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翼雲加碼數據中心 助力數字新基建

新基建自提出以來,一直持續高熱,特別是在新冠疫情所導致的經濟整體下行環境中,新基建的出現更像是一針穩定劑,讓全國各大企業化悲痛為力量,從寒冬走向了春天。

隨著疫情形勢逐漸向好,全國新一輪項目投資開工熱潮即將啟動。據不完全統計,24個省市區相繼公佈的未來項目投資規劃中,新基建相關投資金額達48.6萬億元。

中國電信作為全國最大的IDC服務提供商,夯實雲網基礎優勢,圍繞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中部地區等重點區域,積極推進大數據基地、創新孵化基地,數據中心、研發中心等一大批重點數據中心項目建設,用於保障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工業互聯網等新型應用和智慧城市、超算中心等需求。據瞭解,中國電信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中心已在廣州動工,項目總投資額達68.9億元。該數據中心將服務整個灣區的互聯網基礎設施。

數據中心從幕後走向臺前

數據中心從幕後走向臺前,這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IDC作為“新基建”七大領域之一,近年來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對此,中國電信雲計算公司總經理胡志強表示,數據中心作為信息高速公路的匯聚點,是數據、內容和算力的承載平臺,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國家戰略基礎設施,是數字經濟的新動能和新引擎,在抗擊疫情、恢復社會正常運轉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說,疫情發生之後,在線醫療服務平臺組織全國各地的醫生和專家展開在線問診、在線會診、心理諮詢等遠程服務;企業延遲復工,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雲視頻、雲會議助力政企機關順利復工復產;全國中小學開始“停課不停學”,“雲教學”覆蓋全國上千萬名中小學生;“宅家”生活導致看視頻、打遊戲等線上文化娛樂需求大幅增加……爆炸式增長的數據量,對算力、網絡傳輸都提出嚴峻的挑戰,而這些都必須依託“數據中心”這一重要的基礎設施來實現。

可以預見,隨著“新基建”的推進,雲計算服務部署提速,相關設備及服務需求激增,數據中心作為底層基礎設施有望持續增長,數據中心建設及擴容的步伐也會相應加快,勢必開啟新一輪增長期。

多巨頭爭鋒IDC

新基建離不開強大資本的支撐。從整個雲市場可以看出,阿里雲、騰訊雲、天翼雲、華為雲等新基建入局者無一不是擁有強硬資本、技術的行業巨頭。正如大潮退去後,我們才知道誰在裸泳;大潮湧上後,我們才知道誰有實力在這股浪潮中如魚得水。

根據3月24日中國電信發佈的2019年全年業績公告顯示,中國電信目前擁有315個雲資源池,位居中國混合雲市場第一,在全球運營商雲市場份額排名第一,IDC業務國內綜合排名第一。

如今,企業不再需要自建數據中心,可直接在線上購買雲資源。數據中心成為開放、公共的基礎設施,為越來越廣泛的用戶提供雲計算、人工智能、智聯網等技術服務。這也讓數據中心與雲計算的結合越來越緊密。在胡志強看來,數據中心資源已經成為每個雲計算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邊緣計算、雲計算、超級計算融合發展趨勢顯著,數字經濟、智能城市發展亟需數據中心與雲計算資源支撐。

面對“雲”化數據中心的發展趨勢,天翼雲的做法是——做強雲網能力,打造基於雲網融合的數字化平臺和開放的生態,最終實現一體化雲網基礎設施、一體化雲網產品和一體化雲網運營體系,賦能全社會向數字經濟轉型。

“通關”疫情大考

雲作為一個規模化的產業,需要相對集中建設,但對於每一個用戶來說,又需要盡在眼前、想用即用的雲資源。這也是天翼雲逐漸將數據中心佈局從全國節點、區域節點,分省節點到逐漸走向邊緣節點的重要原因及意義。而這個節點在5G時代,會隨著更多的邊緣計算的需求和能力進一步下沉,“也就是說,客戶在哪裡,我們就要把網絡接到哪裡,把算力存儲和智能接到哪裡。”

此次疫情期間,天翼雲的這一數據中心佈局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大作用。在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中因兩家醫院地處武漢郊區,附近的雲資源不足以支持所有系統上雲。對此,天翼雲依託“2+31+X”的雲網融合資源佈局,從武漢節點緊急劃撥一批專用服務器,滿足醫療專區使用,解決了燃眉之急。

據統計,天翼雲已經承載全國31省,超過7000家醫衛行業客戶,抗疫期間為醫療機構累計提供1萬餘核雲資源。中國電信研發的遠程醫療雲和影像雲平臺,已接入全國3662家醫療機構,影像存儲887T、檢查量1045萬人次、在線診斷量58萬人次。

如果說紮實的數據中心能力讓天翼雲順利通關此次疫情“大考”,那麼換個角度來看,此次疫情的爆發也讓更多的行業組織、投資機構,乃至普通消費者,認識到數據中心的重要性。隨之而來的井噴式上雲需求,也將進一步倒逼國內數據中心的“雲”化進程,助推數字中國的順利建設。


天翼雲加碼數據中心 助力數字新基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