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自從寫了《武漢日記》,用現在流行的網絡語言來說,方方“出圈”了。她每更新一條微博,評論者、轉發者眾,其中,辱罵的聲音最大最響,而且是成批的、不間斷的。誰能想到,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作家知識分子早就不吃香的今天,一個被選入《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當代作家,一個小眾的嚴肅作家,竟然以這種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入普羅大眾的視線,在幾個月時間裡為各大媒體帶來鉅額流量,其互聯網影響力直逼勢頭正勁的各路網紅。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如果說2020年開年很魔幻,方方日記意外“走紅”引發輿論大戰更魔幻,我想任何一箇中文出身的或者任何一個對社會有基本常識的人,都不會覺得一個作家寫一點日記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倒是哪些追著方方不放,連綿不斷的辱罵恐嚇的聲音令人費解和不安。

梳理了一下網友批評/攻擊方方的理由,隨便列一列都有數十條:

  • 國內防控形勢非常好,全世界都在學習中國方案,方方卻只寫疫情中國家和政府做得不好的一面,對好的一面視而不見,現在又要在國外出版日記,這是給反華勢力遞刀子,是發國難財。
  • 方方忽視了抗疫中國家、政府、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志願者等各層面的努力和付出。
  • 日記裡記述的事情沒有經過作者本人親自驗證,全都是道聽途說,不足為信。日記裡還有明顯的造謠情節。
  • 方方是體制內作家,身居“高位”,卻幹著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孃的事情。方方長在中國,卻痛罵中國。
  • 日記裡充斥著陰暗負面的情緒,一味傳播負能量,說明方方本人心理陰暗。
  • 方方利用疫情吃人血饅頭,為自己撈取影響力和好處。
  • 方方雖然為弱勢群體說話,但是本人利用特權送侄女出武漢,名下有別墅有六套房,是特權階層。
  • 方方不接受批評,把反對她的聲音都扣上“極左”、“文革遺風”等帽子。
  • 方方出身“顯赫”,所以驕傲自負,個人利益至上,無視大是大非。方方還是紅衛兵出身,所以迫害別人有一手。

每一條“罪狀”看起來都很有道理,但是都不符合常識和邏輯。我覺得微博上反對方方和支持方方的有兩條微博最中肯,一是反對方方的環球時報的總編胡錫進在3月19日發表的看法,他說“方方代表了從民間個人不幸感知這個世界的視角,這樣的視角永遠都存在,而且它尤其是文學最生生不息的源泉。”國家、時代、大事件的宏大敘事下,個人的視角、個人的情緒也需要得到釋放和紓解,這也是作家存在的意義。胡總認為當局勢好起來之後,尤其是當全球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很多認識之後,“方方日記”就會逐漸變成一般的寫作。我覺得很有道理。一是微博ID為董董Mercurio的人從武漢人的角度現身說法,認為方方寫的都是真的,因為她親身經歷了方方日記裡寫的那些事情。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作為一個普通網友,我覺得對方方日記可以討論可以批評,但是這種討論和批評應該站在文學性的立場,而不是政治立場,更不應該上升為人身攻擊。如果在當今這個時代,還有作家因言獲罪,因為說了自己想說的而被輿論審判,那麼只能說明我們的文明文化還不夠包容強大,我們對於基本常識還是很偏離。

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

此話出自法國劇作家、啟蒙思想家博馬舍的《制費加羅的婚禮》,用在“方方日記”現象上很合適。很多人批評方方只看得到疫情中負面的現象,政府處理不及時的現象,某些官員懶政、瀆職的現象,但是看不到整個抗疫過程中國家、政府作出的努力,也看不到一大批醫護人員、基層工作人員、志願者、抗疫民眾的付出。這個看法是很沒有道理的。自從疫情發生後,所有的主流媒體,電視臺、報紙、網絡大部分都在報道正能量的東西,讚美的聲音是壓倒性的,不需要再多一個聲音。那麼方方的日記裡沒有讚美嘛,有的,不過她讚美的是疫情中普通人對生命的堅守,她只是沒有讚美政府、讚美官僚而已。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相反,她批評的是政府的失職行為,她要求追責,她批評叫人民感恩的官員,這有什麼錯呢?這是她作家的本質工作,揭露社會不公、黑暗的一面,反映體制、人性中不光明的一面,本來就是作家的分內之事,而且是一個有良知的作家的本能反應。只會對權力、官僚階層唱讚歌,那是御用文人的工作。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社會也好,一個政府也好,總是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指出這些問題,只會有利用於問題的解決,這是一個批評-改進的良性機制。反而是隻看光明面,忽視甚至掩蓋問題的行為,才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傷害。這是任何一個良性發展的社會應該有的基本共識。

反對方方的人其實犯了諱疾忌醫的錯。隱瞞疾患、掩耳盜鈴,下一次出現重大社會事件時怎麼辦?我們怎麼能科學判別,積極行動,快速組織,將傷害減少到最小呢?武漢這次疫情,很多人失去了生命,讓人扼腕嘆息,如果我們對早期疫情響應積極一點、行動早一點,是不是能挽救很多人呢?這些逝去的人們,不是冰冷的數字,是鮮活的生命,疫情雖然防控住了,但他們是永遠看不到了,這,不可惜嗎?這,不是巨大的犧牲嗎?

不要害怕批評,批評推動社會進步

方方批評的是誰呢,是瞞報的官員,是不作為的官員,政府由這些官員組成,也可以說方方在批評政府失職的地方,但是,這等於不愛國嗎?政府不等於國家,官員也不是國家的代言人,批評他們,不等於批評國家。恰恰相反,批評,才是愛國的表現。有批評才有進步,有批評問題才能引起重視得到解決,批評可以說是促進社會進步,讓國家變得強大的一大動力。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誰都知道一味的歌頌並不是愛國的表現,有些人一面歌頌國家一面暗地裡為自己撈取好處損公肥私,有些人表面上歌頌國家實則只會庸政懶政,有些人歌頌國家是因為他們是既得利益者,歌頌可以得到好處。口頭的歌頌誰不會呢?有一句古語叫“口惠而實不至”,嘴上說得好聽的人不一定做得也好。從古至今,有無數憂國憂民的詩人、作家、文臣武將,他們也批評政府批評政府裡的小人,他們難道不愛國嗎?放眼世界,哪個強大的國家裡只有歌頌的聲音而沒有批評的聲音呢?只允許一種聲音存在國家不可怕嗎?我們要警惕的就是這種思維啊。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回過頭來說,一個健康的文明的包容的國家,必然是各種聲音都可以發出來,能夠接受讚美,也能夠接受批評,它是國家強大的證明,也是這個國家文化強大的證明。一個害怕出現不和諧音的國家是脆弱的封閉的,在心理上是虛弱的不堪一擊的。

普通民眾的傷痛也需要被書寫

方方在日記裡寫了疫情期間各種普通人的情感和心理狀態,所以也引起了很多共鳴。疫情肆意的那兩個月,每天我們都能在網絡上看到各種絕望的求救信息,那是真實的聲音,也是無奈的聲音,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一個個去世卻無能為力,自己也有可能染病,那是什麼感覺?那是被全世界拋棄的絕望吧。即使不在疫區的人,每天看到這些信息,心裡是不是也十分難過感同身受?


方方日記為什麼能“出圈”?


記錄這些真實的傷痛何罪之有?那些用輕飄飄的話語把這些逝去的生命一筆帶過的人,有想過如果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承受嗎?那些十分愛國的人,嘴上說著多麼熱愛國家,但對自己的同胞毫無憐憫同情之心,覺得反映這些個人化的情感,給抗疫抹黑了,給國家抹黑了。在這些愛國者的眼裡,死去的這些人不過是數字而已,怎麼能跟壯麗的抗疫戰爭相比。他們對宏大敘事的愛好,讓他們忽視了最重要的人性,讓其愛國情感顯得十分膚淺和投機,甚至有媚俗的味道。愛一個國家,是不是要先愛自己的同胞呢?看見自己的同胞受難,即使做不了什麼,即使不能感同身受,別人露出傷心絕望情緒的時候,是不是沉默也很好而不是出來批評記錄這些傷痛的文章呢?

如果連作家都不能為一個個渺小的個體發聲,那麼他們去哪裡表達自己的憤懣、恐懼、傷心和淚水呢?個體的命運這麼不值得書寫嗎?文學還有存在的意義嗎?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還有存在的意義嗎?如果只是一味的宏大敘事,個人的、鮮活的、生動的東西沒有了,文學的生命力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呢?

下一次,如果不幸的事也落到那些鍵盤愛國者身上,他們會怎麼自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