劃今年6月併網發電。

2019年1月,中國電建與英國GCM公司在孟加拉國達卡舉行了普爾巴里一期2×1000兆瓦燃煤電站項目聯合開發協議及EPC合同的簽約儀式。普爾巴里項目位於孟加拉國西北部,距離首都達卡約338公里。電站計劃建設兩座1000兆瓦超臨界燃煤機組,可將有害排放降至最低,將電力生產成本控制在最低水平。普爾巴里項目是GCM公司承建的孟加拉國6000兆瓦本地煤火電項目普爾巴里煤礦配套的坑口電廠。

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人口2809萬(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34美元(2018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國民比例34%(2019年)。

尼泊爾沒有出海口,亟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中尼鐵路項目2016年3月正式簽署,是中尼兩國合作建設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尼鐵路從西藏日喀則延伸至中尼邊境吉隆縣吉隆口岸,終點為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2014年,青藏鐵路拉薩至日喀則支線正式通車。中尼還在探討建設跨喜馬拉雅鐵路項目。2019年3月23日,中國建築第七工程局承建的Narayanghat-Butwal道路升級項目開工。項目是1961年建成的尼泊爾最長的東西公路幹線的一段,東起梅吉縣(Mechi district),西至堪錢布爾縣(Kanchanpur district),是公路沿線鄉鎮群眾賴以生存的交通大動脈,預計2023年完工。

中國和尼泊爾積極拓展電力合作。2019年10月13日,尼泊爾政府投資委員會正式向中尼合資公司頒發了蓄水式水電站的授標函,水電站裝機容量762兆瓦。項目聯營體由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尼泊爾國有企業尼泊爾水電投資開發公司基於政府間協議共同組建,預計2025年完工。同日,中國電建也同尼泊爾水電投資開發公司簽署了馬迪蓄水式水電站的合作備忘錄。水電站裝機容量156兆瓦。

2019年4月16日,中鐵國際所屬中國海外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承建的尼泊爾巴瑞巴貝引水隧道項目舉行貫通慶典。引水隧道是巴瑞(Bheri)河至巴貝(Babai)河綜合引水灌溉系統的一部分,工程提前一年竣工,可灌溉巴迪亞地區和邦凱地區5.1萬公頃的農業用地。

中國與尼泊爾大力推動跨文化對話。中國企業在尼泊爾參與了25個文物修復項目,這些歷史古蹟在2015年“4·25”大地震中遭到嚴重破壞。

馬爾代夫共和國。人口51.6萬(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0331美元(2018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國民比例0.8%(2019年)。

中馬友誼大橋是世界首座在遠洋深海無遮掩環境及珊瑚礁地質上建造的跨海大橋,2018年8月30日正式開通,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標誌性項目。大橋由中交二航局承建,連接馬爾代夫馬累島和國際機場所在的瑚湖爾島,此前,兩島之間的交通多年依靠輪渡。2000米長的中馬友誼大橋建成後,當地人和遊客在馬累與機場島之間快速通過只要5分鐘。中馬友誼大橋不僅改善了馬爾代夫人的交通出行環境,也為當地發展經濟,促進就業創造了新機遇:馬累島和瑚湖爾島東北部新人工島胡魯馬累島上的居民,如今有了更為豐富的就業選擇。

2018年9月,馬爾代夫維拉納國際機場新跑道正式投入使用。馬爾代夫國際機場改擴建項目新建跑道長3400米,寬60米,由中國企業北京城建集團承建,是馬爾代夫機場升級擴建綜合擴建項目的子項目。

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人口2.1221億(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82美元(2018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國民比例38.3%(2019年)。

中巴經濟走廊共有64個合作項目,總投資額620億美元。中巴經濟走廊已建成和在建重大項目情況如下。

2014年11月,巴基斯坦政府批准建設胡布1320兆瓦超臨界燃煤電站。2015年6月,中電國際與巴基斯坦Hubco公司獲得巴政府頒發的意向函。2019年10月21日,胡布燃煤電站投運儀式在俾路支省胡布舉行,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在致辭中表示:“該項目的投運是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的又一重要成果,巴基斯坦政府歡迎並支持更多中國企業赴巴投資”。胡布燃煤電站項目是中巴經濟走廊優先實施項目,總投資約19.95億美元。

中巴經濟走廊最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巴基斯坦卡拉奇至白沙瓦高速公路項目由中國建築集團公司承建。白沙瓦高速公路(蘇庫爾至木爾坦段)全長392公里,設計時速120公里,為巴基斯坦首條具有智能交通功能的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項目2016年8月正式開工,2019年11月5日竣工通車。項目合同工期36個月,392公里全線有100座橋樑、468道通道、991道涵洞、11處互通、6對服務區、5對休息區、24處收費站。

巴基斯坦瓜達爾新國際機場項目由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設計、管理,巴基斯坦民用航空管理局監督指導。2022年建成後,瓜達爾機場將成為巴基斯坦第二大機場,可起降空客A380等大型飛機。航站樓面積14000平方米,第一階段年貨物吞吐3萬噸。

斯里蘭卡民主社會主義共和國。人口2167萬(2018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4102美元(2018年),每日生活費低於1.9美元的國民比例6.7%(2012年)。

中國與斯里蘭卡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共同實施了多個公路鐵路項目。2009年至今,中資在斯里蘭卡修建高速公路共116.1公里,佔斯里蘭卡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68%。南部高速公路、科倫坡至班達拉奈克國際機場的高速公路、斯里蘭卡科倫坡外環高速公路三個大型高速公路項目均由中方投資建設。這些項目極大地增強了斯里蘭卡的互聯互通,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能,縮短了交通運輸週期。中國的投資使斯里蘭卡的道路質量達到了中等收入國家馬來西亞的水平。

斯里蘭卡南部高速公路延長線是利用中國政府貸款在斯里蘭卡建設的最大工程項目。項目全長96公里,使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著名旅遊城市高勒以及漢班託塔、馬特拉等4個主要大城市實現高速公路連接。科倫坡港、漢班託塔港到漢班託塔機場和科倫坡國際機場的通行時間從5小時縮短到2小時,為交通、物流和旅遊業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有助於提升斯里蘭卡在“一帶一路”佈局中的地位,進一步增強斯里蘭卡作為亞洲物流中心的功能。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外界曾擔心工期受到影響。中方承建單位中國航空技術國際工程有限公司、中國建築集團公司、中交建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迅速採取措施,確保工程如期竣工,今年2月23日通車儀式在新冠疫情愈演愈烈之際舉行。

2019年4月8日中企承建的斯里蘭卡南部鐵路一期項目正式通車,鐵路連接南部城市馬特勒和貝利亞塔,是斯里蘭卡1948年獨立以來首條新建鐵路。中方承建單位中鐵電氣化局和中鐵五局與斯里蘭卡國家工程諮詢局共同創造了幾個紀錄:主工程建成一座最高的鐵路橋、一條最長的鐵路隧道、最先進的車站,以及長度分別為1500米和1040米的兩座最長的鐵路橋。斯里蘭卡交通運輸和民航部長阿爾朱納•拉納通加表示:“二期工程貝利亞塔至漢班託塔段近期即將開工,三期延伸至烏沃省的卡塔拉加瑪”。

港口建設是中斯兩國合作的重點。科倫坡國際集裝箱碼頭(CICT)4號泊位項目和斯里蘭卡南部漢班託塔新港口項目是踐行“一帶一路”的典範。利用外資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和大型集裝箱週轉能力,有助於斯里蘭卡充分發揮位於印度洋運輸通道的地理優勢,積極打造印度洋貿易樞紐。環印度洋市場發展勢頭良好,需求逐年擴大,2018年科倫坡港集裝箱吞吐量79%為轉運集裝箱。

科倫坡港是南亞唯一的現代化深水港,可以停靠超大型集裝箱船(即20000箱集裝箱船)。由中國招商局和斯里蘭卡港務局聯合運營的CICT於2014年投入使用,大大鞏固了斯里蘭卡在南亞轉運貿易中的地位。在CICT助力之下,科倫坡港成為世界排名第11的聯合港口。CICT年報顯示,2019年CICT集裝箱吞吐量達290萬TEU,佔科倫坡港總吞吐量的40%。貨物吞吐量比2018年增長8.6%,比2014年增長322%。得益於CICT的業務增長,2019年科倫坡港的吞吐量增長了2.6%。超大型集裝箱船佔CICT吞吐量的72%。另外,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一帶一路”重點項目——科倫坡港口城一期投資約14億美元,項目建成後將為當地民眾帶來約8.3萬個就業機會。

個別國家媒體近年來一直將中國對斯里蘭卡的投資渲染為意圖不明的“中國戰略”,炒作中國“債務陷阱”。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不久前發佈的《“一帶一路”中國對斯里蘭卡投資報告》詳細分析了兩國投資合作的現狀。報告指出,斯里蘭卡對華債務佔其GDP的比重約為6%。斯里蘭卡財政部和中央銀行的數據顯示,斯里蘭卡對華債務水平低於對其他國家的債務。2018年,斯里蘭卡在金融市場的國家外債(持有斯里蘭卡發行的國際債券的債權國)為GDP的18.2%,多邊債務佔斯里蘭卡外債的8.9%,雙邊債務佔外債的6.3%。這些數據與2012年10.2%的水平基本相當。英國皇家國際戰略研究所報告的結論認為,斯里蘭卡外債問題具有普遍性,對華債務不具有特殊性,個別媒體的渲染和炒作缺乏根據。

世界銀行指出,“一帶一路”合作可促進全球減貧,為發展中國家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助力這些國家發展經濟。據世行專家評估(2019年4月),“一帶一路”項目可幫助南亞和巴基斯坦130萬人脫貧,其中孟加拉國將有43萬人告別極端貧困,尼泊爾將有5.2萬人徹底脫貧。“一帶一路”項目將使全球870萬人擺脫極端貧困,340萬人擺脫一般貧困。“一帶一路”將為各參與國與周邊國家帶來積極效益。當前形勢下,不排除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發的經濟金融危機會對個別“一帶一路”項目建設週期造成一定影響。但是,已建成的項目已經帶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尤其在需要特別關注和支持的貧困國家。

加速前進 積極謀劃

新冠疫情對全球是一場大考,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投資及貿易活動大幅收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他權威國際金融機構紛紛修正早前發佈的經濟發展預測,局勢發展不容樂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有1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將出現負增長,2020年全球GDP將下降5.7%,最脆弱的國家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最大。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評估,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對外部資金的需求將達到數萬億美元,其自身融資能力只能滿足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迄今已有100多個國家請求緊急援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承諾已經準備好使用各種工具提供貸款,積極應對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並緊急尋求180億 美元的新貸款資源,用於扶貧和增長信託。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各國經濟紛紛告急。這場全球性衛生危機造成的總損失將取決於人類何時能夠戰勝病毒。麥肯錫顧問公司就新冠肺炎疫情經濟發展進行了調查,提出了樂觀和悲觀兩種發展可能。較樂觀的情況下,大多數國家第二季度GDP將出現戰後最大幅度的萎縮,全球全年GDP可維持1.8%的增長,全球經濟預估要2021年才會復甦。受疫情影響,美國多個大型企業關閉,2200萬人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今年美國GDP預計將下降2.4%。疫情對歐元區打擊最大,全年GDP將下降4.7%,明年前兩季度有望重返疫情前水平。惠譽國際預計2020年全球GDP將下降3.9%,4月2日的預測是下降1.9%。惠譽預計,2020年全球收入水平同比減少2.8萬億美元,降幅是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時的兩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幹事戴維•比斯利則警告說,如果現在不採取行動保障糧食安全,人類未來可能會遭遇大饑荒。

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嚴重影響,尤其是對最脆弱國家的影響,已無法避免。經濟復甦難以一蹴而就,這將是一個漸進和逐步鋪開的過程。國際社會必須加速前進,積極謀劃,努力降低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總體影響,以及對每個國家造成的衝擊。只有停止對疫情政治化,在平等的基礎上積極協作,才能戰勝新冠病毒。中國的抗疫經驗對亞洲和世界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作者是政治學博士、上海合作組織前秘書長、太和智庫高級學者)

點擊閱讀俄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