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我們常說,人就是要有尊嚴地活著。

那麼什麼是尊嚴?怎麼獲得尊嚴?

從字面上來看,尊嚴就是指受人尊敬的,不容侵犯的身份和地位。那麼檢驗這些尊貴身份的標準就是——錢。

或許有人會反駁,沒有錢的人也有尊嚴,我們承認這種說法的正確性,但它卻並非普遍適用。

李敖說過:“沒有錢,你會變得沒有獨來獨往的人格, 隨時被老闆、家庭、朋友等等這些社會因素宰割,甚至征服,因為你完全沒有抵抗力。”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從心理層面來說,一個沒有錢的人會整日為生計發愁,因此常常感到心情鬱悶。所謂“人窮志短”,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滿足,又何談偉大的目標,又如何顧及長遠的利益呢。

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下,能掙脫出的人物畢竟是少數,人沒有錢就沒有尊嚴的處境才是常態。

管窺心理

一個人越缺什麼,就會越把目光投向缺的物品上,造成了一種“管窺心理”。所謂“管窺”,就是通過一個管子看世界,目光所及之處都是這根管子裡的範圍,無法把眼光投向外部。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一個缺錢的人也是這樣,缺錢會讓他的視線範圍變窄,眼裡所見都是為了生存而做的準備,因而整個思維都會被固化,只能看見當下,缺乏對細節的把控已經對長遠未來的佈局。

對於底層的人來說,能平衡每月的開支已經是一件難事,還要花時間與精力去規劃與自己“關聯甚微”的未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更別提自我增值,小小世界裡的目光是遠遠不夠投向更廣世界的。

某著名企業家曾這樣說過:“沒有錢的時候談理性、談自尊、談真愛,就是矯情。”單純為了掙錢、擁有錢並不是每個人做事的初衷,但是錢的多少確實能作為衡量一個人努力程度的標準。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在電影《華爾街之狼》中,主人公喬丹的故事也令我感慨頗深。他是一位十分愛錢的人,為了擁有更多的錢,他深入華爾街,成為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華爾街,那是一個充滿奇蹟、充滿無限可能的地方,多少人在這裡起起伏伏,夢醒夢碎。

喬丹是一位聰明又幸運的人,雖然剛開始他的工作環境並不理想,但他並沒有因為眼前的環境就把目光鎖定在管內。

他對工作一直保持高度熱情,並且不斷充實自己,學習新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口才和溝通技巧,最後終於通過努力開了一間屬於自己的公司。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在公司裡,他開始用那些吸毒,賣藥丸的人做顧客的股票經紀人,因為過人的膽識異於常人的精準眼光,他的公司越做越大,吸引了很多有夢想的年輕人到來,並最終幫他們實現了夢想。

可惜,結局他因為違規操縱股市,牟取暴利入獄。

雖然他賺錢的方式有違常理,得不到大眾的認同,但是他的例子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人想當窮人,當窮人並不光彩。

做一個有錢人,就會有人源源不斷地向你示好,你會獲得一種滿足感,會獲得自尊。那種被人尊敬和認同的感覺,能讓自己在對自我進行評價時,打一個高分。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相反地,如果沒有錢,就難以獲得被認同的感覺,感受不到自我價值。

社會交換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並不是單純地付出而不求回報,我們會更喜歡接近那些能給我們更多好處的人,這些好處可以是愛、是信息、亦或是錢。

這種現象在社會心理學中被稱作“社會交換”。社會交換(Social Exchange)指我們在社會交往中,會將自己的付出和獲得的報酬進行分析,因為希望自己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能獲得更多的報酬,所以能提供最多報酬的人就是對我們吸引力最大的群體。

心理學:如果有一天,你沒錢了,你會發現你沒有一點尊嚴

人際交往的過程就是一個交換的過程,我們的最低追求就是平等,不希望自己是付出多的一方。一個沒有錢的人,很難做到對等交換,自然會被他人嫌棄,看不起。

據此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大家都愛攀附有錢人,一個有錢的人,因為能提供足夠的報酬,所以是充滿吸引力的,會擁有更多的追隨者。

但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錢,也就失去了吸引力,此時還有誰會對你畢恭畢敬呢?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