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大事小事新鮮事,歐弟歐妹看世界

如果你曾經去過歐洲,你會發現以下場景太常見了:


下雨天當你慌亂地從包裡抽出傘,或者急於進店鋪躲雨時,

本地人戴著一頂禮帽,穿著一件風雨,若無其事繼續雨中漫步;

在烈日下無懼紫外線,擁抱陽光的都是歐洲人,

一眼望去,躲在遮陽傘下的全是熟悉的中國面孔。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為什麼歐洲人不管雨天還是晴天都不愛打傘呢?

傘不用來遮雨,而是彰顯尊貴

這要從傘在歐洲的歷史說起。在18世紀中期之前,傘並不作為遮風擋雨的工具,而是身份和權勢的象徵,是貴族的儀仗。只有教皇、教主和總督一類的人群才有資格使用傘。在當時,貴婦人出行的時候,奴僕會在其後撐傘,這是上流社會的標誌之一。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時至今日,世界上的一些君主和宗教領袖仍保留了這樣的傳統。比如泰國國王外出,後面有人為他打金色羅傘;日本的天皇在公開場合露面時,也總有一個持傘者陪同;羅馬教皇用的傘,更是華美之極;英國女王出行時兩側的巨傘儀仗更是凸顯出王室的尊貴和氣派。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直到1747年,雨傘才開始進入英國的千家萬戶。

一位名叫喬納斯·漢威(Jonas Hanway)的英國醫生帶回來一把傘,並開始在陰雨綿綿的倫敦街道上使用這種雨具,傘的實用性才開始被人們發掘。

不過當時,許多市民們對於喬納斯撐傘的舉動感到憤慨。面對異樣的眼光和冷嘲熱諷,作為一名理性又思想獨立的醫生,喬納斯·漢威(Jonas Hanway)不為所動,他認為在雨天撐傘有益於身體健康

雖然此後雨傘在日常生活中逐漸被使用,但是歐洲人骨子裡就沒有打傘的基因,在他們眼裡打傘這事兒是可有可無的。

狂風暴雨,打傘反而不便

不愛打傘的這一習慣和歐洲的氣候也有關係。歐洲的降雨大多是斷斷續續的,來得快去得也快。可能你還沒來得及從包裡掏出雨傘,雨勢已經漸止,大部分在室內躲一躲就過去了。

歐洲人不愛打傘的原因一方面是這裡氣候乾燥,淋溼了很快就幹。另一方面是因為,越過阿爾卑斯山而至的南風,或者是從北極吹來的北風都常年風力猛烈,許多時候即便打傘也起不到作用。

以英國為例,這個溼潤的海島國家,終年多雨。這種間歇性的陣雨,來去無常,再加上當狂風大作,傘也無能為力。因為,比大雨先來臨的,永遠是肆虐的妖風。風大雨大,雨傘難以控制。在這種氣候條件下,英國人打傘的概率就低了很多。所以英國人寧願在雨中飛奔,體驗自由暢快的感覺,在雨中安之若素,這才是紳士們的瀟灑風度。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很多歐洲人認為淋雨是在跟大自然親密接觸而且不覺得淋點雨是對健康的重大威脅,歐洲很多城市普遍多雨,降水頗豐,大雨小雨早已成為習慣,再加上環境整潔汙染少,因此人們很少打傘,一年四季盡情的享受著雨水的滋潤,而且也不會有泥水。

追求自然美,不擔心脫妝

在歐洲地區,尤其是日耳曼民族和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國家,大多數人更向往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白天不化妝出行的人隨處可見。

歐洲人追求自然舒適的打扮,服裝打扮也都非常隨意。也就是說,下雨時不用擔心脫妝、髮型混亂、西裝淋溼等,也是他們選擇不打傘的理由之一。

歐洲西部在盛行西行的影響下,形成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全年溫和溼潤,降水豐富,晴天相對較少。正因為歐洲人當地一年見陽光的機會很少,所以他們熱愛陽光,另外他們覺得古銅色的肌膚非常漂亮性感,所以歐洲有錢人有時間就去把身材練好,還有到沙灘把膚色曬成古銅色,整個社會的審美觀都是嚮往肌肉和古銅色肌膚,所以大多數歐洲年輕人也希望變成那樣。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體質健壯,習慣淋雨

歐洲人更注重通過積極運動來保持身體健康。而且歐洲地區戶外型人士居多,即便在惡劣天氣中騎自行車和跑步的也大有人在。所以不僅習慣了雨淋,更是享受雨淋時的快感。

想必大家都在電影中都看到過這樣的場景:一群歐美人在草地上相互追逐著用水管噴水;在水花四濺的遊樂園水上設施中滿身淋溼後仍然興高采烈。


歐洲人為什麼就是不打傘?不管雨多大,太陽多毒,和自然剛到底!


很多歐洲人小時候,他們的父母就不准他們打傘了,與中國的教育方式不同,歐洲的父母更有可能拉著孩子在雨中漫步。從小到大都是這麼過來的,那長大了也就不需要雨傘了,當自己有孩子的時候又這樣去教育孩子,這個傳統就這麼傳承下來了,所以可以理解為對於淋雨感冒早就有了抗體。

因此,歐洲人不喜歡打傘是受到了多方面的影響,今後如果您去到了歐洲,在街上看到雨天不打傘的外國人,可別覺得奇怪啦。

吸吸“歐”氣,帶你“洲”遊!此刻點關注,時刻有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