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中国如何继续繁荣四十年?


2019 年 5 月 15 日,美国特朗普总统签署行政命令,动用国家力量开启了对华为的制裁,除了不准许华为在美销售产品,也不允许美国公司出售芯片等零配件及服务给华为公司。而在此前此后相继被纳入制裁清单的还有中国的军工、无人a机、超级计算、安防、人工智能等一系列中国高科技公司。之后频繁出现了一些消息,称美国政府对在美的华裔科学家,尤其是与中国有密切学术项目往来的,都加强了监控和调查,甚至是明显的排挤和驱离。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2019 年 6 月的中国的高考,再一次掀起了话题。为什么数学考题难得让人崩溃?为什么作文命题竟然出现了"劳动"和"音乐"?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 高考——中国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2019 年 6 月 19 日,高考结束不到两周,朋友圈里好几位老师,不约而同的转发了同一篇文章。这是一个国字号重量级文件(注意:不是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 号。仔细研读下来,让人一惊。这里暂不评论,节选几段大家同看: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 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指导意见》(中国教育报记者 张劲松/摄)


上面这份重磅文件还没消化干净,间隔不到一个月,又一份国字号文件下发。而且是关系到更广泛民众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注意:依然不是教育部)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一位从教几十年的老教师问我:"新政看了吗?"我说:"看了。""终于下决心了!要变天了。"

这份文件虽然针对的是基础教育,但和前一份文件一样,把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综合实践、互动课堂、过程性评价……这些提了一个遍。而最牵动神经的就是这个" 17 条"。因为它,民办学校、学区房、学科培训机构、以及所谓的公办菜小、菜中的命运都可能发生巨大的改变。而每个适龄幼升小和小升初的家庭,都将陷入迷茫。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果不其然,政策一出,各路大V和媒体的报道和解读相继发布,有些省份甚至已经开始了政策落实。如果按照这个方向,以后幼升小和小升初,拼孩子的成分会降低,拼运气的成分会变大,"全民摇号"的时代,真的会来吗?


此份文件中,还提到了一段有关"加快家庭教育立法"的内容,去年3月,就有人大代表也正式提出了建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的提案。可以预期,这份法律的出台只是时间的问题。

同样在 2019 这个年份,中国启动了针对 46 个重点城市的垃圾分类;脱贫攻坚战进入了收尾阶段;全民健康的战役打响……这一年还没有完全过去,或许还有更多大新闻在等着我们,让 2019 注定精彩。


"要提高人口素质","要培养出自己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要孵化出原汁原味的创新驱动!"我们仿佛可以听到政策背后那急切的声音。


1782 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标志着世界工业化的开始。1953 年中国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中国工业化改造的起步。我们用 60 年追赶人家的 200 年,终于达到或者接近了后工业化时代的门口。可是兔子不会像童话里那样一直睡觉,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已经不加掩饰的表达了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而这个时候,突围的关键战略,就落在了教育的身上。因为进入后工业化和智能化社会后,大家核心竞争的就是"创新",就是"人才"!


再简单直白的说,前四十年,我们急切的需要把农民变成工人,所以我们只能倡导以培养产业工人为目的的普鲁士教育(标准化教学,标准化考试和选拔,标准化岗位);而未来四十年,我们要想在后工业化时代持续繁荣,就需要更多的创新科研人员工程师、高级技工、以及人工智能无法代替的那些岗位人才,而这些人必须是身心更健康,个体更独特性和创新工作能力更强的高素质工作者!所以我们需要强调素质教育,需要高质量育人!


从"人口"红利到"人口素质"红利。这是支撑中国再繁荣个四十年的关键因素,也是中国教育在未来几十年的社会使命和主基调。


基于这个主基调,教育资源的分配格局将发生改变,评估和选拔标准也将变革。就像四十年前改革开放初期一样,愿意主动拥抱变革的,会更早获益,墨守成规,理念陈旧的将越来越被动。只不过,前四十年没有拥抱变化我们失去的是经济上的收益,而教育上的"固执",我们败掉的可能是孩子的未来。


被误读的"素质教育"


相当一部分家长和老师,一谈到素质教育,就会想到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多学点运动,绘画、音乐,好像就提高了综合素质。

其实,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的误读。

什么样的人算是"高素质人口",又是什么决定了人的素质呢?在这里,我们提供一个一亩总结的维度,供大家参考:


第一,基因

基因决定的东西远比我们平时看到的多,一个人除了相貌之外,饮食习惯、疾病甚至性格都和基因有关,这是每一个人都无法回避的人口素质第一基石。每当我们责问为什么孩子不能超越父母的时候,往往忽视了正是我们给了他们基因上的烙印和枷锁。


第二,健康

事实上孩子的很多情智问题根源都是健康问题。不要以为大部分家庭具备经济条件,就养得好孩子。中国很多地方虽然已经生活优越,但婴儿喂养观念依然陈旧;很多新手妈妈照着书养孩子,不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导致很多因喂养不当引起的发育问题;更有很多家庭自身就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养出来的孩子怎么可能健康。


社会上关于儿童营养和疾病护理有关的知识,鱼龙混杂,以讹传讹,缺少系统和权威性。其实养育一个健康的人类,最朴素的道理就是在成长发育期(0-12 岁)吃好、睡好、运动好、心情好。只是怎样才算是"好",往往是主观而模糊的。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第三,人格

简单的说,这里的人格对一个人自我认知是否清晰,情绪是否稳定。思维模式、行为模式以及价值观,这些加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是他与世界相处的方式。这件事不太容易通过考试或者浅层交往所了解,但是却决定了这个人能否顺利的参与社会生活,也决定了这个人一生的幸福、快乐程度。


一个有严重人格缺陷的人,很难有大的人生成就,万一这样的人成了精英,那就是可怕的隐形社会炸弹。而现实中,大部分的人格缺陷问题都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原因。


第四,素养

提到这个词的地方很多,文学素养、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哲学素养、职业素养、音乐素养、阅读素养、信息素养……概括的说,当一个人在某个领域长期浸润、反复实践,那么他就更有可能具备这个领域的素养。比如,招聘一个和写作有关的职位,在两个同等条件面试者中,我们会挑选有大量阅读积累的应聘者;计算机系录取新生,成绩相同的情况下,已经有长期编程积累的孩子学起来事半功倍;钢琴比赛,往往得到大奖的不见得因为技术出众,而是因为音乐素养丰厚,弹奏乐曲能够有更好的情感传达。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 黄磊的教育观念备受网友推崇,是大家看到这套理念在黄多多身上展现出令人羡慕的实践效果


我们曾经和一些国外长大的朋友聊天,你会发现,无论她们当下的职业是什么,接受西方良好教育的孩子普遍具备多个领域的优秀素养,包括生活常识、文史常识、科学常识、艺术和音乐常识等多方面…相比之下,中国人即便学历不差,但谈吐上却自愧不如。


这些素养不仅让他们在本职工作上更有激情、更有想象力,还可以拥有更丰盈的人生,更容易跨界交流和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可以说,从能力教育上我们可以与西方一较高下,但在素养教育上,我们的体系是无力而残缺的。在西方,素养教育是全社会全方位的,阅读教育在这当中的作用尤为凸显。


第五,能力

理论上,高素质人才必定在某些方面能力很强。能力区别于素养的地方在于,它更聚焦在主观上完成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和效率。能力是可以从弱到强的被训练、被提升的。


如果我们把要完成的事情定义的灵活宽泛,那么对应的能力的训练就会更强调可迁移和灵活运用。比如:沟通表达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我们把事情定义的更为狭隘、具象,那么对应的能力训练就会强调可量化、可比较。比如:刷题能力、速算能力、记忆能力、作文能力……


所以,对能力的定义,考验的是人才培养者的需要和格局,也影响着能力培养的体系、方法、评估等一系列决策。这也就能够解释前面提到的国字号文件,从何而来。


第六,分数与光环

分数与光环其实就是一些"能力证明书"。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容易一下子展示给他人,所以为了更高效的选拔人才,现代社会发明了各种分数与光环。这是一个效率优先的解决方案,但不见得是品质最优解决方案。所以,作为精英教育的代表,美国超百所顶尖私立高中组成 MTC 联盟,替代原来的"高考"模型,用一个全新的学生评价系统——素养成绩单(Mastery Tran)来对学生进行评估,大学招生官看到的不是一次高考成绩加上一份申请材料,而是一个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旨,动态记录孩子四年来每一项学习情况的个人站点。


基因/健康/人格/素养/能力/分数与光环,相互作用,从低到高,层层发力,才有可能搭建起一个高素质人口的培养体系,所以它也可以帮助我们评估一个社会的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它还可以用来反思我们对自家孩子的养育,评价你遇到的一个人,试新职员,或者帮助我们甄别合作伙伴……毕竟,高度协作的现代文明,是由"人"构成的社会。


看透教育,不再焦虑


是不是以"素质教育"为纲了,就不再有激烈竞争了?放心,竞争只会更激烈、更复杂。不要忽视我们人口大国的基本国情,也不要小看延续几年"状元及第,光耀门楣"的学习传统,更不要小看中国两亿(据说到今年将达到 4.7 亿)中产阶级的"上进心"。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 热播电视剧《小欢喜》塑造了三对为孩子教育焦头烂额的家长,是绝大部分中国家庭的典型代表


其实,时代和社会只是在逼迫家长成长,逼迫教育体系成长,要长出更多的智慧,去面对"孩子是人,人是复杂的"这一基本事实。


作为家长,如果能够看透时代,看透教育,我们应该做的也无非就是从上面六个方面发力:

第一,换老婆/老公是来不及了,但是可以做到从基因层面反思孩子为什么一些事学的快,一些事学的慢,尝试理解和包容,没必要非和自己的基因"对着干",想明白孩子从何处来反而更容易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


第二,重视健康养育,给孩子一个和谐家庭。无论父母的学历和财力如何,我们都有能力给孩子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给他足够的陪伴,给他尊重,给他可口的食物,帮助他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疏导他的情绪,做孩子的坚强后盾。生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完整,人生已经不会失败,不会走偏,接下来只剩额外加分项拿到多少的问题。


第三,素养与能力,应该说这两个方面对家长智慧的考验最大,有的家长为了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去学乐器,结果是孩子钢琴十级之后再也不想碰琴。素养绝对不是逼出来的,而是潜移默化"泡"出来的,它也很难制定计划,量化测评。提升孩子某一些方面的素养,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就是给他氛围,给他时间,让他乐在其中。而被裹挟在滚滚向前的鸡娃大军里,很多父母不忍让孩子"浪费时间"在看不到效果的事情上,这往往是孩子素养教育失败的主因。


在能力培养上,家长经常显得没什么主心骨,本着缺啥补啥的心态,孩子害羞就赶紧报个口才班;孩子口语不好,赶紧找个老外练起来。就算我们填满孩子所有的日程表,也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培养所有能力。为了避免丢西瓜捡芝麻,这里推荐家长们用一种逆向思维思考问题——三十年后,具备哪些能力的人不会失业?


快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能够用很高效的方式从书本、资料、影音、交谈等多种媒介中快速抓取信息,综合运用,即便转行或者接触新领域,也能快速学习新知。

独立思考批判质疑的能力。——人工智能时代人云亦云的工作会最先被替代。质疑权威独立思考是学术创新的最基本素质。

积极表达与协作的能力。——不需要等到三十年后,积极表达与协作的能力,已经是创新型企业的必备技能。

动手创造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时代不需要纸上谈兵,只有真的解决了问题才算是创新,而在此过程中能够做到一步步,创意、规划、实施、测试、改进直至产出的优秀人才,一定不必担心失业问题。

至于分数和光环,这里面的确有"拼爹"的成分,也不得不搭上一些时间去争取。但其实素养和能力过硬的孩子,分数只是水到渠成。为了分数搭上全部的生活,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干瘪的空心人,实在是得不偿失的决定。极端追求分数的家庭背后往往是家长缺乏安全感或眼界阅历所致。


我们在做什么?

说这么多和一亩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我们只是想告诉所有关注和关心一亩的朋友,

我们不是旨在给孩子分数与光环的学科培训,

也做不到完全填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但我们看到了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看到了育人的本质,

也看到了中西社区教育对比之下,作为最重要的社会教育主阵地,

我国图书馆教育的荒芜现实。

更看到了西方通过阅读力教育所带来的巨大人才收益,以及国内中文分级阅读原创丛书的荒芜。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一亩童书馆


所以我们先建一亩童书馆,占地千平藏书四万

然后,挑战童书原创 《一亩中文分级阅读丛书》

规划12卷共计240本

配套开发"一亩阅读"私教App

独创一亩通识知识体系

一套中文自主阅读轻学习产品 ——《一亩宝盒》应运而生

让儿童自主学习,轻松爱上阅读,为未来创新力奠基


素质教育,终于要玩儿真的了!

经历三年的探索,一亩已经走出了比较成熟的阅读教育模型,

并欣喜的看到一波波孩子在这一小片土壤上开花结果,能力和素养双丰收!

虽然我们的声量有限,但我们很清楚一亩代表未来!

去年儿童节有个段子,

"如果现在的你穿越回到自己小时候,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点赞最高的回答是"劝父母早点买房。"


那么四十年后,同样的问题问给我们的孩子,

点赞最高的答案会是什么呢?

我们期待,与寻找"中文自主阅读"解决方案的你

不期而遇


关注一亩、了解一亩宝盒,可微信搜索公众号"一亩童书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