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关羽温酒斩华雄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描述了身为马弓手的关羽在汜水关挥刀斩华雄于马下的事迹。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华雄(?-190年),中国东汉末年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三国演义》中,华雄的出场颇为热闹。当时,各路诸侯起兵驻扎在洛阳城外,刘备也带领关羽、张飞和公孙瓒一同前往。各路诸侯推选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直抵汜水关挑战。当消息传到董卓帐下时,董卓颇为惊慌,急忙召集部下商议,吕布是第一个挺身而出的人,可是这时候,却出现了另外一个声音:“割鸡焉用牛刀?不劳温侯亲往。吾斩众诸侯首级,如探囊取物耳!”华雄就此闪亮登场。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影视剧中的华雄形象

华雄敢说这个话,自然是有自信和实力的。接下来第一个与他过招的就是十八路诸侯之一鲍信的弟弟鲍忠,带着三千人来抢关。但结果却是一照面就被华雄手起刀落、斩于马下。

第二个过招的,是大名鼎鼎的江东之虎孙坚。孙坚的手下,此时已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四员大将。华雄的副将胡轸出来应战,不大功夫就被程普给刺杀了。

眼看孙坚军队实力强劲,难以取胜,华雄便听取李肃建议,夜袭孙坚。恰好此时袁术怕孙坚攻破洛阳,夺得头功,就断了孙坚粮草。孙坚阵营不稳,被华雄偷袭,部下损失惨重,大将祖茂也为掩护孙坚逃走,让华雄斩杀。

第三个过招的,那就是袁术的手下俞涉了,没三个回合便被华雄给斩了。

第四个,则是冀州刺史韩馥的手下潘凤,提着大斧出去,没一阵功夫又被华雄给砍了。

连吃四场败仗,华雄的戏份不可谓不重,可他毕竟只是个陪衬。这时关云长便上场了,曹操递给他热酒一杯,云长只说了一句台词:“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只听得喊声大振,他便回来了,丢下华雄的人头,举起酒杯,其酒尚温。《三国演义》中赞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这一段演义中写得极其精彩,可背后的史实真是这样吗?

首先,演义说华雄的副将胡轸被程普刺杀。胡轸是谁?官拜东郡太守、实际的军职是大都护,手下都有谁呢?头一个便是吕布,第二个则是华雄。也就是说,胡轸实际上是吕布、华雄二人的上司。而且,胡轸也没阵亡在与孙坚的战事中,他一直活到了192年。那时华雄早就死了,董卓也死了,是王允与李傕在长安城下对阵,胡轸和当时的另一员名将徐荣一起出去对付李傕,结果是徐荣战死,胡轸却反水,与李傕合兵反攻长安。

所以,胡轸不可能死在汜水关下。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胡轸动漫形象

其次,演义中又说华雄斩了鲍忠等一番武将,自然这就纯属演义小说“三分虚构”的部分了,不管是鲍忠,还是俞涉、潘凤,都子虚乌有。唯一真实存在的便是祖茂,但史实中,与祖茂对敌的是董卓,却不是华雄,并且从《三国志》中看,祖茂似乎也并未在这场战役中阵亡。

所以,华雄其实并没有什么出色的战绩。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影视剧中的祖茂形象

最后,那就是关羽了,但是这个事情呢,是没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当时公孙瓒还在幽州,并没有前来会合。并且刘备这时还没有依附公孙瓒,怎么会随公孙瓒前来呢?所以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的年初,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的时候,刘备大约还在下密为县丞,或在高唐为县尉、县令,并没有在洛阳外围的前线上,关羽是不可能出现在那里斩华雄的。

实际上,一切只是戏份而已。唯一的真实之处,那就是华雄死了,和演义恰好相反,他没有打败孙坚,反而是被孙坚打败了。为什么华雄会死呢?不是因为曹操的温酒,而是因为董卓军队的大都护胡轸和大将吕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孙坚发现了这个机会之后,立刻发动了进攻。董卓的军队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进而大败亏输。胡轸当场被孙坚斩杀,吕布依靠武力杀出重围,随后逃回了洛阳。最倒霉的就是华雄,华雄是董卓的都督,在撤退途中被俘。华雄被孙坚擒获以后,曾试图逃跑,但随后被孙坚斩杀。

三国经典一幕:温酒斩华雄,真的是关羽所为吗?

影视剧中的孙坚形象

所以说华雄的死和关羽没有任何关系,温酒斩华雄不过是罗贯中的杜撰而已。而《三国演义》把华雄描写的如此厉害,仅是一种衬托的手法,不过是为了说明关羽更加厉害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