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誰寫的,為什麼寫《西遊記》裡面的師徒只有四人,又代表著什麼?

新人小周


您好,寫盡紅樓夢,答遍西遊記。我是危樓還望嘆西風。

我們經常會說紅樓夢是由曹雪芹書寫的前80回,而由高鶚將紅樓夢寫完,所以我們就會對四大名著有一個執念,就是覺得這樣宏偉著作的作品怎麼會是一個人寫完的呢,事實上對於西遊記來說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只瞭解紅樓夢和西遊記,所以我也只好只說西遊記了,西遊記是全部都由吳承恩書寫,寫完了的。

在百度百科中說到西遊記是由吳承恩最終結尾,可實際上吳承恩寫了整部西遊記,並不只是為他結尾這樣寫,只是為了與紅樓夢那樣跌宕起伏的歷史故事區別開來。

吳承恩50歲才補得一個歲供生到北京分配官職,卻有沒有分配上,辭官回鄉的理由,是因為與長官不和遭人誣陷,這樣崎嶇的人生旅途註定讓這部著作其中帶有一些嘲諷人間世事,酸甜苦辣百味的意味了。

吳承恩自己也曾經說過,我寫的不僅僅是鬼怪。寫這部著作的時候,吳承恩至少已經50歲以上了,因為從五十幾歲開始,吳承恩才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而完全寫完這部書,已經是他辭官還鄉,生活貧困以後了,時間已經過去了很久,他當時已經比較年老了,畢竟在古代,70歲就已經是花甲之年。

沒有哪個資料上寫過,為什麼吳承恩要寫西遊記的師徒4人,我想有一部分原因是這4人都各具特色,代表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吧,孫悟空本領十分高強,胸懷正義,我想吳承恩身邊也許有這樣身懷正義本領高強的人,至於豬八戒比較懶惰,好吃懶做,但是在西遊記原文裡,豬八戒的能力不能算是非常低,也許吳承恩身邊就有這樣的人,沙悟淨沉默寡言。

既然這部志怪類小說是諷刺世事的,那麼人間會有的人書裡也要有,所以才會有這樣人物性格完全不一樣的師徒幾人吧。

當然我們無法否認的是,西遊記是有大背景的,他藉助了曾經唐太宗時期的一部著作,西行遊記,從中只是藉助了這個大框架,通過自己的奇思妙想為書籍添磚加瓦,成了一部經典名著。

整本書代表了什麼呢?整本書有一個很大的前提,就是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才能夠取得真經,那麼吳承恩有沒有在其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想呢?他會不會覺得自己之所以生活的這樣貧困,而又這樣困頓,是因為自己遭受的劫難還不夠呢?

接下來我們再來分析分析,西行的這一行人都代表了什麼唐三藏代表了那一個養尊處優的領導,在西遊記這部書裡,唐僧可不是一個好容易滿足的角色,雖然說白骨精拿來一籃子美食,唐三藏依然決定要等孫悟空回來再享用,但是不得不說唐三藏可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

每當唐三藏餓了渴了,要是他的徒弟們不為他找來吃食,唐三藏就會抱怨,你們真是想渴死我,真是想餓死我啊,我想吳承恩一定是要代表那些其實本質不算壞的領導。

而孫悟空作為西遊記中,基本上可以說的上是第一主人公或者是主人公排名前列的人,他則代表了那些神通廣大,妄圖隻手撐天,卻最終被壓在五指山下,踏上綿綿無盡取經之路的人。

至於豬八戒,則代表了那些比較好吃懶做,貢獻不大,但是在團隊中反而有那麼一些害處的人,畢竟每當遇到了困難,豬八戒第1個想到的就是要不散夥吧。

至於沙和尚呢,則是代表了總是默默無聞卻也沒有奉獻出特別多的人,畢竟最後連如來佛祖都說:沙悟淨挑擔有功,封為金身羅漢,沙悟淨與豬八戒,兩人都是沒有成佛的人,可見他們的貢獻確實不多。

白龍馬這個角色在西遊記裡代表了什麼呢?我想可能只是代表了那一類像棋子一樣的人吧,想要用就拿來,不想用也就拋棄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啦,希望能夠得到您的認可。


T西風


《西遊記》是誰寫的,為什麼只有四人,代表著什麼?

《西遊記》第一本是唐玄裝寫的,原名《大唐西域記》。

首先說下歷史的真實,唐僧西天取經是真實的歷史,三個徒弟是虛構。實際上只有一個徒弟。

四大名著之一《西遊記》中唐三藏西天取經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歷史上唐僧到印度學習翻譯經書是真的。

對於唐僧人們因為《西遊記》耳熟能詳,那個懦弱迂腐的僧人,一直是大眾話題。但歷史上那個真實的,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脊樑,世界和平使者的唐僧,卻被忽略。

唐僧原名陳禕,唐代著名高僧,為尋找佛教真諦玄裝於貞觀三年,帶領一個徒弟西出玉門關,經五烽,渡流沙,過阿富汗,巴基斯坦,第一次徒步走通絲綢之路,到達印度那爛陀寺留學五年,將657部佛經徒步揹回中土。

在翻譯經書過程中玄裝口述,辨機和尚記錄編成《大唐西域記》,也是《西遊記》的原本。

玄裝大師圓寂之後,

由他的兩個弟子慧立和彥琮寫了續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增加了神話色彩。

到了明朝,經說書人傳播西遊記已經有3oo多個版本了。吳承恩蒐集整理改編成現在的《西遊記》。所以,《西遊記》是群眾智慧共同創作的。

至於西遊神話中虛構的三個徒弟,是眾生相的具象演義。說明白了就是代表人性的四個方面。再說明白點師徒四人其實是一個人,都是唐僧的心魔。

唐僧代表執著,善良,慈愛,堅持自己理想,永不放棄。在他到達西天取得真經後才發現,到西天取經的只有自己,那三個徒弟都是自己假想出來的不同層面的自己陪伴一路。

孫悟空是一個內心的渴望,《楞嚴經》中說人心有七十二變,孫悟空就有七十二變。內心就是一個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過關斬將,直達目標。

而豬八戒是那個在困難面前,本能的自己。每個人心裡面都住著一個豬八戒,住著一個高老莊的夢。住著一個老婆孩子熱炕頭。住著一個撩妹的花花公子。

沙僧是平凡的自己,為什麼叫沙,不僅是流沙河,也是時間中流沙一樣泯滅的自己 ,沙子一樣泯滅人群的自己。也是別人眼裡的自己。本事不大,不關心糧食和世界,也不問前程,跟著感覺走就是了。也就是在這平庸中時間默默溜走了。

沙僧是個比喻,提醒你時間的真理,時間的緊迫。

現代科技發展了,西天不再遙遠,但我們還是需要唐僧和他的徒弟們,到宇宙中開闢道路,取回拯救地球的真經。


雪小浪


《西遊記》的作者,現在一般都署名為“吳承恩”。在清後期,也署過“長春真人”(即邱處機),後經魯迅、胡適等人考據,認為是吳承恩,現都沿用這一說法。

《西遊記》中有師徒四人,其實還有一匹白馬,共五人,分別代表金、木、水、火、土五行。這五人,相生相剋,孫悟空為金、豬八戒為木、沙和尚為土、唐僧為火、白馬為水。

在小說中,已經明確暗示,比如,八十九回《黃獅精虛設釘鈀宴,金木土計鬧豹頭山》,標題中用了“金”、“木”、“土”,而文章內容則寫孫悟空、八戒、沙僧三人搶回自己的兵器。此類暗喻,在小說中,比比皆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