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賈晉京系人大重陽助理院長、劉志勤系人大重陽高級研究員、刁大明系人大重陽研究員,刊於11月6日“ 玉淵譚天”微信公眾號。


如果按照慣例,美國大選日第二天,競選結果就會出爐,但3天過去了,今年的選舉結果還沒定數。


在選舉結果公佈前,雙方都對贏得大選很有信心。


都“贏”了,那誰輸了?


看看美國媒體的失落,就能知道答案。


CNN:無論誰贏得了大選,美國已經回不去了。


《紐約時報》:不管誰贏,美國深層次的問題都沒有解決。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以往美國大選,即使過程充滿不確定,但是結果是唯一的。而現在的美國大選,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不確定。


就在大選當晚,西雅圖多地開始暴發示威遊行。離白宮不遠,也發生了暴力傷人事件。


而在大選前,因為擔心騷亂,連美國的時代廣場上,商戶都豎起了高高的木板。


第三波疫情還未散去,伴隨大選而來的,是一場新的混亂。


正像拜登團隊的競選口號“Build Back Better”(重建更美好未來)。


4年前的“讓美國再次偉大”,為何變成了“重建”?


美國,還能回到過去麼?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大選前一天,美國白宮也設置了重重圍欄。


彷彿一個預告,美國要進行的,不是一場選舉,而是一場選戰。


大選當晚,點票過程猶如一場過山車。


美國總統大選中一共有538張選舉人票,候選人必須贏得其中至少270張才能確保當選。據美媒報道,當地時間4日晚,拜登拿下了264票,特朗普拿下了214票。


焦點落到擁有賭城拉斯維加斯的內華達州,這個州正好有6張選舉人票,如果拜登湊齊這6票,選舉就有了結果。


就像一個隱喻,美國人都在經歷一場豪賭。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按照《時代》雜誌評論的話說:

“我們站在一個罕見的時刻,對幾代人來說,它將標誌著‘曾經’和‘未來’的分野。”


這次大選的投票率也達到了1908年以來最高。大選之前,就有超過9000萬人提前投票。


加上“選舉日”排隊投票和郵寄選票,投票總人數將達到1.5億


只不過,美國人的選擇,最終變成了一地雞毛。


眼看可能落選,票選結果出爐前,特朗普競選團隊聲稱已在多州發起法律訴訟,要求拜登勝選的威斯康星州重新計票,審查密歇根州計票,停止賓夕法尼亞、佐治亞州計票。


而且,他們還向最高法院提起了訴訟。


票選大戰可能向混戰演變,這場賭局可能依然沒有結果。加州大學教授理查德·哈森最近出了一本書名字叫《選舉崩潰》。


書裡他已經做了預言:

“我們很可能會在法庭和街頭看到一場曠日持久的選後鬥爭。”


從大選日2020年11月3日,到2021年的1月20日美國新總統的就職儀式,一共有79天過渡期,充滿了新的不確定性。


歷史上,並非沒有靠鬧到聯邦法院贏得連任的局面,甚至今天的情節都能在美國曆史上找到情景再現。


1876年的美國大選,民主黨候選人蒂爾登在當晚計票中領先,但因為剩下幾個州沒有及時開出剩餘的20張選舉人票的結果,兩黨都聲稱自己獲得了勝利。


最後鬧到聯邦法院,包括最高法院大法官、參議員、眾議員組成的15人選舉委員會將20張選舉人票直接判給了共和黨候選人。


結果,共和黨候選人海斯反而以一票優勢勝出,差點引發內亂。


最近一次的選舉鬧劇則是發生在2000年。


美國人甚至專門寫了一本書來紀念此事件,名字就叫《法庭上的巔峰對決:布什與戈爾總統大選之爭》。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一直關注美國選舉的中國人民大學學者刁大明告訴譚主:

過去44任總統當中,有近一半連任,尤其是在近些年,總統連任十分普遍。


特朗普政府 “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努力是否會畫上句號,四年過去,他們又是否實現了在競選時的承諾呢?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保持美國偉大”(Keep America Great),這是特朗普2020年的競選口號。


在被問及這一口號和2016年“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有什麼區別時,特朗普表示:

“我們已經讓美國再次偉大起來了”。


這樣的“自信”,一如既往。


《紐約時報》和CNN在2019年11月對特朗普上任33個月以來,更新的11887條推文進行了分析。


其中自誇的推文,有2026條。


如果參照國情諮文裡說的,這份“自信”看起來頗有底氣:


  • 自我當選以來,我們創造了700萬個新就業機會,比上屆政府專家預測的多500萬個

  • 收入最低的一半人的淨資產增長47%,比最富有1%的資產增長速度快三倍

  • 美國現在增加了12000家新工廠,還有數以千計的工廠正在規劃或建設中

  • 美國股市飆升70%,為我們國家增加超過12萬億美元的財富,超乎所有人想象


新增崗位、製造業迴流、失業率,加上股市,聽起來光鮮亮麗的四個指標背後,又是什麼呢?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有些成績,無中生有。


特朗普曾在採訪中說過,自己創造了美國曆史上最好的經濟。


實際上,在疫情爆發前,美國經濟的年均增長率只有2.48%,僅好於奧巴馬第二個任期的2.41%。


特朗普也說過,非裔美國人的收入相較於上屆政府增長了9倍。


實際上,從2016-2018年,美國黑人家庭收入中位數,只增加了39美元。


有些成績,

瞞天過海。


譚主把特朗普上任後,美國勞工部每月公佈的“非農新增就業人數”做了個加法,700萬,是對的。


但這個數是“新增”,不是“淨增”,流失的工作崗位,並不計入統計。


而這些新增的就業機會,大多都是“夏天海灘端盤子”——這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給譚主打的比方。


新增的崗位,大多都是臨時性的。


賈晉京告訴譚主,真正反映經濟狀況的指標,應該是勞動參與率。美國2019年的勞動參與率是62.9%——在1980年以來最低區間上下波動。


與就業息息相關的“製造業迴流”,同樣是美國政府鼓吹的“政績”。


要知道,美國製造業的平均週薪為922美元,接近餐飲業週薪的三倍。製造業迴流,確實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但美國,如願了麼?


有一家美國格外在意的工廠可以說明問題,它就是富士康。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2018年6月,特朗普來到美國威斯康辛州,參加富士康的液晶面板基地的奠基儀式。儀式上,他甚至還親自剷土,為工廠開工。


開工前,富士康承諾,要為工廠投資100億美元,並在2022年之前,僱傭13000名員工。


同時,威斯康辛州承諾給予富士康30億到48億不等的補貼——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對外國公司最大的補貼。


它承載著美國對製造業迴流的希冀——特朗普將其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承諾要在一夜之間把威斯康辛州變成高科技製造強州。


但到去年年底,富士康聘請的符合合同條款的員工只有281名,甚至都不到預計的零頭。


富士康工廠的境遇,就是美國製造業迴流的縮影。


缺乏有相關技能的勞動力、勞動成本過高、配套基礎設施的短板都成為制約製造業迴流的重要原因。


最為重要的,是“股東第一主義”——為了追求更高的資本回報率,美國跨國公司開始追逐輕資產,紛紛剝離“沉重”的製造業,這是美國資本做出的選擇。


美國製造業的復興並不是邀請幾家企業到美國建廠那麼簡單。與製造業“冷清”相對應的,是資本的狂歡。


特朗普政府執政這四年,美國股市上漲了70%。但得益者,並不是普通民眾。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志勤告訴譚主:

“白宮一直在向美國的大型企業傳遞一個信號:支持我,你們一定會有好處,股市也一定會上升。”


根據美聯儲數據顯示,美國最富有的1%人群持有超過50%的股票和股份,最富有的10%人群,持有超過88%的股票。


特朗普政府“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四個指標,其中三個,和普通美國民眾相關,但卻是虛假的。最後一個是真實的,但那只是極少數富人的狂歡。


美國有沒有“再次偉大”,不好說。


但美國,一定“更為撕裂”。


這種撕裂的直接受害者是誰,在疫情期間則尤為露骨和刺眼。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這是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在社交媒體上發佈的一組數字。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在疫情期間,20%的美國小企業倒閉;1200萬美國人失去了醫療保險;沒有食物保障的美國人有5400萬。

與此同時,644位美國億萬富翁的財富增加了9310億美元。


冰火兩重天的背後是社會的撕裂,美國的貧富差距在過去50年中一直在擴大。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時間財富與收入不平均數據庫,《世界不平均報告2018》


在1980年,美國收入最高的1%群體,他們的總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只有10%左右,而到2015年,這個比例超過了20%,幾乎翻了一番。


與此同時,收入最低的50%的群體,他們的總收入在國民收入的佔比變化則是完全相反的,從20%降到了12%左右。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當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背後的深層問題也浮出水面,極端的兩極分化被擺在了執政黨的面前:


  • 一方是佔大多數的普通民眾,但是他們手中掌握的財富寥寥。

  • 另一方是超級富有的極少數群體,但是他們手中的選票有限。

雙方的根本利益不可調和,美國的執政黨只能二選一,代表其中一方的利益。


顯然,在過去四年,美國的執政黨選擇了財閥,畢竟選舉的資金、招徠候選人的能力、活動的骨幹和組織的運行都需要資金不斷投入,作為交換,他們出臺的政策也越來越向財閥傾斜。


“蛋糕”只有那麼大,給一方切多了,另外一方得到的勢必就少了。


在投靠“金主”的同時他們又面臨一個困境:怎樣讓富人越來越富的同時,又贏得越來越窮的普通民眾的支持?


根植於巨大貧富差距的民主困境逐漸引起了極大關注,在今年出版的《推特治國》一書中,作者雅各布·哈克進行了深刻剖析,引起了極大反響。


譚主聯繫了哈克進行了一番探討,他把執政黨的解決方式總結為“財閥民粹主義”,既然在經濟利益上無法滿足普通民眾,那就用民粹主義調動他們的支持。


許多組織成為政黨的“基層代理人”,比如 “美國全國步槍協會(NRA)”。


在執政黨的支持下,全國步槍協會在全美不斷擴大擁槍權,隨著槍支擁有率的提高,全國步槍協會利用對槍支使用和安全教育的培訓職責建立了龐大的會員網絡和基層組織,目前,會員人數超過500萬人,相當於美國一箇中等規模的州,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培訓過程中,協會不斷宣傳持槍對於人身安全和自由的意義,選用的案例中非洲裔和拉丁裔美國人常常以施暴者的形象出現,故意營造出一種威脅感,而在威脅感下,人們更容易塑造身份認同。控槍和擁槍問題逐漸演變成了種族對抗問題。


選舉亂局背後:沒有贏家


而這些都被保守派政黨利用,成為平衡的砝碼,他們把普通民眾的注意力從巨大的貧富差距轉移到了種族、移民問題上,激發民粹主義,並通過在種族問題上和民眾保持一致來獲得支持。


過去四年,財閥民粹主義大行其道,隨著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執政黨並沒有直面問題,重新平衡利益分配,而是不斷轉移矛盾,進一步激發民粹主義。


不僅如此,他們甚至直接挑戰民主制度,特朗普競選團隊聲稱要在多州及最高法院發起法律訴訟,審查計票的手段就是最好的證明,美國的民主已經十分脆弱。


據媒體預測,今年美國的槍支銷售或將創下新的紀錄。為什麼?


大選前一天,《經濟學人》發佈了一項調查結果:


58%可能投票的選民認為,特朗普連任會引發大規模抗議;22%的人認為拜登獲勝很可能引發抗議。


數百萬美國人擔心大選將伴隨著暴亂和動盪,這也是財閥民粹主義帶來的惡果。


擺在新任總統和執政黨面前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對於美國民主的未來,雅各布·哈克表達了他的擔憂:



這一困境是否能得到解決?美國人還在等一個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