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多骂马保国,武者少知接化发

原创 单增昕

提起马保国,人们自然会想起“接化发”,似乎“接化发”就是马保国的标识符,好像“接化发”就是马保国的独创专利,其实在这方面大家真的理解错了,“接化发”乃是真正传武中的技法而绝非虚传,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够掌握而已。

对于搏斗而言,无非是进攻与防守的较量,功夫好的、境界高的能做到攻防一体、化打合一,“接化发”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运用。假如没有防守、不懂“接化”,那么功夫就变成了简单的互殴和对攻,其含金量将大打折扣,人们也完全没有必要四处寻访明师,只要把体能练好、多打架就足够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接化”的功夫是真实存在的,之所以承认的人不多,是因为能做到的人很少,这不仅与练功火候有关,更是取决于对功法技法的掌握,目前所谓的传武基本都是传统杂耍,如果练杂耍能做到“接化”就真成了怪事。

现代搏击类的防守主要是被动式的防守,而传统武术中的“接化”则主要属于主动式的防守,主动防守是为了争取主动,被动防守只能更加被动。同样的道理,在现代战争中各国争相研制拦截导弹,而不是以构筑防空掩体为主。

“接化”技术的基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速度,二是技巧,三是劲路。这三个方面既需要有明师指点,也需要有足够的悟性,还需要多练多体会,最后形成本能反应才能用于实战。假如速度达不到、技巧又不懂、劲路更谈不上,或者只能站在原地进行攻防,要想做到“接化发”岂不成了天方夜谭?

功夫就是强打弱、快打慢、活打僵,“接化”的运用也是相对而言的,不仅要看自己掌握的程度,而且要看对方的水平实力。“接化”的成功率也不是百分百,都有随机的成分。就像导弹对飞机和导弹进行拦截一样,有时需要发射2至3枚导弹才能拦截成功。拦截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则必须采用更先进的导弹才能胜任。

所以说,自己没见过的不代表不存在,自己做不到的未必别人也不会。什么是科学?发现了的东西才知道它是科学,自己没发现而别人发现的也是科学。在这方面切不可以自我为标准,切不可轻易否定一切。

不能因为有人骂马保国而彻底否定了“接化发”!

世人多骂马保国,武者少知接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