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劍原創」關於格力與奧克斯的輿情戰爭分析(二)

6月10日,格力與奧克斯的攻防戰可以稱為第一個回合,筆者認為奧斯克在這一回閤中避重就輕、四兩撥千金的聲明,在輿情應對層面是非常得體的。

格力戰略、戰術、戰役上的最大敗筆就是把自己陷進去衝鋒,而不是把自己摘出來觀戰。如果真的有消費者向格力投訴奧克斯的質量問題,格力最聰明的做法就是認真“建議”他們到各自相應市監局去投訴,然後格力“默默”收集這些事例,織成一張圍獵奧克斯的“消費者負面投訴”,再以為證行業清白為由,請求市監總局既查自身,也查奧克斯,響應消費者訴求。這樣自己就摘出來了,為行業清白代言,既給對方實錘,又彰顯行業擔當,立於不敗之地。即使格力自身有那麼一兩批次產品不合格,反而可以贏得“光明磊落、勇於擔當”的正面形象。現在啥形象?!

格力再有鐵證,以競爭對手的身份作為投訴主體,不合理;自己衝鋒陷陣,形如孤注一擲,無論成敗,再無全功,不合適;以自己的實驗室給出的檢測作依據,不合情。為公眾利益代言?為自身商業利益衝鋒?黃泥巴掉褲襠裡,不是屎也是屎。就算檯面上贏了,奧克斯可以採取召回那些批次的產品、及時反省致歉等得體應對,小輸一陣罷了,但這種試圖用非市場競爭手段從KO對手的做法,會造成很壞的商業形象;輸了就更不必說,直接成了奧克斯上位的階梯。贏則小獲,輸則大敗,如此博弈,豈非不智之極?!

反觀奧克斯的軟回應,確實有攪混水的動機,但這也正是一種高明。如果按照“見招拆招”的策略,那就太被動了,會完全被格力牽著鼻子走。這樣格力的實錘,就錘到奧克斯的命門上了。相反,奧利斯用迂迴的、非正面的軟性反擊,以四兩撥千斤的技巧將格力的兇猛錘擊完全卸力。即使最後奧利斯真的輸了,但輸陣也不輸人。打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這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蘇德戰爭。格力就像德國,向蘇聯發起了“閃電戰”,希望速戰速決;奧克斯就像蘇聯,採取“莫斯科保衛戰”,迂迴、拖延、反擊,以空間換時間。

奧克斯如果正面的“見招拆招”,那才是愚蠢。格力難道無懈可擊?把時間線拉長,對奧克斯最有利。不僅自身可以贏得反擊的時間和空間,而且還可以爭取更多盟友,在時間軸上開闢更多反擊的戰場,形成“群狼噬虎”的格局,讓格力疲於奔命,將格力拉下神壇。

所以,格力與奧克斯的這場攻防大戲,我使用了“輿情戰爭”這個詞,這將為今後互聯網時代商業大戰提供了一個經典案例。如果雙方的攻防按照這種趨勢演進,那麼我預測,這場輿情戰爭的最後結果就是:“格力一地雞毛,奧克斯明虧實盈”。“盈”不是“贏”,而是說奧克斯將會收穫更多。到目前為止,拋開質量真相,我認為奧克斯的回應至少是“不輸人”,是否“輸陣”,就看格力的“實錘”有多少分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