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全体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签名的队旗、请求上一线的请战书、孩子们想念爸爸妈妈时画的漫画、中药防疫的香囊、针灸针、体现抗疫的剪纸作品……

从本周开始,您可以到巴人博物馆参观《九龙坡区在巴人博物馆举办战“疫”必胜——九龙坡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通过三个单元,深度再现该区抗疫感人故事。

据了解,展览从现在开始,将持续到今年7月1日。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根据展览布展的顺序,为读者介绍该专题展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疫”无反顾

他们这样冲上前线

展览的第一展区——“疫”无反顾,主要表现疫情期间仍坚守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公安民警、社区干部等最美逆行者的工作、事迹。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第一部分展现的图片讲述“勇士出发 逆风出行”,巴人博物馆供图

展品之一是九龙坡区人民医院捐赠的支援湖北医疗队队旗。在这次疫情中,九龙坡共派出了六批共50名医务人员援助湖北,分别前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中心医院、湖北孝感市中心医院、湖北荆门疾控中心、湖北孝感疾控中心等多家医院,派出的支援湖北队员中,年龄最大的48岁,最小的20岁,前线抗疫的时间最长的有近60天,最短的也有28天。据不完全统计,6批医务人员参与救治患者达350余人,且无一人感染,实现了“病人救治打胜仗、医疗队员零感染”。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支援湖北医疗队队旗

展品中最有温度的当数一份《请战书》。这份《请战书》是今年39岁、九龙坡区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科长,国家级检验检疫专家张鹏所写。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请战书》

据了解,1月28日上午,全市征集疾控志愿者,赴湖北支援,知道这一消息的张鹏毫不犹豫写下了这份请战书。1月30日,张鹏作为该区第一批支援湖北抗疫医疗人员,随重庆市首批支援湖北疾控检测小分队(4人)赴湖北省荆门市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在前线工作的50多天里,他们累计检测新冠病毒标本16516份。

有一幅画名叫“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了”,是一位10岁的小学生王祖烽画的。王祖烽的爸爸王戈、妈妈周敏都是九龙坡区的医务工作者。疫情发生以来,他们一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很少回家,王祖烽每次只能通过视频和父母交流上一两分钟,画下这幅画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一周没有回家了……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孩子创作的画

“疫”寸丹心

中药在抗疫中积极发挥作用

第二展区——“疫”寸丹心,主要表现中医药在这次疫情期间,在助力抗疫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这次抗疫中,九龙坡区是重庆市最早采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区县之一。从2020年1月29日起,九龙坡区率先向辖区居民发放预防性中药。截至3月31日,该区免费发放预防性中药约18.2万服。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为居民免费送中药防疫,巴人博物馆供图

“疫”同前行

非遗作品全方位记录抗疫故事

第三展区——“疫”同前行,主要表现手艺人运用自己的各种技艺为这次抗疫鼓劲儿。

重点展品之一是九龙坡区的市级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杨艺的作品《围剿》,白衣战士从四面八方汇聚一堂,手持特大号针管、葫芦、宝塔等将新冠病毒团团包围,表达了作者对取得战争胜利的坚定信心。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围剿》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发生在病房里的故事剪纸系列,巴人博物馆供图

而九龙坡区重庆糖画非遗传人刘贵兵父子创作的3D糖画作品《插秧》,主要反映疫情之后,农业复工复产的情况,整个作品全部由食用糖制作而成,不仅可以食用,还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在巴国城现场创作中,也引来很多市民的称赞。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插秧》

重庆巴人博物馆举办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题展 被铭记的那些场景这样再现

▲《防控》

面塑非遗传人谭先华作品《防控》,主要反映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防控抗疫的工作情况。

从今天起,您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到巴人博物馆参观。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王渝凤 文/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