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 彈 一 星,唐 捷

兩 彈 一 星,唐 捷

左二為唐凱將軍

兩 彈 一 星

唐 捷

1958年春節剛過,經陳賡推薦,哈軍工工程兵系主任唐凱調入北京,任工程兵特種工程設計院院長兼政委,配合陳士榘抓“兩彈”試驗場的基建。唐凱接到軍委一個電話就匆匆上車。他調入北京幹什麼,連夫人鄒光也不知道。因為他離開哈軍工,半年多才來信。當陳賡和七科教授們坐在老槐樹下乘涼的時候,滿臉沙塵的唐凱正在大漠深處的帳篷裡忙碌著。他和陳士榘等人考察羅布泊地區已有月餘了。在哈軍工參加“兩彈上天任務的眾多英模人物裡,唐凱將軍是踏足大漠第一人。

調來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系主任唐凱像往年一樣開始籌劃新學年的教學準備工作。這天上午,忽然接到陳賡院長的電話,讓他立刻到院長辦公室去一趟。

陳賡見到唐凱,開門見山地說:“唐凱同志,我接到總政治部通知,軍委命令你速去北京接受新任務。你趕快把系裡的工作交代一下,馬上出發吧!”

他隻身急如星火地趕到北京,未有片刻耽擱,馬上去總政治部找到了徐立清副主任。徐立清副主任爽快地對他說:“軍委黃克誠秘書長找你談話,新的任務由他交代。你馬上去找他吧。”唐凱於是立即前往軍委辦公廳所在地。

黃克誠已經在辦公室等候他了。一見面,照例也是直奔主題。黃克誠說:“唐凱同志,你來得很快啊,任務是急了些,恐怕一些自己的事情都來不及處理了。但是,我們不得不這樣做,時間不等人吶”.他那濃重的湖南口音唐凱在解放戰爭中就十分熟悉,聽起來很是親切。唐凱忍不住問:“秘書長,到底是什麼任務啊?”黃克誠笑笑,說:“你還是當年的老樣子,一聽到有任務就坐不住。”他的表情漸漸嚴肅起來:“1956年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的講話你早就曉得了,那次講話之後,我們的工作便一直沒有停止,現在眉目越來越清楚了。根據毛主席講話的精神和周恩來總理、李富春、陳毅、聶榮臻副總理主持訂製的‘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遠景發展規劃(草案)’的要求,中央軍委根據我國導彈、原子彈研製發展的情況,決定建設導彈、原子彈試驗靶場,組建一個特種工程指揮部。這個指揮部由工程兵司令員陳士榘同志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士榘同志和總政治部、總幹部部建議調你來指揮部工作。我們覺得你很合適,所以就這麼決定了。這是一件新的工作,我們都不懂,蘇聯幫助我們,合作完成。這項任務非常重要,時間要求得很急,同時要絕對保密。想你能圓滿完成這項重大的任務,這是很光榮的任務。”3月8日,唐凱到軍委工程兵找陳士榘報到。陳司令員熱情歡迎他的到來,對他們能夠合作共事十分高興。他當即宣佈唐凱為勘察委員會的成員,但是沒有談具體的任務。陳士榘說:“你先好好準備一下,只有兩天時間,然後跟我一起到西北去勘察選點。”

兩天後,3月11日,一支由高級軍官和中蘇兩國專家組成的二十幾人的隊伍在北京神秘地登上火車,人不知鬼不覺地向祖國的西域駛去。這支隊伍由陳士榘司令員帶領,親人勘察委員會主任,成員中除了唐凱,還有通信兵部副主任江文,一機部第四設計院院長李兆翔等人。

在考察隊的所有人員中,只有將軍們最清楚自己的使命真相。毛主席對從美國回來的科學家錢學森說:我們做窩,你們下蛋(彈)——此時,他們正是在完成著找“窩”的使命。

他們很是自豪自己在做著前人從未做過的事情,他們的工作決定這件事情最終在我國的哪個地區做更合適。要在巨大的軍用地圖上標出最準確的座標,需要腳踏實地地丈量腳下的土地,將軍們必須得到一手情況。他們有時乘坐吉普車在沙礫中顛簸,在茫茫的戈壁中根本沒有路,被後人們不斷描繪的“搓板路”是他們在決策之後由工程兵部隊開出來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是路。有時候,將軍們又一同乘坐小型飛機騰上藍天,在未來的基地空域裡一圈圈地盤旋。

原子彈,當時只是在世界上一部分人的幻想中和另一部分人的噩夢裡,而真正將它擺放在中國的國土上,卻是從這些人開始……

他們在河西走廊和新疆羅布泊地區反覆斟酌著,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決定將我國第一個導彈基地設在甘肅酒泉以北地區,而將原子彈靶場設在我國新疆廣袤的無人地帶羅布泊地區。

特種工程指揮部的將軍們在反覆比較和論證的基礎上,在大戈壁裡開始擬製向中央軍委的勘察定點報告。

1958年3月23日,在西北勘察現場被狂躁的戈壁風吹得鼓起的帳篷裡,陳士榘司令員向將軍們宣佈中央軍委的任命書:任命唐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特種工程設計院院長兼政治委員。

歷史將如此沉重的擔子放在了唐凱的肩上。

4月10日,唐凱回到了北京,當天便與陳士榘等人一起向黃克誠秘書長做了更加詳盡的彙報。軍委的工作效率相當驚人,第二天黃克誠便將任務下達了:中央軍委決定中國第一座導彈試驗場由特種工程指揮部負責組織設計施工。

4月14日,軍委工程兵國防工程設計院正式成立,為了便於工作,對外稱作軍委特種工程設計院。唐凱再次投入了晝夜不分的忙碌之中。一方面,他要與新任命的其他院領導一起抓設計院的組建工作;另一方面,還要親自掛帥落實導彈試驗場的設計工作。

這是一次挑戰——對唐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挑戰。需要由他協調的部門遍及國家和軍隊十幾個重要單位,其中有三機部第四設計院、水電部設計院、鐵道兵、通信兵部、總後營房部、空軍修建部、海軍工程部、地質部、總參測繪局、軍事科學院等,除此之外,還有蘇聯專家。1958年9月15日,蘇方派出了以烏斯為組長、貝拉耶夫為副組長的蘇聯6個設計院的40多位專家組成的龐大專家組——位於新北京西郊的他所在的辦公大院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神秘指揮部,每天走馬燈似的進出各種車輛——吉斯,吉姆,伏爾加,華沙,嘎司69吉普和美式吉普——戒備森嚴,人們行色匆匆,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被信任和榮譽激發出由衷的自豪感。你不需要對任何人進行鞭策和要求,每個人都在恪盡職守,將他下達的指令快速地變為曲線、變為藍圖……

正是在這一段時間裡,唐凱與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錢學森多次到特種工程設計院來指導設計工作,唐凱兩次在家裡設便宴招待這位科學家,他們之間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合作得十分愉快。錢學森不但在具體的工程設計上,而且在設計院的建設上提出了許多好的建議,唐凱每每洗耳恭聽,並且有效地將其融入正在開展的工作中。

著名的政治家和科學家郭沫若先生也是在這個時候走進了唐凱的生活。

起初,特種工程設計院被定點在北京玉泉路19號院,這是一個像花園一般美麗的大院,過去是專供外國留學生學習居住的東方大學的校址。1958年8月,郭沫若先生奉命創辦中國科技大學,正在四處尋找理想的校址,他的目光停留在了這個大院上,覺得這個院子很適合辦學。但是他發現大院已經搬入了軍人,一打聽,是新建的軍委特種工程設計院正在建院。他輾轉得知這個院的院長唐凱少將是個一貫顧全大局、很好說話的領導,便想商量與他調換一下地方。他的時間是9月1日開學,眼看著沒有幾天了,他很著急,也不曉得唐凱會不會答應。他請張勁夫同志陪同前往拜訪唐凱,來到設計院大門口時,見唐凱少將已經在門口恭候,見到郭沫若,唐凱爽快地先開了口,說:“郭老的意思我完全明白,我們將這個院子支援給中國科技大學,保證在一週內搬家,絕不會耽誤開學的。”郭沫若和張勁夫都很感動,覺得這位將軍的風格真高尚。唐凱說到做到,馬上組織搬家。這無疑給正在緊張進行特種工程設計準備的工作增添了許多麻煩,唐凱向同志們講清了搬家是為了給未來的科技大學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科大與我們的工作從實質上講是一樣的重要,都關係到國家的強大,科學的發展……在他的指揮下,一週之後,大院便騰了出來,科技大學從無到有,在短暫的時間裡順利完成了開學準備,在政治學院的大禮堂舉行了隆重的開學典禮,國務院的幾位副總理出席了大會。

1960年1月5日上午9時是個令人終生難忘的時刻,我國第一枚導彈在他們設計施工的場地上發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15時,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他們建造的鐵塔上準時起爆。這是中國人向全世界發出的一聲強有力的吶喊,這喊聲,讓國人揚眉吐氣,令全球舉世皆驚,唐凱和戰友們再次淌下了幸福的淚花。

特種工程設計院從建立的一開始起便成為我國一系列尖端武器的助產士和保護神,他們的設計任務主要服務於國防科工委和第二炮兵以及空軍等各種重要戰略工程,在保證完成這些特種工程設計的同時,他們還出色完成了重要的首腦工程的勘察設計任務。唐凱領導人們所從事的事業無論在那時還是現在,都堪稱是一個無名英雄的事業。人們也許永遠無法瞭解其中的細枝末節,然而,正是這些細枝末節卻關乎著中國在未來戰中的命運。祖國將他們放在這個位置上,體現著對他們的最高信任和信託,對於這一點,唐凱不僅自己心如明鏡,而且不時地用它來教育大家,激發同志們對自己職業的神聖意識和自豪感,從而更加加強對於偉大事業的責任心。

1966年4月,他被任命為軍委工程兵副司令員兼設計院院長,仍然分管工程兵的科研設計工作。

唐凱為國防科研事業苦心孤詣的工作,面對著10年設計院的經歷有兩個感受永志難忘:其一是當年面對蘇聯撕毀協議、撤走專家的巨大壓力和三年自然災害造成的困難,他們沒有屈服,而是勇敢地承接了歷史的使命,圓滿地完成了中央軍委賦予的艱苦而複雜的特種工程科研設計任務;其二是在10年的政治風雨和複雜的科研實踐中,培養和造就了一支專業技術齊全、敢於拼搏、勇挑重擔。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的科技幹部隊伍。這支隊伍是他的驕傲,因為他曉得在他們的身上寄託著軍隊的未來。他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著這支隊伍,哪怕是在後來為了保護她而使自己陷於厄運之中也義無反顧。

唐凱的命運從建國起便與科學緊緊聯繫在了一起,這是他作為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與其他許多戰友所不同的地方。在領導知識分子為國防現代化而奮鬥的進程中,這種特定的身份給予他的是更加嚴密的科學的頭腦,是對真理不懈追求的信心與勇氣,在這種追求中,他與他的部屬們相得益彰——他善於從年輕人身上汲取自己需要的東西,轉而又服務於事業;年輕人為自己有這樣開明知人的領導而感到欣慰,他們從他身上得到的是人生奮進的意志力,這意志轉而又化作巨大的工作熱情……

幾乎沒有人不知道院長右腕上的秘密——說它是秘密是因為自從建國以後,坐定了江山,唐凱便很少將那枚斧頭鐮刀的烙印把示於人了,好像斧頭和鐮刀的標誌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需要像從前那樣刻骨銘心地提醒了——但是每到陌生的地方,總有年輕人向他提出疑問,要求一睹那枚早年的印記。

它仍能感動人們……

(唐捷系唐凱將軍的小女兒)

兩 彈 一 星,唐 捷

地方黨政立碑紀念唐將軍的豐功偉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