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26日印度空襲巴境內目標,昨天巴軍又擊落印兩架戰機,眼看印巴衝突要持續升級,如若拋開他國干預因素,兩國爆發全面戰爭最後的勝利方會是印度,戰爭實際就是綜合國力的比拼!印度是當前全球GDP增速最快的主要經濟體,很多人都擔心未來更有人口紅利優勢的印度會構成中國極大的威脅甚至超越,但我認為可能性非常低,本文主要從教育、就業及科研投入角度來剖析一二。

(閱讀本文前可以補充一下 ,先了解下印度GDP的水分大,增速不靠譜的基本情況)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1)國民教育水平決定人口紅利的質量

不少人有這樣一個邏輯:谷歌、微軟、FB等美國頂尖企業印度裔高管數量顯著高於華裔>>>印度的精英教育發達>>>精英帶領印度GDP高速增長

這個邏輯的核心BUG就是印度裔他們是美國人而非印度人,是在給美國GDP做貢獻,而不是給印度GDP做貢獻,印度的精英教育更多像是在給歐美髮達國家輸出人才,被“奪取腦力”(中國也類似,但情況遠沒印度那麼糟糕),為什麼?印度缺乏的大規模受過基礎教育的普工去支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精英們縱然有天大的抱負也沒有良好的環境來施展,只能出走!​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而當前印度的文盲率還遠高於我國本世紀初(印度對文盲的定義模糊,估計水分也不小)......而這不能怪印度推行義務教育制度的執行力不力,只能說中國人的執行力簡直恐怖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粗入學率指的是 入學總人數(不考慮年齡) 與適齡入學人數 的比值。印度當前在高等、中等教育的粗入學率仍落後20個percent,乘以基數就是勞動力數量的直接差距,而質量的差距就更顯著了,可從中印兩國PISA國際測驗結果可見一斑。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印度想提升競爭力就必須快速提升公共教育支出,但進入本世紀以來從 公共教育支出/GDP 的比值上看,反而是中國不斷在提升,而印度卻在不斷下降!

(2)基礎教育在就業結構上的直觀反饋

印度GDP權重僅15%的農林牧漁業卻佔據了全國50%的勞動力

,而我國因基礎教育的大規模普及,使得勞動力向第二、第三產業的轉移效果顯著!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印度第三產業GDP權重高達60%+,卻僅佔全國30%的勞動力,也印證了其第一、第二產業生產效率的低下,第三產業GDP的水分也不小!

解放女性勞動力,這對社會的貢獻不言而喻,印度2015年女性15歲以上識字率官方僅63%(實際會更糟糕,印度除了嚴重的性別歧視外,有限的教育支出使得大量的學校基礎設施太差,缺乏公廁問題讓不少女性無法入學或順利完成學業),反饋到女性勞動參與率就是很難看的30%不到!​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教育對就業結構影響顯著,印度在教育投入的絕對值上本就與中國不在同一量級上,公共教育支出/GDP 反而與我國的差距越來越大,未來產業升級幾乎複製不了中國的效率,競爭力自然更會大打折扣!

(3)科研投入的差距

本世紀以來,我國在科研經費的投入近乎瘋狂,一躍成為和美國同一量級的科研大國,在眾多領域的技術突破+廉價勞動力帶來的製造成本優勢,使得國際競爭力飛速提升,從邏輯上講印度也能複製這條路線,但事與願違。

印度打得過巴鐵,但未來仍難惹得起中國

​印度在科研經費的投入並沒有顯著的提升,中印 R&D投入/GDP 比值反而從本世紀初的1.3拉開到2014年的2.5, 直觀的反饋就是專利申請量印度被拉開了2個數量級的差距,即便用全球公認含金量最高的PCT專利申請量來對比,2017年我國是4.88萬件,而印度僅0.16萬件。未來在工業4.0和AI變革下,印度當前的科研投入並不能帶來超預期的產出和競爭力,而快速膨脹的人口反而更大概率的成為印度的負擔!

看好印度無外乎兩個主要因素:一是人口紅利,二是西方民主制度,前者從教育和科研投入力度上看基本可以判定複製中國的這麼高效的進階歷程可能性微乎其微,後者則是其提升行政效率很大的阻礙因素,在工業化現代化未完成前而過早實行西方現代民主制度,往往會是個悲劇。

“中國GDP約是印度的5倍多,印度維持當前的GDP增速,即可在本世紀下葉反超中國GDP”的論斷顯然是屁股決定腦袋,印度對公共教育和科研經費投入受制於政治、經濟(尤其是溫飽不能解決)、宗教文化等諸多因素而掣肘,更是不斷被中國甩開,未來拿什麼賭競爭力來實現GDP反超中國呢!

更多精彩內容請搜索並關注我的公眾號:對數資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