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巔之城的季候(一):特朗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的勝利

山巔之城的季候(一):特朗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的勝利

你球球長美國大選已經接近尾聲了,儘管官方目前為止仍沒有宣佈結果,但也讓我們這些吃瓜群眾看了一場好戲。

一般美國大選結果出爐,都要經過勝選人宣佈勝利,敗選人宣佈失敗,再由美國權威官方發言人宣佈。

那麼在現任總統並沒有承認敗選時,這麼多美國媒體就把結果宣佈了,這在美國曆史中應該是首次。

想當年川普當年以獨立候選人的身份,在眾鐵粉擁戴下殺入白宮,怎麼在四年之後,就落了個眾叛親離的結果呢?

除了運氣不好之外,特朗普的獲勝一定有些特質,讓他迅速地潰敗。

勝利

山巔之城的季候(一):特朗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的勝利

特朗普的勝利,我們可以看做是鄉村對城市的勝利,是生存經驗對教科書的勝利,是本土秩序源頭對寄生者的勝利,是基層共同體對統一大政府的勝利。

但是,美國所謂的“精英們”發現,特朗普在與教科書上的道理和他們的理想作對。

如果進步主義的理想如此正確,為什麼特朗普能夠獲勝?

特朗普的獲勝,就相當於野蠻戰勝文明,反智勝過理智。

如果無法解釋,那麼特朗普就是一次僥倖的政治投機,或者,就是民粹主義的勝利。

特朗普之所以被貼上“民粹主義”的標籤,正是因為他與所謂的“精英主義”對立。

但你要說特朗普與精英主義對立,也並不正確,因為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同時共和黨也大多秉持精英主義理念。

民粹一般指是強調平民群眾的價值和理想的左派,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民主黨更符合民粹主義。

特朗普執政中並沒有左派的傾向,當然你要把特朗普歸為右派民粹主義,倒也說得過去。

所以與特朗普對立的,是大城市中的知識分子和媒體這些精英主義,而不是基督教、有產階級和共和黨的精英主義。

我們從投票的統計圖可以看出,特朗普的支持者大多在鄉村,與民主黨在沿海大城市形成鮮明對比。

即便是大城市,城市周邊的郡縣也是支持共和黨的,這就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政治生態位。

山巔之城的季候(一):特朗普的當選與民粹主義的勝利

很多媒體喜歡用選民的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族裔以及經濟狀況來分析這個差異,得出結論必然是似是而非的。

這些數據或許對分析民調有幫助,但對於政黨掌握的“基本盤”與執政理念,則毫無價值。

共和黨的基本理念,是小政府與自由市場,恰好對立於民主黨的平等主義與大政府。

比如禁槍持槍、增稅減稅,是否允許墮胎,包括對於疫情的的管控,這些都是區分兩黨執政理念的標誌。

這些並非是抓鬮式的,我選一個,你就挑剩下的。

政策上的對立,是兩黨各自理念所決定的。

比如本次疫情,共和黨小政府執政,必然不會對疫情加以管控,即便不是特朗普,換另一個共和黨總統,也不會出手管控。

小國寡民,就是政府儘可能的小,管的事儘可能的少。

理念並不指邏輯自洽的思想體系,比如共和黨在反墮胎的政策上。

共和黨支持自由市場,必然更注重個人權利,那麼反墮胎無疑是人權的倒退。

那麼共和黨的理念是如何產生的?

共和黨的共同體

共和黨的理念,維護的其實是生活中的核心內容,切身性的共同體。

共同體裡面的個體不會憑空出現,也不會憑空消失,因此具備長久反覆博弈的自身演化。

比如做生意,如果其中某一個人信譽不好,大家就會孤立他。

欺騙他人帶來的長期損失,無法用一時得利來彌補。

在這樣的共同體內,互幫互助必然帶來長線收益,因而養成習慣。

你明白投入和回報是成正比的,你就不必擔心受騙,也不敢去欺騙他人。

德行幾乎是一個人出生後的全部財產,最終你也會因此獲得成功。

這樣的共同體是文明秩序的源頭,儘管如今人類文明已經演化到民族國家,這種共同體已經不是人們生活唯一依賴的組織。

但毋庸置疑,這種共同體已經仍是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比如家庭、學校、鄉村、小城鎮、教會等等。

共和黨的真正支持者,也正是支持這種共同體價值和理念的居民。

如果你能理解共和黨就是為了維護這些小共同體,就能明白為什麼共和黨支持自由市場與小政府了。

自由市場最大程度體現了商業行為的公平性,從而有利於共同體的德行。

而壟斷組織,大政府主導必然會打破小共同體自身生長的習慣,也使得共和黨防禦的邊界縮小,比如,移民。

他們不僅要防禦大共同體的可能侵犯,也要防禦陌生人的侵犯。因此持槍也成為了共和黨人迫切的需求。

或者你也可以認為,意識到持槍的重要性,也就成為了共和黨的支持者。

民主黨的進步主義

民主黨的支持者多為知識分子,或者說,知識分子越來越傾向於民主黨。

與“反智主義”對立的“理智主義”,可以概括為,做自以為正確的事。

當年希拉里敗選演說曾說:永遠相信為正義而戰是值得的。(Never Stop Believing That Fighting For What’s Right Is Worth It.),也表明了民主黨的理念。

做自以為正確的事,“正確”是可以被定義的,這就是學校課堂裡的事,明顯是由學院派知識分子推動的,比如環境保護、社會正義等。

學院知識分子不斷吸引學院、媒體和政治家的注意,培養他們的繼承人。

如同蘇聯用Marxism指導一切一樣,通過知識上的疊加效應,想要指出其中一個錯誤,遏制他們的傾向,已經不可能了。

因為知識是一環套一環的,自己這樣做是為了一個偉大的目標,那麼這類小錯誤就會被忽略。

話說回來,哪種知識是完全沒有錯誤呢?

民主黨看中了窮人、少數族裔、弱勢群體的票倉,把自己轉變為自由知識分子政黨。

正是這種轉變,“自由”這個詞才被嚴重汙染。

民權運動把權利轉變為了福利,平權法案把反歧視變成了逆向歧視,通過強迫慈善式的再分配,拯救窮人和懶人,讓被援助者更依賴他們,也更仇視他們。

於是共和黨唯有以“保守”重申古典自由主義的定義。

或者說,幸好還有保守的自由主義者,共和黨不為完美的理念所動,他們堅信鄉鎮、教區共同體才是生活的基本。

如果說共和黨的根基在於基層共同體,那麼民主黨的缺陷就是缺少共同體。

正如我們之前講的,知識分子在共同體聯繫上相當貧乏,總是看別的知識分子不順眼。

而想把理念轉變為現實,所有的福利主義、平等主義,我想讓富人加稅給窮人發福利,在缺少共同體下如何實現呢?那必然需要權力,也只能通過國家權力來實現。

此時他們相信,國家權力被他們馴服,這也正是民主黨偏向專制大政府的內在邏輯。

自由是古老的,專制是新興的,一切專制,都是來自於切斷共同體關聯後的理性發明。

如果說這種發明是理性的,那麼地球上所有專制國家,都要比美國聰明和理性多了。

政治正確

特朗普之所以被知識分子嘲笑,是因為他做了很多與“政治正確”背道而馳的言論。

就是因為你不堅持政治正確,你就是荒謬的。

如果你反對非法移民,反對平權法案,就是種族歧視。

特朗普的勝利,讓知識分子覺得教科書上的知識被愚昧的鄉民推翻了,他們無法理解不主張“政治正確”的社會應該如何運行。

特朗普不論膚色,不偏性別,我們可以從特朗普的政治主張中看出,他與知識分子主張的“政治正確”是完全相反的。

不按族裔、性別比例分配的福利制,不按弱勢群體搞特殊對待。

而那些所謂的政治正確,實際上就是以歧視理念支撐的。

平等主義上的反歧視,就必須把接受歧視的對象區分出來。

為什麼亞裔多支持處特朗普,就是民主黨為入學平權而推行的亞裔細分法案。

就是把華裔、日裔、韓裔、越南裔、菲律賓裔區分開,以供未來政策性區分。

類似的還有平權法案支持女性就業,就必須先把女性區分出來,支持黑人,就先把黑人區分出來。

你想支持誰 ,就先把誰區分出來,然後通過法令給予他們特殊照顧。

而這個法令原本是想讓被照顧對象少受歧視,結果使他們更引人注目,反而造成更大的矛盾。

其根源,就是平等主義的逆向歧視,造成權力與義務的不對等。

如果按照自由市場選擇,如果權力減少,同時也意味著承擔的社會義務也相應減少。

而按照平等主義原則,受補償加了權利,卻沒有按比例承擔相應的義務,只會受到更嚴重的歧視。

窮人不會因為受到救濟而使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地位有根本的轉變,平等主義法案只能使被幫助對象處境表上獲得改善,而留下的後遺症則需要整個社會來消化。

只有切身利益性共同體,才能將權利與義務對等。

當然,貧窮無法被消滅,因為貧窮本身是被定義出來的,在我們總是在喊“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而資本主義窮人開上了轎車,住起了樓房,但他們仍然是窮人,因為平等主義需要窮人的概念,以推動他們的理想主義。

這也正是民主黨與共和黨的根本差異,共和黨追求的是自然階層差異下的共治社會,而民主黨在知識分子推動下,要求無差異性的,所謂“多元和多樣性”的平等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