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舉報奧克斯,這麼精彩的見義勇為,居然被網友理解為“黑對手

不是特別能理解:網友們都是怎麼思考的。

公眾號“呦呦鹿鳴”寫了一篇支持格力舉報的文章,下面立刻有人留言說:你收了格力多少錢?想起來我寫京東,也有人問,我收了別人多少錢?

劣幣驅逐良幣,往往是因為監管不到位,競爭不徹底,用戶反抗無力。這時,我們應該支持每一個起來抗爭的人,起來抗爭的企業。當我們每做一件事的時候,我們都不僅僅看到得利的一面,還要看到其中能讓我們思考的一面,能讓社會變化的一面。

格力這麼做肯定是有自己的目的的,但是,它這麼做是否有利於整個社會?是否有利於幾百萬的消費者?這個做法本身是否有問題?如果低於國家強制標準,這就是“見義勇為”。當年“三聚氰胺”大家都不收錢都不說話,多少老百姓的孩子遭殃了?現在有人出來替大家說話,大家的表現又是什麼呢?不問對錯是非,直接扣帽子黑格力可還行?當有人替你說話,而你都冷嘲熱諷的時候,最後好企業沒有了,也不會再有人替你說話了。

“你收了xx多少錢”這句話本身,就意味著一切都是利益的交換。如果你說了某人的好話,一定是背後收了錢;如果你說了某人的壞話,一定是收了競爭對手的黑錢。導致現在的PR行業,遇到任何問題,都避而不答問題是否屬實,轉頭就說這是“被黑了”。

這個套路之所以管用,是因為諸多網友願意這麼理解——這其實也是最大的悲哀。正如蘋果CEO庫克所說,他“非常擔心人們會像機器一樣思考,而不是機器像人一樣思考”。現在,我們大家就是這樣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把任何複雜的問題簡單化,諸如你的文章寫了某人好,就是軟文;某人壞,就是黑文;不好不壞,就是沒營養的廢話。

同時,還會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比如,明明舉報奧克斯這件事應該關注的是,奧克斯被舉報的問題是否成立,卻關注其他的;明明你應該看京東的問題是否存在,卻關注其他的;我2009年的時候說,現在是買房的最佳時機,並說明了我的分析。讀者看得時候可以思辨,有道理就買房,沒道理就不買。可是大家偏不,大家一定要說:你是房地產商的臭走狗!房地產商給了你多少錢?你的良心呢?房價暴漲以後,我忍不住回去回覆:我只是希望咱們老百姓能抓住這樣的窗口期,你們可以思考可以決策,為啥就一句“開發商走狗”了事?“開發商走狗”不過是發文沒能得到認同,但你們損失的是房子和機會啊。——就像今天的格力,罵格力什麼618大戰提前開打,當然是容易的,要不然也會趕上雙十一、春節,但是有沒有想到,這個公開叫板,其實是中國當下商業社會最需要的、最重要的秩序重建?企業願意挺身而出,說明自身能經得起考驗和錘打;企業是通過產品質量來舉報和叫板,這是對用戶最大的負責;一切都是最公開的行為,這說明背後不可能存在任何貓膩。

而且這個背後的風險,格力董小姐董明珠不可能不知道:在中國,這不僅涉及到企業,而且還可能涉及到地方稅收和地方干預,這樣的舉報等於把問題公開化,也沒有了潛規則。

但我想,這也恰恰是董小姐厲害的地方,她還是決定要去“趟雷”,冒著風險去恢復市場秩序,如果這個趨勢蔚然成風,企業都是市場中拼市場拼質量,那才是中國消費者的福音;如果這次舉報失敗,那麼中國優秀的企業家將徹底失去良好的生存環境——要麼大家一起“比下限”,要麼被大眾指責昂貴的小眾產品(因為正品的價格比劣質品貴太多了)。

但是,在這麼決絕的時刻,在這麼危險的時刻,在這麼重要的時刻,一眾網友(不知道是全部網友的真實反應,還是一眾水軍的做法)卻讓人心涼半截。所以,我也希望更多的網友、專家、用戶、學者和媒體人,能夠真的站在淨化市場、維護市場的角度,替格力這個行為說句話——不是替格力說句話——而是支持市場舉報,只是查明真相——這原本是媒體人的責任,現在卻不得不由企業來做了。

支持市場化的舉報,才能避免整個行業都壞到骨子裡,就像租房市場的甲醛房、市場上的甲醛車,整個行業的壞,所依仗的,不過是大眾對真相的不支持、不理解、不在乎。所以,等到自己遇到問題想要發聲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支持者。

格力可能會犯錯,也肯定有不為人知的一面,但這件事沒錯,希望大家能支持,並且聲援董小姐。

(悲催的是,我還沒有收過軟文的錢,如果能寫軟文賺錢,恐怕我就不會如此無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