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選自:原創: 我是拾遺君 拾遺 昨天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拾遺物語

任正非將回歸常識做到了極致。

從今年1月份開始,

華為老總任正非,

先後接受了英國BBC、加拿大CTV、美國CNN、中央電視臺多家媒體的採訪。

在這幾次採訪中,

任正非發表了很多“真知灼見”,

震動了中國乃至全世界。

我們從中梳理了30條“洞見”,

並進行了粗淺的解讀,

希望能為您帶來一點小小啟發。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1.

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

——任正非說:不能說用華為產品就愛國,不用就是不愛國。華為產品只是商品,如果喜歡就用,不喜歡就不用,不要和政治掛鉤。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為什麼不能使用民粹主義?任正非說得一針見血:因為國家未來的前途在“開放”,民粹主義的思想會導致我們落後。

2.

不要罵美國企業,要罵就罵美國政客

——面對“斷供”,很多人都在罵美企。但任正非看得非常通透:美國是法制國家,企業不能不遵守法律。所以不要罵美國企業,要罵就罵美國政客。任正非牛就牛在——永遠不被反美情緒所左右,不僅能把憤怒和理智分開、把政治和商業分開、把愛國和商品分開,還能把美國和美國政客分開、把美國政客和美國企業分開。

3.

我們和美國有衝突,但最終還是要一起為人類做貢獻

——面對美國的無理打壓,任正非有句話說得超級漂亮:但最終,我們還是要在山頂上擁抱,一起為人類社會做貢獻的。任正非看到了“大勢”,他與特朗普相比,你說誰像商人誰像總統?

4.

中美貿易根本的問題是教育水平

——任正非強調:芯片問題,光砸錢不行,要砸數學家、砸物理學家。他的意思就是,中國要想提高競爭力,靠錢不行,得靠人才。人才從哪裡來?教育為國家輸送人才。所以,中美貿易戰的根本問題是教育水平。

5.

要和美國競爭,唯有提高教育

——任正非說,華為能達到今天的成就,在於吸引了700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120多名化學家、六七千名基礎研究的專家、六萬多名各類工程師……所以,我們國家要想跟西方競技,唯有踏踏實實振興教育。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6.

一個國家的強盛,是在小學教師的講臺上完成的

——任正非這句話,包含兩層意思:基礎教育是人才成長的起點;創新人才來自創新的基礎教育。

7.

教育是最廉價的國防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想的防線是一個國家最廉價和最有效的國防。”一個國家的強大,是由全體國民的文化素質決定的。

8.

振興教育不在房子,在於老師

——振興教育,最終要靠教師。只有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很好提升,才能吸引優秀人才投身教育,實現“用最優秀的人去培養更優秀的人”。

9.

盲目人口紅利化是錯誤的,生產方式將走向人工智能

——任正非舉了一個例子:“我們生產線,基本上是沒有人的,20秒鐘一部手機,從無到有基本上沒有什麼人,未來的生產線是完全自動化的。”任正非覺得:這個社會最終是要走向人工智能,所以如果現在還一味強調追求人口紅利,是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

10.

哪個國家有更好的機制、更開放的政策,哪個國家就會崛起成為最強大的國家

——任正非詳細解說了世界上兩次人才遷移浪潮。他為什麼要講這個?其實就是強調一個規律:哪個國家有更好的機制、更開放的政策,哪個國家就會崛起成為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任正非提醒:我們應該拿出政策來擁抱世界人才來中國創業。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11.

雷鋒精神是不可持續的

——這不是說“雷鋒的奉獻精神過時了”,而是在提醒:中國現在很多政策,不利於吸引頂級專家回國。光講愛國、奉獻沒用,我們必須得制定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也就是任正非說的:我們要創造一些外國科學家回國的路。

12.

我從來不支持“自主創新”這個詞

——中國一直都很強調自主創新,但任正非潑了一瓢冷水——完全依靠自主創新很難成功。老任為什麼這麼講?其實他是在講大勢——開放式創新正在取代封閉式創新,成為在全球配置創新資源的新範式。所以他說,不應關起門來自主創新,而應該擁抱世界、依靠全球創新——這樣才能縮短我們進入世界領先的進程。什麼都要自己做,除了農民,其他人不應該有這種想法。

13.

應把知識產權當成物權

——任正非其實就是想強調:知識產權法若是物權法的一部分,侵犯知識產權就是侵犯物權,這樣的環境有利於原創發明。我們應該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利於國家長遠發展的,而不是西方拿來卡我們的藉口。

14.

技術競爭是和平競爭

——雖然華為受到了打壓,但任正非始終堅信一點——技術競爭是和平競爭,只要產品做得好,別人最終還是無法拒絕與你合作。

15.

不被西方國家認同因為做得還不夠好

——任正非擁有超強的自省能力。他說,我們這些年,都是採取中國的思維方式去理解世界的格局、去揣測西方的意圖,所以西方會認為我們是在進攻,他們就急著把牆築厚築高。我們要解決在西方遇到的問題,首先要充分認識西方的價值觀,站在他們的立場去理解他們。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16.

市場經濟=客戶+貨源+法律

——關於什麼是市場經濟?任正非這樣論斷:一個就是客戶,一個就是貨源,中間的交易就是法律。很多人可能對這句話不是很感冒,但這句話抓住了市場經濟的根本——有規則條件下的自由交易。客戶代表市場,貨源代表產品或服務,法律代表規則。

17.

對客戶要有宗教般的虔誠

——有人問華為成功的秘訣,任正非說秘訣只有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很多企業學華為,只學到了表面,卻沒能堅守“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這個商業常識。你抱著自私自利走捷徑的視角看成功,永遠也學不了華為;你抱著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視角看成功,華為才能與你高度共振。

18.

實體經濟最緊要的就是一句話:誠信

——任正非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們沒有商道,商道就是要傷害別人。如果中小企業還提什麼商道,那就錯了。品牌的根本核心就是誠信。只要你誠信,你就可以活下去。我們的經驗說到底,就是一個誠信。

19.

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

——關於供給側改革,任正非說得很直白:“供給側改革的中心,就是提升產品的品質。提高質量的關鍵是要提高成本。低成本不可能有高質量。”中國製造之所以出了問題,就是因為瞄準低價的方向錯了,低價必然導致低質量,最後只能越做越低端,越做越沒有機會。

20.

讓所有競爭對手都有生存空間

——很多人不理解華為怎麼把手機價格做高了,其實這恰好體現了任正非的牛逼:我們不能把價格降低,降低以後,就把下面的公司全擠死了,就成為“西楚霸王”,最終也是要滅亡的,我們在向蘋果學習,永遠做一把大“傘”,讓下面小廠家都能活。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21.

過去產學研那種分工模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

——這個時代發展太快了,過去產學研那種分工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現在講究的全球化分工產學研。

22.

不懂戰略退卻的人,就不會戰略進攻

——任正非一直強調“有所為,必須有所不為”:不能在世界戰略領先的產品,就應該早點退出生命週期。

23.

一定要先有領袖再立項做產品,而不是產品立項了再找主管

——很多企業的發展思路是:先立項再找人。任正非的思路卻剛好相反:一定要先有領袖再立項做產品,而不是產品立項了再找主管,否則就是最大的錯誤。

24.

只為理想而奮鬥,不為金錢而奮鬥

——華為始終堅守一個原則:拒絕資本的進入。在大家都忙著上市的今天,華為為什麼還要拒絕資本呢?因為任正非覺得——資本貪婪的本性會破壞華為理想的實現。我們為理想而奮鬥,不為金錢而奮鬥。

25.

現實主義註定要衰落,理想主義必定有未來

——任正非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他想把華為培養成一棵理想主義的大樹。任正非有一個論斷:“我們是理想主義,谷歌也是理想主義,蘋果是現實主義,蘋果註定要衰落,而理想主義必定有未來。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26.

不應用行政來管理一個社會,而應用法律來管理社會

——任正非認為,一個成熟的社會,是不需要太多行政人員的,太多行政人員會造成老百姓生活的很大負擔。所以,不應用行政來管理一個社會,而應用法律來管理社會。

27.

主幹文化要管得很清晰很標準,但末端文化一定要開放

——華為公司為什麼現在既有序、又民主、還自由?任正非說,在於學習了兩個文化:一是向英國學習,把主幹文化(大制度)管得很清晰很標準;二是向美國學習,把末端文化搞得很開放,允許開放允許競爭,不把規範做得很細緻。

28.

不搞橫向平衡,只搞縱向突破

——很多企業都在搞橫向平衡,搞跨界發展,但華為卻始終堅守“縱向突破”——只做通信。任正非說過一句話:“華為就是一隻大烏龜,二十多年來,只知爬呀爬,全然沒看見路兩旁的鮮花,不被各種所謂的風口所左右,只傻傻地走自己的路。”正因為始終堅持縱向突破,華為才成了今天的華為。

29.

錢分好了,管理的一大半問題就解決了

——任正非有句名言:“錢給多了,不是人才也變人才。”華為為什麼能讓700多名數學家、800多名物理學家、6000多名基礎研究專家、60000多名專業工程師拼命工作?因為任正非把98.99%股權分給了他們。華為CFO孟晚舟說:“以前,我們是按學歷定薪。現在,我們是按價值定薪。牛人年薪也不封頂。你有多大雄心、有多大能力,我們就給多大的薪酬。”

30.

每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

——面對中美貿易戰,普通老百姓應該如何作為?任正非說得太好了,老老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就可以,“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了。我們這幾個把豆腐磨好,磨成好豆腐,你那幾個企業好好發豆芽,把豆芽做好……我們13億人民每個人做好一件事,拼起來就是偉大祖國。”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任正非2萬字訪談實錄,

這幾天為什麼火爆了整個中國?

一是任正非展現了極其難得的企業家格局。

把政治和商業分開,

把愛國和商品分開,

把憤怒和理智分開,

把美國和美國政客分開,

把美國政客和美國企業分開,

…………

任正非這幾次訪談,

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企業家難得的胸襟和格局,

而這種胸襟和格局,

正是當下中國發展極其稀缺的,

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

五嶽散人有句話說得特別好:

“任正非先生的格局之大,

比華為的企業規模還要大一個量級。

他的格局,厚植於普世價值,

足以映照一段歷史。”

二是任正非說出了“彌足珍貴的常識”。

比如,中美貿易根本的問題是教育水平。

比如,不能使用民粹主義,這是害國的。

比如,依靠自主創新很難成功。

任正非訪談為何能引起巨大反響?

因為他說的常識在這個時代是稀缺品,

很少被企業家這樣公開表達。

常識的迴歸,

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好在有任正非這樣的企業家,

能在關鍵時候教會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國,什麼又是敬重對手。

華為之所以能成功,

是因為守住了常識。

任正非之所以偉大,

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特別喜歡連嶽的一句話:

“企業家到了一定高度,

自然而然就成了教育家,

他除了能培養出企業家,

還能夠教化人心。”

任正非就是這樣的企業家。

我們都應該好好讀讀任正非訪談實錄,

因為在讓常識成為常識的路上,

只有一個任正非還遠遠不夠。

如果任正非很多觀點能夠成為全社會共識,

我們就會少摔很多跟斗、少走很多彎路。

而且,只有尊重常識、尊重人性,

中國才會產生十個乃至百個任正非。

喜歡,就給我一個“在看”

任正非的偉大,是尊重常識的偉大

文章已於2019-05-24修改

閱讀原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