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雲南科技成果運用與轉化情況如何?4月23日,省政協副主席徐彬帶領省政協教科衛體委、中國工程科技發展戰略雲南研究院以及部分科技界別的委員、專家組成調研組,就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開展調研。該課題被列為今年省政協的重點視察。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走進雲南農業大學,曲徑通幽,鳥語花香,交相輝映於盤龍江畔。調研組實地考察了雲南省動物基因編輯與體細胞克隆技術重點實驗室、雞文化博物館,瞭解科技成果轉化運用、創新平臺建設、科技人才培養等情況。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雲南農業大學是我省農科重點大學,學校立足雲南生物資源優勢,先後承擔了國際、國內各類科研項目3480餘項,獲得國際、國家及省部級獎勵455項。近年來,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目標和“三農”發展需求,致力於重大科學問題理論創新、產業關鍵技術研發、產學研相結合與農科教一體化的社會服務體系機制創新,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人才和智力支撐。

  “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產業應用,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專業、高效、完整的服務體系,是科技成果轉化或產業化的重要條件。”調研組聽取雲南農業大學關於馬鈴薯品種選育推廣、蔬菜產業發展等情況介紹後,對學校科研工作嚴謹,科研服務社會能力強,產學研結合緊密表示讚賞。

  讓人歎服的是,朱有勇院士團隊創建的農業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理論與技術,研究成果在國內大面積推廣應用累計達3.02億畝,突破作物品種單一化種植重大難題,成為世界上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成功典範。

  調研中,專家就加快科研成果落地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他們認為,科技成果轉化是科學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重要途徑。雲南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的支持,農大要繼續發揮行業院校優勢,加強人才培養,注重研究成果產業化和科研成果落地,堅持走“產學研”一體化道路,更為實在地推動雲南農業現代化發展。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科技界別委員提出,雲南農業大學要繼續關心、支持平臺和團隊建設,幫助他們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科研隊伍建設中的實際困難,注重加強環評審批工作,制定與周邊環境相互融合、協調發展的整體規劃,使平臺建設發揮出更好的社會效益,以科研優勢帶動產業發展。

  調研組還對冬季馬鈴薯優質高效技術體系、林下三七有機種植技術、普洱茶系列特色食品資源深加工等科技成果轉化情況進行深入瞭解。

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省政協調研科技成果運用和轉化情況記

在調研座談會上,徐彬指出,《雲南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今年3月30日已由雲南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並將於7月1日開始執行。在這一背景下,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將通過組織委員和專家調研和視察的方式,從“小切口”入手,梳理我省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形成視察報告,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為進一步促進我省科技成果運用與轉化建言獻策。

徐彬強調,雲南農業大學在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一直走在前例,轉化成果豐碩,經濟效益顯著,冬季馬鈴薯和林下三七的推廣種植就是很好的轉化實例,不僅為廣大農民增產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還培養帶動了一大批農民技術骨幹,為科技成果轉化助推脫貧攻堅做出重要成績。下一步,雲南農業大學要把科技成果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結合起來,探索科技成果轉化暢通渠道,為打破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里”、解放“鎖在櫃子裡”的科研成果作出有益嘗試,努力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和市場需求有機銜接。

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副主任黃玲、馬林奎、王雲月參加調研。


本報記者 李 芳 通訊員 張 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