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滑鐵盧一蹶不振,重傷元氣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段描述,以下為毛主席為延安《解放日報》所寫

斯大林格勒之戰,英美報紙比之為凡爾登戰役,“紅色凡爾登”之名已傳遍於世界。這個比擬並不適當。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戰,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凡爾登來,有性質的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即有許多人在這種時候還被德國的攻勢所迷惑,以為德國還有獲勝的可能。

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滑鐵盧一蹶不振,重傷元氣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於一九一八年冬,在一九一六年,德軍曾向法國要塞凡爾登舉行數度的進攻。當時德軍的戰役統帥是德國皇太子,投入戰鬥的力量是德軍的最精銳部分。當時的戰鬥是帶決戰性的。德軍猛攻不克,整個德奧土保陣線再也找不到出路,從此日益困難,眾叛親離,土崩瓦解,走到了最後的崩潰。然而當時英美法陣線方面,還沒有看出這種情況,以為德軍仍極強大,不知道自己的勝利已經快到面前。在戰爭中,又以攻擊斯大林格勒表現它自己的最後掙扎。在這個歷史的轉折點面前,全世界反法西斯陣線內的人們也有許多被法西斯的兇惡面孔所迷惑,看不出它的實質。

自這一戰終於勝利了。在這四十八天中,這個城市每天的勝負消息,緊繫著無數千萬、萬萬人民的呼吸,使他們憂愁,使他們歡樂。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在這四十八天中,世界人民的注視斯大林格勒,和去年十月間世界人民的注視莫斯科,其關心程度,是有過之無不及的。

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滑鐵盧一蹶不振,重傷元氣

二戰時,斯大林格勒戰役,對蘇德雙方都具有戰略意義,德國倘若戰敗,意味著德意志帝國陸軍最精銳的擔任主攻任務的第6集團軍將全軍覆沒,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必將重創德軍在東線的整個戰略部署。

而如果蘇軍戰勝圍剿斯大林格勒的德軍,則德國在蘇聯戰場上的整個進攻態勢必將嚴重受挫,在東線的持續勝利被徹底遏制,蘇軍將初步具備戰略反攻條件。

事實上,斯大林格勒戰役以德軍失敗蘇軍勝利而宣告結束,歷史教科書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此說法和結論,經得住歷史的嚴峻考驗。

此役,雙方都投入了坦克、榴彈炮等重裝集團軍,可謂地面部隊精銳齊出,空中都有戰轟機掩護,蘇海軍運輸船隊對戰爭的勝利也作出了巨大關係,冒著德國空軍的狂轟濫炸源源不斷地將蘇軍通過伏爾加河運抵斯大林格勒,保證城內始終有足夠的兵力與德軍展開血肉橫飛的殘酷巷戰,將德軍死死地釘在城內,無法有效突破市政府、醫院、銀行、電報大樓等標誌性建築。

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滑鐵盧一蹶不振,重傷元氣

斯大林格勒戰役自1942年7月17日打響,到1943年2月2日結束,蘇德雙方投入了數百萬的兵力,德軍一度攻入城內,展開逐街逐巷逐樓的爭奪戰,街道小巷高樓等反覆易手,不斷地拉鋸戰,整排整連整營整團的兵力,用不了多時都傷亡殆盡,斯大林格勒成了名副其實的戰場“絞肉機”。

戰役最激烈緊張時,蘇軍投入戰場上官兵的生命,是以每天每小時甚至每分鐘來計算,甚至一個步兵團長這般中級軍官都存活不過一星期,可見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殘酷,雙方死傷的慘重程度,為歷來戰役所罕見,市內幾乎沒有一幢完好無損的建築,到處都是殘垣斷壁、泥石瓦礫,滿目瘡痍,人間地獄。

1943年8月的庫爾斯克會戰之後,南方集團軍群一度面臨著更為嚴重的局面, 曼施坦因手上有75萬人左右的部隊,而他的正面則是蘇聯4個士氣高昂的方面軍,共220萬人。德軍一路邊打邊退雖然保住了實力,但也把戰線從哈爾科夫/羅斯托夫 一線撤到了烏克蘭俄羅斯邊界。忍無可忍的希特勒終於在1944年3月底撤了曼施坦因和克萊斯特的職位。 換上了樂意執行自己死守命令的將軍,失意的曼施坦因日後一定會慶幸,因為幾個月後,蘇聯在白俄羅斯地區展開“巴格拉季昂”行動,德軍一潰千里,自此蘇德戰場變成了單方面的虐殺。

此處我們引用大衛·格蘭茨的評價:“斯大林格勒戰役註定德軍無法贏得戰爭,庫爾斯克戰役註定蘇聯必然贏得戰爭。”

斯大林格勒一役後,德軍滑鐵盧一蹶不振,重傷元氣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扭轉了蘇德戰場的局勢,不僅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而且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歷史性轉折的主要標誌,蘇軍從此基本掌握戰略主動權,開始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和進攻。戰役的勝利,最關鍵是帶給了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巨大的精神鼓勵,強大的德國軍隊都能戰勝,不但對德國而且對日本和意大利的打擊也是非常沉重的,軸心國的首腦都極度震撼,不得不直面自身以及本國未來的命運。

綜上,斯大林格勒戰役,蘇德雙方投入了數百萬兵力,損失兵力不會少於300萬,特別是巷戰是人類有歷史記載以來最為殘酷,純碎成了戰場“絞肉機”,稱得上是二戰時期最慘烈的戰役。曼施坦因評價說斯大林格勒的損失是巨大的不可挽回的,但是德國並不是在此刻輸掉了戰爭,哈爾科夫反擊之後,前線出現了一個新的突出部—-庫爾斯克!如果可以趁勝包圍突出部的蘇軍主力, 德國或許可以抓住反敗為勝的最後機會。 但若不是斯大林格勒的慘敗,他們本可以掌握著進攻主導權,避免這種絕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