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來樸園》

樸園位於平門人民路高長橋8號,1991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園址原為荒地,1932年為上海蛋商汪氏購得,建造宅園,佔地1萬平方米,造價10萬銀元。日偽時期,園被日軍軍官佔住。抗戰勝利後,又為國民黨軍隊駐紮。1953年,國家公路總局第三工程隊購得此園,開辦療養院,增建三層樓房一幢。1974年歸市衛生局,設防疫站。1985年曾整修假山。 樸園四周圍以花崗石牆,採用傳統造園佈局,以山水為主景,石包土假山,峰巒起伏,池架曲橋,聚分兼得。有四面廳、花廳、亭、廊等建築。花木茂盛,有白皮松、羅漢松、廣玉蘭、櫻花、杜鵑等。最為珍貴的是兩株地栽五針松,高約2米,生長健旺。

樸園是蘇州市文物保護名單上唯一的一座民國建築,也是這座古老城市最年輕的園林。經過整修與改造,現在樸園的身份是桃花塢木刻年畫博物館;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蘇州桃花塢民俗館。

1974年至2004年,蘇州市衛生防疫站(2001年組建疾控中心)在這個院子裡整整三十年,留下了這個單位的軌跡,也留下了太多的記憶,她們在這裡書寫了一部厚實的單位發展史。

單位置在園林裡,宛如世外桃園,當我們每天出入園林中的單位,是一種非常美好地享受,這裡,也留下了我們的記憶。

何時起?我們都在一個院子裡上班了,我沒有算過相處的時間有多長?磨合久了,相互增進了彼此間的瞭解、理解和包容,讓大家慢慢走近……

說不清楚緣分是什麼?說不清楚不同性格的人相處是什麼感覺?只是在離開這個院子的時候,才有了思念之情。

七十年代來這裡學習與工作的他(她)們,填補了文革時期公共衛生人才匱乏的空白。他們曾經是非常時期的中堅力量;部隊轉業的年輕人,努力學習,鑽研業務,成為那個時期,不可或缺的人才。

八十年代來這裡的你,充實了這個單位的新生力量,帶來了勃勃生機。

九十年代你來到了這個院子,帶領幹部職工探索前行。

從阿勒泰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在新的崗位,孜孜以求,盡心盡力。

世紀之交,臨危受命解困境,轉瞬之間十八載。

隨著那個健康教育機構,你一起回到了曾經屬於它的孃家,現在,我們屬於她管理與服務。

人生都有夢想……

天賦異稟,少女時代,就有報考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的機會,因為父母的原因,與之擦肩而過。上班的時候,常常代表單位參加系統的演出,小有名氣。退休後,先後參加了市裡的幾個合唱團,參加過市裡、省裡和國家級的比賽,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也曾亮相。鋼琴前,彈奏那首“人生夢幻”曲,沉浸在美好的時光裡。

去過農場,當過兵,青蔥歲月獻給了祖國。懷抱理想,在南京大學進修化學專業。或許是受老一輩人的影響,做事特別認真,無論是在檢驗科或工會、退管會,堅持原則,有一說一,絕不含糊。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同樣出生于軍人家庭,可能是跟著父母親走南闖北,她的適應能力特強,從來到單位那個科室工作,再到辦公室借調從事科研教育,展現了過人的睿智。

剛到這裡,富有魅力的你,在職工們面前,發揮了政治思想工作的優勢,凝聚力和號召力,宣傳與鼓動力等,淋漓盡致地展示,讓大家感受到黨組織的強大力量。

我記得,退休前的那幾年,你完成了新崗位的目標,單位檔案通過了等級考核與評定,拿回來了那一張證書與銅牌,應該說,沒有什麼遺憾了。

作為黨委書記,以履行職責為己重任,充分發揮了核心保障作用,這些年來,單位取得的每一個成果、每一份榮譽,每一點進步皆與你的努力與付出密不可分。不負眾望,勵志奮進,在中心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字如其人,這位美女,在藝術之路上努力探索,取得了令人敬佩的成績。

當我們離開那個院子的時候,不會留下什麼遺憾,因為每一個人,都在自己最美好的年華追逐夢想,無論你在這個院子的時間有多長,無論你的努力取得了多少進步,也無論經歷了多少磨礪和困惑,時間告訴我們,那都是發生在昨天的故事……

是這個院子,讓我們在一起共事,在這裡讓我們走到了一起,這大概就是緣分吧。

我們感受“緣來樸園”,更珍惜那一份友情,祝願老朋友們健康快樂!

《緣來樸園》


《緣來樸園》


《緣來樸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